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业培训师精彩表达需跨越三条防线

 易良义 2015-11-18

专业培训师(指在某些专业领域非常擅长的培训师)在业务上都是一把好手,但是在表达方面很容易“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主要原因是平常做得到说的少,注重实干多传授知识少。尤其是有这么句话“专家往往是最差的老师”,也就是对于自己专业问题的实干没问题,但是如何教会他人确实另一种学问。所以在为客户开展专业讲师培养项目中,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这些技术大拿们把枯燥的知识讲活化。

这里总结一下,对于专业培训师在表达方面需要跨越三条防线:

技术的问题如何讲清楚?

1、流程步骤化

和很多专业培训师聊他们的工作实践时,他们都会滔滔不绝,讲的自我都很陶醉。我这个时候会说,你能慢下来,咱们看看里面具体是什么样的流程步骤吗?其实业务专家在自己的工作上都会自然形成了最为有效的做事流程,但是他们太熟悉了,所以在方法上切割的不是很厉害。自认为很简单,但是对于受训学员来说可能会很难。

比如,我辅导长久汽车维修人员做课程开发时,他们在说到故障诊断时,一连串说了好多个诊断汽车故障的动作,包括了解故障发生的频率,发生的时间,具体发生的异常现象等等一系列问题。我要求他们将客户来了后,他们所采取诊断的动作按照步骤梳理一下,发现他们整个过程是有固定的流程的,可以分成四步:

2、提炼总结化

只有把流程步骤梳理清楚,还不能充分解决问题,因为作为学员对象很难直观的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这里面就需要提炼总结能力了,如何能够将每个观点用最精确最少的字表述出来,同时让学员一目了然,这既考验专业培训师的能力,更考验课程开发导师的能力。比如针对上面的汽车诊断的案例,如果能够将每个动作提炼成一个词的话,可以用中医上的“望闻问切”四个词来概括。但是顺序需要做一些调整,具体为:

经过这样的提炼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和内容更加清晰,利于学员理解和记忆。

3、图表视频化

当然如果针对每个知识点,可以用图表或者视频将内容更加视觉化的展现,那培训效果会更好。这样也避免了专业培训师照着PPT念稿子的现象。

有人说,听一天课,如果老师有一句话打动你帮到你就不错了。其实老师教材再厚内容再多,也不过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而如果有一套工具表单能把老师所讲知识串起来,且简单操作,那就太棒了。我看一门课能否落地主要就是看有没有形成工具表单。所以,我在要求学员开发课程时一定要设计落地工具表单。表格是课程知识点的凝练,是课程知识点之间逻辑的展现,更是学员回去后可以马上操作的手册。

专业的知识如何讲通俗?

对于很多专业培训师来说,如何将晦涩难懂的专业语言讲通俗是一大挑战。鲍勃·派克在《重构学习体验》中将语言分为三个类别:父母般的/简单的—清楚的—专业术语。

父母般的语言指我们给予学员的语言太基础了;清楚的是对于学员来讲最为恰当的语言;专业术语是培训师站在自己角度使用的专业级别的语言,意味着对于学员来讲太深奥难懂了。我曾经说过要用文盲都能听懂的语言和学员讲课,当然这里说的有点极端,最合适的语言就是站在学员角度让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

比如,给刚刚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学员讲SMART(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原则,就需要非常清晰的讲解并举例;而给专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讲就可以用更专业的词汇讲,因为对他们来说可能已经非常熟悉。

那么,如何才能在培训中又显得专业又能够把术语讲清楚呢?这里介绍一个“三段法”。

一段,讲专业:

用牛逼难懂专业的术语讲一遍;这里并不是说一定要显得多专业,而是为了让学员先知道最为专业的术语是如何解释的。

二段,讲通俗:

用学员能听懂的话再讲一遍;这里的目的就是将专业的知识转化为学员容易理解的词汇。可以采取类比、比喻的想法,用学员见到过的熟悉的事物来进行类比和比喻。

三段,讲案例:

用生活中的案例再讲解一遍。这里是用学员生活中容易理解的案例来示例和论证,进一步加强理解。

以上三段就实现了我们常说的“重要的事情讲三遍!”

举例,讲移动通信中大家常见的4G,如何用三段法来讲?

一段,讲专业:

4G是指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4G。该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相信到现在大家还是不知道什么是4G。

二段,讲通俗:

其实就像是马路,原来是3车道,现在是4车道啦,所以就不会怎么堵车了,所以车就可以快点跑啦!车道跑的是汽车,而通信通道跑的是信息流量。

三段,讲案例:

以后,你想下个小视频看,就可以刷一下下载下来了,因为每秒钟这个车道上同一时间内跑的车多了嘛。

身边的案例如何讲生动?

专业培训师讲求讲身边的故事。这些专业骨干身上都有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也是难能可贵的财富。然而你大部分人讲故事的问题就是容易讲概要而忽略了最为精彩和最有学习点的部分。

比如,有管理者讲辅导下属的故事,容易这样讲:

“当时,我有个下属给他安排了个活,干了好几天都没有干出来,后来我就把这个活的具体做法和他说了一遍,指出了一些重点需要注意的地方,到了下周再检查他的完成情况。逐渐他就学会了。”

这样的案例就很难吸引学员,因为没有故事情节,没有起承转合,也很难引发学员共鸣和学习。好的故事应该符合以下5个特征:

1、真实性,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所讲的故事案例要让学员感觉是真实存在的,不是特别离奇的,也不是离学员工作情境特别的故事。所以好的故事就应该是在现实生活或工作中发生的,让学员感觉特别亲切的故事。当时,在国药大学设计财务培训班的培训案例时,为了保证案例的真实性,我们就专门用一个处于困难期的子公司的实际案例作为案例背景,只是对里面的财务数据做了适当调整,给人物取了化名。

2、具体性

前面讲的案例就是不具体造成的。这里的具体是指要把具体案例的背景,当时的困境,人物的形象,当时人物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甚至是表情都要描述出来。也就是要让听众想到具体的情景,身临其境,就像放电影一样。如,讲一个人的哭泣可以这样讲:

“她双肩抽动,鼻翼张开,急促的抽泣着,豆大的泪滴顺着苍白的面下滑落下来,留下一道深深的泪痕。”

3、典型性

典型就是要讲身边经常发生的故事,容易引起共鸣,让学员置身其中,似曾相识。所以,在讲故事中要想到学员在现实中容易发生的困境和挑战,而不是讲那些听着有道理但是离自己很远的故事。如很多培训师在讲聆听重要性时,经常会讲巴顿将军喝汤的案例。

巴顿将军为了显示他对部下生活的关心,搞了一次参观士兵食堂的突然袭击。在食堂里,他看见两个士兵站在一个大汤锅前。

“让我尝尝这汤!”巴顿将军向士兵命令道。

“可是,将军......”士兵正准备解释。

“没什么‘可是’,给我勺子!”巴顿将军拿过勺子喝了一大口,怒斥道:“太不像话了,怎么能给战士喝这个?这简直就是刷锅水!”

“我正想告诉您这是刷锅水,没想到您已经尝出来了。”士兵答道。

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了,你说有没有说明聆听的重要性呢,也说明了。但是学员听着很难进入情境,因为这样的故事很少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不具有典型性,无法引起共鸣。如果这里的案例换成领导不倾听下属发言造成下属积极性下降,或者是销售不聆听客户需求造成没有成交的案例,会更好。

4、冲突性

也可以称为戏剧性。指案例的过程不能平淡如水没有波澜,而应该有人物之间的冲突,或者是难以实现的挑战。

冲突包括利益的冲突或理念的冲突。如在绩效沟通的案例中,上下级的冲突显然就是对于指标量的冲突,属于利益的冲突;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往往是理念的冲突。所以培训师在讲故事时要想到案例中是否有冲突存在,如何让冲突更加显明化,且吸引人。

5、启发性

讲案例和故事还是为了能够给学员带来知识,或者是帮助理解知识。所以在选择案例时还是围绕着所要讲的知识点。我比喻讲课就是揉面的过程,讲知识点是干面,但是需要案例作为水来揉。很多培训师容易讲着讲着故事就讲远了,绕了好久也绕不回来,造成面是面水是水。比如销售培训师故事最多,在讲提问技巧时,会讲到当时是如何搞定客户的,然而讲了很多故事都是如何搞定客户关系的故事,而忘记了这里是讲提问技巧。

所以,在讲完案例时,一定有“揉面“的动作。在讲完案例时,要说明:这个故事告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

以上三道防线的攻破需要一条条来,是一个累加的过程,也是需要不断训练的过程。“以学员为中心”,勤加练习,便会熟能生巧,达到精彩演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