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将近结束的时候,我受命去和公司的一位员工面谈。 之所以要面谈,是因为他跑去问我老板,为什么别人进公司3个月就转正了,而他却真的等了将近6个月还是没有动静? 为了避免把面谈搞的太过于正式,我选了一个不那么正式的场所和他聊了一会天。 我问他你觉得你来了这几个月最让你觉得骄傲和有价值的事情是什么? 他没有证明回答我。 而是讲述了自己进来后的一些变化。 他说,我刚来的时候,的确是心高气傲,毕竟以前自己做过公司。别人安排活,总有自己的道理去质疑,我也知道前面三个月的确没什么成果。但后面这几个月我变了啊,无论任何的活动我都会积极参与进来,老大交办的事我也都能按部就班的完成。我相信这一点老大也是可以看到的。 我又问他,我们的确是在犹豫是否给他转正的问题,那如果是出于这样的纠结,你又会做如何考虑呢? 他说他之所以一直在忍耐,就是因为他越来越清晰的看到了公司的发展前景,他希望能继续留下,能看到公司大有盈利的那一天。 他希望我帮他将这个信息传达给老板。 我认真考虑和他的沟通后,基本做出了一个决定。 留下转正的几率为40%,辞退的几率为60%。这其中留下的40%里,有至少5%的感情分,除此以外的35%才是对他工作的评价。 而当我把我的判断与老板沟通后,我们的想法几乎一致。 那就是辞退好过留下。 与其用人如鸡肋,不如放弃,给双方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一个公司会仅仅因为感情的原因给某个人加薪,晋升吗? 一个公司会仅仅因为情感因素将一个 HC的名额保留给某个一直做不出成绩的人吗? 我和老板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她看中人的几个方面无非是以下: 一. 要有特点,要有所擅长; 有人的简历上,写的非常全面,生怕让别人觉得自己有哪方面没做过。 天真之处就在于,就算都写了,但不能代表全都精通。 写倒也没关系,面试讲讲倒也没关系,最怕是入职后,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好像挺忙的样子,但最终几个月过去了,没有任何可以看到结果的事情。 要发挥优势,要懂得借势,要以结果做导向。 二. 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一定非得需要资源的配合; 无论是我在面试时候,还是我的vp在和我聊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谈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资源,没有团队的情况下,某件事情你怎么做? 我不是没谈过心高气傲的人,张口就是这个职位带多少人的团队?每月能给到的资源大约有多少? 有一类任选或者员工,的确如此,就是没有资源的情况下干不了活。 你问他没有看到结果的原因,他准会归结到没钱没资源没团队这一点上。 而老板们的逆向思维则是,如果你没资源都能干成,那给你足够的经济支援你才能将每一分钱都花到响处。 三. 越是端着架子,越是觉得自己已经很了不起的人,然并卵。 虽然并无一个公司会将情感放在用人的第一位,但也不代表情感并无关联。 大公司谈钱,小公司谈情怀的事真不是没有。 当然,有一类公司,当真是哪怕就就差头拱地的给它干了,他还会觉得你是一根鸡肋。 80%的公司老板,是一定会发现那一种踏实勤恳有成绩,但很少和公司讲条件的员工。 没被看到的原因,只有20%是老板们瞎了眼,但80%一定还是自己的问题。 好好扪心自问一下,应该会找到让你倍感纠结的原因。 人在职场,忙,或者累其实并不是让你最痛苦的问题,最痛苦莫过于你一直被公司当成鸡肋,而自己却丝毫没有自知。 再回归开头讲到的这一位,就很不幸,三条全部反着来。 招聘的时候,原本是奔着他有渠道的,但不幸的是,他一直觉得没钱没渠道很多事是没法做的,做了很多擦边的事,就是他所讲到的领导交办,但都不是老板核心想让他做的,只是他诸多会做的事中间的某一些,并非他所特长。然而他一直以为自己已然做了很多。 他在微信反问我的一句是:为什么别人转正都那么容易,就他转正会这么难呢? 我只能叹口气,默默关掉。岂是一句两句能解释清楚的。 我写了这么长的一篇,可都是为了回答这一个问题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