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1有汉语拼音方案为什么还要做华语拼注?

 昵称19491491 2015-11-19

問:為什麼有漢語拼音方案還要做華語拼注?

回復:華語拼注方式與漢語拼音方案使用相同的輸入法,適用漢語拼音方案所有的法規。不同的是華語拼注方式比漢語拼音方案更簡潔明瞭好用:

    1.華語拼注極大地方便了中國大陸以外的學習羅馬拼音拼注漢字的學習者。

    華語拼注方式:音準、所有的中國字字音——422個音節皆直讀。因華語拼注總表比漢語拼音方案多了韻母ê /“^”+n/ng和代用聲母yw。使華語拼注只需學會32個字其中7個字發聲其餘都是口形音現代用所有的中國字字音共422,就都能夠準確無誤的直接拼讀出來。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全世界的初学者只要有《华语拼注总表》、《华语语音音节表》做教材,只需照“学会32个字,7个字发声,其余读口形音,就能够在《华语语音音节表》一页纸上把422中国字字音准确无误地直接拼讀出來。

    漢語拼音方案分類為拼讀音節(沒有統計有多少個音節)和整讀音節16個:。yw原作隔音用,現在教學時用來拼讀, 但漢語拼音方案沒有修改,沒有具體的名稱和用途。这对于初学者,又特别是中国大陆以外的成年人自学者就显然没有华语拼注那么准确无误地直接拼读的效果。

2華語拼注是羅馬拼音拼注中國字方式中唯一能夠做出現代用所有的中國字字音的《華語語音音節表》的拼注方式,讓人一目了然現代用漢字共有422個語音(音節)。漢語拼音方案不能做這一頁音節表,Y/W不是聲母,不能夠能夠排在聲母欄中,就缺少了24個漢字字音(音節)。華語拼注總表中,yw是“代用聲母”,理所當然地排在聲母欄中。

3.華語拼注創下了當今所有華語語音拼注方式中的多個獨到之處(見《華語拼注系列簡介》。

4.人皆惰性,先入為主以對立新事物一般學會漢語拼音方案者不接受華語拼注是很自然且必然的。但華語拼注使中國字的讀音就那麼簡單!中文打字就那麼容易!中國字的書寫就那麼輕鬆有趣!華語拼注系列乃教、學、用華語最簡潔的多功能工具書和學習中文入門最快捷的教材。華語老師、幼兒、小學生、初學華語者和初學電腦打字者、學中文的外籍人士特別需要。為了後學者,敬請試用吧!

 

*1 ^”+n前鼻音韻母“^”+n現在還沒有打字輸入法的字元,暫時是圖畫字:由拉丁字母“n”的上面加符號“^

”,發前鼻音“^”+n—enㄣ嗯”。現在須從華語拼注原檔案中把它複製保存備用。

*2有学者提出:“…… zhchsh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其中的字母h不表示音值,只是一个区别符号,与它本身的音值相差很远,而现在国际上除了用它表示喉音以外,还用来表示送气符号。如果把zhchsh中的h换成r,这样,舌尖后音这组声母拼成zrcrsrr,在形式上就有了一致性,显得整齐,系统,而且r所代表的音值与舌尖后音也比较接近,因而这里使用r似乎更合理一些……”

    我非常赞同此建议!若把“zhchsh中的h换成r,舌尖后音这组声母拼成zrcrsrr,在形式上就有了一致性,显得整齐,系统,而且r所代表的音值与舌尖后音也比较接近,因而这里使用r似乎更合理一些……”只是,我欲作不能:没有可以输入“zrcrsr”的输入法。若以后有可以输入“zrcrsr”的输入法,华语拼注会立即跟进,改zhchsh”为“zrcrsr”。

        唯華語拼注能夠直接拼讀之漢字音節(其他拼注方式不能)統計表

字母

韻母

音節

字母

韻母

音節

字母

韻母

音節

字母聲母

音節

字母

聲母

音節

音節

音節

ê

3

^”+n

1

ng

2

w

9

y

15

Zhi

1

ie(iê)

10

an(a)

21

ang

21

 

 

 

 

chi

1

üe üê)

6

en(e)

18

eng

20

 

 

 

 

shi

1

 

 

in(i)

9

iang

5

 

 

 

 

ri

1

 

 

un(u)

11

ing

11

 

 

 

 

zi

1

 

 

ün(ü)

4

iong

3

 

 

 

 

ci

1

 

 

ian

10

Ong

14

 

 

 

 

si

1

 

 

uan

14

uang

6

 

 

 

 

 

 

 

 

ü an

4

 

 

 

 

 

 

 

 

小計

19

小計

95

小計

82

小計

9

小計

15

小計

7

總計音節數

210

續:

20世纪90年代,我第一次从中国大陆来到台湾,也第一次听见“大陆的拼音拼不准音”:如ieüezhi等,我知道,他们是照着声母表、韵母表而言,没有加上说明——他们觉得说明让人也模模糊糊。

    大陆的拼音拼不准音”,正是从1957年起始,我兴趣探索的汉字拼音题目。1957年,汉语拼音方案试行。汉语课徐承泽老师叫大家看他发音口形。当时老师拼读a-i时,ai发声的轻重、长短相同。我便兴趣地试探、比较了3a-i的拼读方法:1.ai发声的轻重、长短相同;2.a发声重长,i轻短;3.a轻短,i重长。我选择了2。从此,我就一发不可收拾地对汉语拼音兴趣——感性+书籍资料(没有人可问),探索下去……

    1960年,“我就成了您”,站在了讲台上。从此,我利用了这个讲台开始了对汉字拼音不休的探索验证改进——那时可是要命的:老师只能够按《教学参考书》教学,我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但兴趣会让你着迷,你会紧紧地跟随着她,甚至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该做什么……

   今离“60年解密”还差5年。科技学术的创新与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之必须。情理判决:不追究吧?(待续)2015.11.19.3: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