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在细微处做教研

 江山携手 2015-11-18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总体上说,是小题大做的研究,需要从细微处着眼,从教育教学的小处着手,需要做“小学问”。如此,也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细致入微考察疑难问题,不放过教育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任何纰漏。

    细心是发现问题的前提。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无疑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问题,但要发现值得研究而且有可能深入研究的问题,则需要从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从稍纵即逝的现象背后捕捉问题。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发现问题,是研究能够找到恰当选题的前提条件,也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常体现的研究特征。比如:为什么某一个学生今天的表现与以往迥异?为什么今天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进程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为什么学生在解题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什么今天一个不疑难问题的教学活动会引发非同寻常的教学效果?

    细心是实施研究的保证。借助细心,教师可以对研究问题向课题转化过程中的种种可能与限制进行认真梳理;借助细心,教师可以对研究方案的各个细节进行具体设想,预见在研究中有可能存在的种种障碍;借助细心,都是可以在研究具体实施过程中考察各种各样的新现象、新矛盾、新情况;借助细心,教师可以仔细甄别自己的研究过程与实践过程的异同。凡此种种,都需要通过细心来完成。

    细心是反思研究的保障。对中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因而,研究过后,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的利弊得失,问题解决的实际水平,改进实践的实际状态。反思研究全过程,需要细心;探讨后续努力方向,需要细心;甄别自身行为的前后变化,也需要细心。

    教师在日常研究中,要把细心作为实施研究的基本要求,不满足于得出初步的认识和结论,不满足于概要性的看法和观点,要注意提醒自己仔细再仔细,认真再认真,用缜密的思维和细致入微的眼光来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支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