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要引导教师写作

 江山携手 2015-11-18
    古人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教师是整天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是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所以,对教师来说,在教学之余能写出像样的文章,并在一定的范围公开发表或获奖,这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事业成功的标志之一。

    我们清楚,要写好文章,就需要学识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需要经常观察、分析、思考一些问题,经常归纳、提炼一些经验,并在头脑中把思考的问题、提炼的经验进一步梳理、孕育、构想成文章的雏形,最后才能运用语言文字在书面上固定下来,形成表述观点的文章。一名教师长期做这样的工作,对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教育教学风格的很有帮助的。对此,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有个形象的说法,他说写文章等于是做“思维体操”,认为经常写文章,就跟做体操锻炼身体一样,可以保持大脑活力,延缓大脑的衰老。肖川教授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能写好文章的人教学一定不会糟糕。”著名作家曹文轩更是强调:“能写一手好文章是人的美德。”事实也正是这样,许多优秀教师,特别是特级教师,他们一般都是写文章的高手。

    从这一意义上说,一所好学校,肯定有一支能写文章的教师队伍在支撑,引领教师写文章也就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引领教师写文章,校长应该做榜样。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当然也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因为校长喜欢什么,就会对什么满腔热情,而这种热情很快就会传染给全体教师。比如,校长喜欢书法,教师们一般就喜欢练字;校长喜欢体育,教师们一般就喜欢打球;校长喜欢音乐,教师们一般就喜欢唱歌……校长如果喜欢自己动笔写点东西,那么,教师们也一定会表现出对写文章感兴趣。

    其次,引领教师写文章,需要营造好氛围。必须承认,写文章毕竟是很费脑筋的事情,而人天生就有惰性存在,教师的教学任务又很重,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肯定也怕写文章。所以,很有必要营造一种推崇写、激励写的好环境、好氛围,让教师们置身其间,每时每刻受到教育,不知不觉得到同化,从而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效果——慢慢消磨掉怕写的惰性,由最初的“被迫写”,逐步变成“喜欢写”,最终达到“自觉写”。为此,我们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提出具体要求,让写文章成为教师的日常需要。结合上级的相关政策,我们把教师写文章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做出了具体规定。

    2、加大奖励力度,让写文章成为“名利双收”的事情。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了《教育科研奖励条例》,凡是论文发表的,学校按照稿费的数目,再给予等额的奖励;凡经过学校推荐参加论文评比的,不仅评审费由学校代出,而且获奖后学校也要予以适当奖励。另外,在教师评优、晋升职称等推荐的时候,我们也把教师论文获奖或发表的情况作为一个重要依据来考虑。

    3、定期汇编成册,让优秀文章成为永存的共享资源。相对于学校历史来说,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是短暂的。但教师写出的文章,要比教师本人存在的时间长,它可以与学校同在。当然,前提是学校要做好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工作。所以,学校有责任帮助教师们把写出的优秀文章留存下来,并作为一种优秀的资源让教师们乃至后来人共享,以充分发挥这些优秀文章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