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要有“作品”意识

 江山携手 2015-11-18

作品,本意是指文艺创作。既然是文艺创作,一要讲究艺术性,二要具有创造性。所以,没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东西就不能称为作品。并且,作品还有优、劣之分,优秀的作品传播先进文化,劣质作品传播落后文化。我这里所说的“作品”意识,指的就是优秀“作品”的意识。

大家都知道,教育是一门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复杂性和创造性。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设计,没有思考,很被动地把担负的工作当成一种程序在完成,没有一点艺术性,更看不出有什么创造性的成份,有的到了退休他们也没有自己的作品。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增强“作品”意识,把工作过程当成一种创作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充满智慧,才有丰富想象,才能心情愉悦。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难而烦恼,不会因为眼前的利益而计较,更不会因为暂时的委曲而沮丧。

作品的内容必须要有思想和主题。教师作品的思想应该是“生本教育”的思想,就是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如果我们的工作过程中,远离了这一思想,我们的教育教学“目中无人”了,那么,即使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感,可能给自己留下的只有“苦”和“累”。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题海战术、加班加点、高压管理等方式,短时间内可能对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当学生的成绩出来之后,我们最大的感叹是什么呢?不都“真是不容易啊!”。这一感叹,虽然从心理上我们暂时得到了一丝的安慰,可是,我们都知道,这种安慰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心酸,当这种安慰被时光慢慢的抹去之后,记忆中只有辛苦的劳作,绝没有创作之欣喜,更没有作品之收获。作品还要有主题,这个主题应该体现个人的教育个性,思想可以是相同的,但是主题可以不同。比如,我们都在追求有效教学,有的采用自学辅导法,有的采用单元教学法,有的采用目标教学法等等。

作品的形成必须依靠爱心和责任。一名优秀教师的作品,它的创作都有是用爱心和责任来完成的。教师的爱心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多种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教学劳动过程中的主要关系。师生关系处理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如果教师以对待学生积极热情,关怀备至,充满爱心,学生也会有相应的理解,亲近教师,教育效果就会很理想。反之,教师对待学生消极冷漠,不闻不问,学生也会相应地以成见对待教师,疏远教师,这样,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是项良心活儿,许多工作很难进行准确量化评价。做一名受孩子喜爱的教师,爱心是基础,但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责任心是驱使我们干好工作的动力。责任,是一种使命;责任心,是一种使命感,教师的责任心主要体现在教书育人上,体现在教育教学行为的细节上。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面对着天真可爱的学生,走进那明亮庄严的教室,站上这神圣无比的三尺讲台,我们的责任更多的是爱,因为责任,我们关爱学生的生命;因为责任,我们爱岗敬业;因为责任,我们时刻用爱心召唤着学生,带着学生不断走向新的辉煌。一位没有责任心和爱心的教师,不可能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作品的表达必须追求艺术和智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凡事多一点虚心、多一点服务意识、多一点反思意识、多一点研究意识,让教育走向科学,让教育充满智慧。教育还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其实就好比是一种根雕艺术。根雕艺术家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树根;教育工作者更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世间唯一”。不同的孩子会因遗传因素、家庭教育、社会经历不同造成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个性品质。教师不能漠视各个孩子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质”,只依据自己心目中的统一的理想模式去“大刀阔斧”地把他们砍削成相同的产品。他应当像根雕艺术家那样,根据不同树根特有的质料、纹理、颜色和自然形态,仔细揣摩它最具备哪一种物品的形象与神韵,然后因材施艺,因势造形,尽量保留其“独特个性”。切不可过度雕凿,注重外表,失却内涵,追求形似,忽略神似,让艺术珍品的“灵性”丧失在无情的刻刀之下。

教师工作的作品,不是学生的分数,更不是考取了几个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学生,我们的作品,应该是教育的智慧和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那些东西。我们的创作不是纸上谈兵,不是凭想象,而是实实在在地与学生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每一天都应该有自己的作品,当我们躺在床上的时候,我们有一种满足和喜悦,而不是头脑空空,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