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功能主治
1、配连翘,气味轻清,体浮性凉,轻可去实,凉可胜热,为清火解毒散结之品,本品体质轻浮,入肺经上行宣散,故能清利头目,解表疏风,通窍止痛,主治头面之风证,目入血分养血和肝,凉血散风。二药配用,祛风止痛,清热解毒,治风热上受诸证,佐以蒲公英,菊花更好。 2、配菊花,质轻气凉,轻清走上,善疏风清热,平肝熄风,清头明目,偏于入肝经而明目。蔓荆子轻浮上行,主散头面之邪,二药配用,可治风热头痛,头风作痛等症。 3、配川芎,本品味辛性寒,轻浮升散,既能散风热,又可通窍止痛。川芎辛温芳香,性善走散,上行头目,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二药相配则活血祛风止痛的功效显著。可用于治疗外感头痛及风湿身痛,肩背痛等症。 4、配人参,人参甘温补虚,微苦不燥,长于补肺,脾之气虚,又能益气而生津。本品善散头面风邪,清肝明目,二药相配,则散中有补而不伤正,补中有散而不滞邪。常用于治疗诸虚目疾,头晕,耳鸣,耳聋等疾。 5、配白蒺藜,本品气轻味辛,上行而散,最善清利头目,祛风止痛功佳,主治头面风热之疾。白蒺藜辛散苦泄,专入肝经,能平肝潜阳,又可祛风明目,主治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多泪,头目疼痛等证。二药相须配用,二辛相合,祛风止痛力强,辛苦合用,辛以散风,苦以降火,共奏疏风热,平肝阳,利头目,止疼痛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头昏头痛,目赤多泪等证。 蔓荆子瘦肉汤主料:猪肉(瘦)240克,蔓荆子20克,三七8克,去核枣(干)100克,陈皮5克,盐3克。 做法:先将蔓荆子用水浸透发开,洗净,再把三七洗净后打碎,陈皮用水浸洗干净。 去核红枣洗净,瘦猪肉洗净。 锅中加入适量水,烧开,放入蔓荆子、三七、陈皮、红枣、瘦猪肉。 再次用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煲90分钟,加细盐调味,即可饮用。 药用价值: 此方活血止痛、滋补强壮、消肿止痛、补益内脏、调节五脏。体力劳动者经常饮,可治疗潜伏性的筋骨伤患。 主料:蔓荆子20克,青葙子20克,栀子15克,鲜猪肝500克。 做法:将以上三味药用温水浸泡30分钟,入锅水煎取汁。 再将猪肝洗净切成薄片,入药汁内煮沸15分钟,入调料,待温食服。 药用价值:此方可清肝泻火、凉血明目,适用于肝胆实热证引起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者食用。 主料:蔓荆子10克、川芎10克。 做法:取蔓荆子、川芎一起放入瓦锅中,加水500ml(2碗量),浸泡20分钟。煮开后,继续文火煮20分钟,即可。 药用价值:对头痛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