分享

全程监控:税收风险无处可逃

 江湖一飘168 2015-11-18

全程监控:税收风险无处可逃

2015-11-11 作者:曾长胜 詹必涛 杜秀玲 来源:中国税务报

  面对大数据背景下海量数据信息和经济形态的多样化,如何转变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建立税收风险管理全程监控机制,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提升税收风险管理效率,成为当前完善和推广税收风险管理亟须研究的问题。

  一、概念和内涵
  税收风险管理全程监控是在风险管理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根据税收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税收风险管理活动全过程监督检查。根据监督检查的结果,对照实现战略目标须达到的各项标准,对存在的偏差采取多种措施纠正。其内涵主要有四点:一是税收风险管理全程监控的基本理念是风险管理。二是税收风险管理全程监控以整个税收风险管理活动为对象。三是税收风险管理全程监控的目标与税收风险管理不一致。税收风险管理全程监控的目标是保证税收风险管理活动有效运行,而税收风险管理是为了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四是税收风险管理全程监控需要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记录、保存税收风险管理活动,分析、比较数据,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监控者。

  二、实践和探索
  江苏省常州地税局在税收风险管理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构建了税收风险管理全程监控体系,积极改造现行的税收风险管理系统,深化应用各项功能,实现对风险管理流程的全程监控,明显提高了风险管理效能。
  搭建框架。根据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和要求,税收风险管理全程监控框架由目标和原则、内容和对象、数据管理、技术实现、管理机制五部分构成。目标是税收风险管理运行顺畅,原则是详细分析、记录税收风险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内容和对象是税收风险管理活动的整体,包括风险战略、风险计划、风险识别、应对等环节的相关活动,以及所有阶段、事项和责任岗位;数据管理是全程监控整个框架的数据信息基础,具体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质量、数据分布、数据存储模型、数据安全等关键要素;技术实现和管理机制是全程监控整个框架的两个重要支柱。
  建立标准。全程监控的评价标准是业务部门是否稳定运转和有效控制风险。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人员要分析本部门业务,找出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重点监控,还要注重岗责体系、人员分工、工作流程、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等。
  建设系统。常州地税局搭建税收风险管理全程监控系统,依托数据仓库的数据加工机制对相应数据实施管理,运用一定的指标在风险识别、风险推送、风险应对等过程中开展监控、分析,为各管理层级指导税收风险管理活动提供有效信息。

  三、主张和建议
  实施痕迹化管理。依据风险管理活动中的文书、签字、数据、档案等关键痕迹,在事中,可以识别、评价、监督、及时提醒岗位风险。在事后,可以为问责提供原始依据,达到控制各环节岗位工作风险的目的。
  驾驭内外部大数据。风险管理应用系统与核心征管等业务信息系统、第三方信息交换平台、网上办税平台、税源管理工作平台和稽查平台等对接。融合内外部数据:一是规范数据标准,二是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三是改进分析方法和平台。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通过完善组织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分工,强化数据、基础管理,加强部门联动,形成清晰规范的管理途径和制度。制定具体的引导操作模板,通过编写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图、税收风险流程管理手册、税收风险管理全程监控操作指南,明确各关键控制节点和控制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