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小瞧高血脂的危害

 潇湘飞鱼 2015-11-19

          心脑血管疾病对公众的危害之大,已到了不得不重视的地步。直接反映其危害的主要有三个指标,一是患病率,二是死亡率,三是致残率。


        从患病率上看,毫不夸张地说,每五个成人中就有一个心脑血管病患者。2亿高血压、2.2亿血脂异常、3.5亿烟民,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心脑血管的压力可想而知。从死亡率来看,这个疾病的危害也相当厉害。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超过300万,每小时就有300多人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死亡。这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另外,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因致残而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的负担非常沉重。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对社会的危害,我希望大家记住两个50%:心脑血管疾病占了所有慢性病的50%;50%患者不到65岁,其中多数是青壮年,而且患病年龄越来越年轻。

 

        造成这一现状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血脂异常、高胆固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高胆固醇状况在中国相对不明显,而如今,我们身边不到40岁肚子就大起来的人比比皆是,与之相应,高胆固醇也在节节攀升。


        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磷脂等类脂,胆固醇又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其中,“坏”胆固醇升高危害最大,因为它会在血管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不断增大,使动脉逐渐狭窄甚至阻塞,引起心绞痛、心肌缺血、脑梗塞、脑软化。更可怕的是,这些斑块就像“不定时炸弹”,会在没有任何先兆时破裂,迅速堵塞血管,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了解到血脂异常的危害,我们就应该着手进行一级预防、二级预防。调整生活方式是一级预防的核心方法,只要少吃高脂高糖食物、控制饭量、增加运动量,就能挡住引起血脂异常“入口”这一关,只要适量增加运动,就能把多余的脂肪消耗掉。已经出现血脂异常的患者,如果靠调整生活方式3个月仍不能有效控制的,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他汀类药物。已经明确动脉硬化的患者,还应该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