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脏病患的通治法

 tnj660630 2015-11-18

第一节   肺脏病患的通治法

肺为华盖,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肺朝百脉,调畅气机,通调水道,是身体的第一道屏障,机体要抵抗外邪,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肺的功能来完成。肺一方面推动气血在经脉中运行为身体各部位,尤其是体表带去防御部队,另一方面肺开窍于鼻,每天的呼吸令鼻首先要接触到外界的冷暖空气、脏东西,易致肺的损伤。

肺是人体气机内外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呼出废气,吸入清气等,许多气体物质交换过程要在肺部靠肺的主气、司呼吸来完成。血脉中血液的运行需要心力的推动,而心脏运行血液的动力实来源于肺。你看,心脏每时每刻把带有污浊代谢产物、废弃物的紫黑色的静脉血,输送到肺脏,在肺部通过肺脏的内外物质交换通道,经过内外物质交换后,紫黑色的静脉血变成了带有各种营养物质的鲜红的动脉血,再回流入心脏,再由心脏的搏动而运行周流滋润全身各脏腑组织。故身体各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来源,以及代谢产物、废弃物的排出,无不与肺的主气、司呼吸功能有关。很多的运动方式都以调整呼吸为主要内容,在运动前要调整呼吸,在运动后还要静息待呼吸平稳,调整呼吸的作用就是让身体里气血运行的更有力量而平稳。肺朝百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肺脏组织脉络气机功能的调畅是全身各脏腑组织、经脉、四肢、百骸、九窍等气血流畅,得到气血滋润营养的保证之一。

又肺为机体御外之门户,责任重大,肺不宜受邪,但肺常易受邪。寒邪易闭肺,燥邪易伤肺,热邪易灼肺,湿邪易阻肺,痰湿易贮肺,肺气易损虚,肺阴易耗伤。忧易伤肺、悲易伤肺,忧悲则易使肺之气机郁滞,气机郁滞则难免气血瘀滞于肺。邪伤气郁血瘀,肺气闭阻郁滞,肺失宣发肃降,则气血运行不畅,可致患者咳嗽、胸闷、气喘、大便不畅、食欲不振、夜睡难眠等,肺失通调水道之功,可致患者身体的瘀肿等。

肺为娇脏,无论春夏秋冬我们要时刻注意保护肺脏,通调肺脏。保持肺脏组织脉络的通畅,及肺脏气机功能的调畅等。       

鉴于肺脏本身的功能特点,以及易感之邪,通肺畅肺常须祛寒、润燥、清热、除湿、化痰、益气、养阴、解郁、化瘀等。

一、        散寒宣肺通肺

寒邪闭肺者,寒邪可闭于肺之表,寒邪可浸于肺之里。寒邪闭于肺之表者多为外感寒邪所致,临床常表现为:畏寒、肢冷,发热、咳嗽,痰液稀少,舌淡、苔少、脉浮或紧,面部有时有虚肿的现象。治疗当通阳发汗以解表,可选用仲景麻黄汤、桂枝汤等类方。

外感寒邪入里,或过用苦寒、饮冷贪凉等,寒邪浸于肺之里,临床常表现为:胸中感觉寒凉或感觉有寒气从胸部上冲而出咽喉,畏寒但很少有发热,咳嗽声低而无力,吐出的痰液稀而觉凉,舌淡或淡紫,苔少而可湿滑,脉弱而涩。治疗当温阳散寒以祛邪,可选用干姜、细辛、附子等四逆辈诸药。另,寒邪易致血瘀,气血瘀阻者可适当加用温阳活血化瘀之品。嘱患者常热饮,慎风寒,注意避免过用苦寒之品。

二、润燥通肺

肺喜润而恶燥,燥邪伤肺多为外燥所致,秋季多见。燥邪伤肺的临床常表现为:口燥,咽干咽红,喉易痒而咳嗽,痰少或无痰,二便少,肺部听诊可有干啰音,舌质淡红或红,苔少而燥,脉弱而略数。治疗可选用清燥救肺汤等,沙参、麦冬、五味子、川贝母等为常用之品。嘱患者多饮水,饮食清淡,避免辛辣、煎炸之物。

三、        疏风散热清肺通肺

外感风热之邪易灼肺,过食焙烤煎炸、辛辣之物,内生热邪易灼肺,过用温补之品也常生热而灼肺。热邪灼肺的临床常表现为:口燥口渴或口苦,咽干红而常疼痛,咳嗽痰少或多而粘稠,呼出热气或感觉鼻孔出热气。肺部听诊呼吸音增强,有时可见高热、胸闷、气喘等,大便常干硬或热极而溏泄,小便多黄少,舌质红,苔少或黄厚而燥,脉洪而数。

治疗当清肺泻热,兼滋阴养液,养肺阴固肺气。

肺热轻症可用《卫生宝鉴》加减泻白散加减,常用药如:桑白皮、地骨皮、百部、生地、黄芩等。肺热较重,或伴高热、气喘者可用张仲景《伤寒论》白虎汤滋阴养液清泻肺热,常用药如:石膏、知母、黄芩、芦根、大黄、生地、沙参等。

嘱患者忌辛辣,多饮水,戒烟酒,多歇息,清淡饮食,避免过食膏粱厚味,慎用温补。

四、祛湿化痰通肺

外感或内生湿邪阻肺的临床常表现为:胸闷气阻,咳嗽,痰稀,肺部听诊可有湿啰音或肺泡音,大便溏,小便清长,舌淡略胖,苔滑湿,脉滑弱等。外感湿邪者常兼有身困、身重、乏力,心烦的症状,内湿者多饮食欠佳、易泄泻等。无论内湿、外湿,治疗当健脾化湿渗湿、芳香燥湿等,可选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温病条辩》三仁汤等方加减。常用药如:党参、白术、苍术、茯苓、生薏仁、白扁豆、泽泻、藿香、佩兰、白蔻仁、滑石粉、半夏、厚朴等。治湿不远温,可适当加用蛇床子、巴戟天、干姜等温阳利湿之品。嘱患者忌冷饮,慎风寒,饮食宜清淡,慎用苦寒之品。

五、        清热祛痰通肺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热、脾虚,气郁、血瘀等外感、内生诸邪皆可生痰。痰邪贮肺的临床常表现为:咳嗽,气喘,痰多,肺部听诊有痰鸣音、哮鸣音,患者常不能平卧,多舌胖、苔厚、脉弦或濡滑,饮食常欠佳。治疗以健脾祛痰化痰为主,并根据所兼之邪,及四时气候的变化灵活选方用药。常用药如:白芥子、葶苈子、苏子、莱菔子、半夏、枳实、杏仁、前胡、贝母等。脾虚者可加益气健脾之品,肺热痰黄者兼清肺泻热以化痰,痰液清稀兼有湿邪者燥湿以化痰。肾为痰之根,肾虚者兼温阳益肾以化痰;舌质瘀紫,肺有瘀阻之象者配以活血化瘀以祛痰;胸闷,气机郁阻气滞者理气解郁以祛痰,外感诸邪者随症辨证治之。方如《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证治准绳》涤痰汤等。

患者不宜食甜食,勿吸烟,避免外感邪气,避免膏粱厚味。

六、益气通肺

肺气虚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或素体气血亏虚者。肺气虚的临床常表现为:气短,乏力,面色无华,动则气喘,咳嗽声低而短,痰少而不易咯出,易外感,易出汗,舌淡、苔薄,脉弱而涩。治疗当益气养肺,方可用《幼幼新书》养肺汤和四君子汤加减。常用药如:党参、白术、山药、茯苓、黄芪、阿胶、款冬花、贝母、半夏、五味子等。嘱患者,少辛辣、戒烟酒,勤锻炼,慎风寒,避免熬夜等过度劳累。

七、养阴通肺

外感燥邪会伤肺阴,内有伏热会伤肺阴,肺阴伤也常见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肺阴伤的临床常表现为:口燥口干,咽干咽红,干咳、痰少,有时可咳出少量血液或仅见少量血丝,舌质红绛,苔薄少津,五心烦热,便干,易盗汗,脉细涩而略数。治疗宜养阴润燥,降火止咳,方可选用《医方集解》百合固金丸。常用药如:百合、生地黄、当归、沙参、麦冬、天冬、五味子、川贝母、阿胶等。嘱患者忌辛辣,戒烟酒,多饮水,常食具有滋阴作用的新鲜水果等。

八、理气解郁通肺脉

忧、悲伤肺,忧愁、悲伤常致肺气郁滞闭阻,肺失宣发肃降,气机壅塞而逆乱。忧、悲肺气郁滞的临床常表现为:胸闷气堵善叹息,胸肋或胸背疼痛可游动,咳嗽无痰,咽喉不利如鲠,不思饮食,入睡较难,大便常不爽,舌淡苔少或腻,脉常弦弱。治疗当宣发理气、解郁启窍。常用药如:柴胡、枳壳、菖蒲、杏仁、香附、半夏、薄荷等。嘱患者调畅情志,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减少气机郁滞的机会。

九、活血祛瘀通肺脉

肺血瘀滞的临床常表现为:咳嗽,胸闷,气喘,面色苍白或黧黑,唇紫,舌质瘀紫,脉弱或涩。治以益气、活血、祛瘀,常用药如:地龙、红花、丹参、当归、莪术、泽漆、益智仁、枳壳等。

肺血瘀滞证当不同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肺栓塞性疾病,肺血瘀滞证是指肺的脉络瘀阻,血液运行迟滞,肺气不畅,多为慢性疾病,常与七情郁滞、感寒,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肺栓塞是肺部的较大的血管被阻塞,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当属血管、血液瘀滞证,急症,常与外科手术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