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夏季养生,无厌于日》,我就知道偷懒不得,还得写写秋季养生,这两天有位西安的网友李先生给我发“纸条”催促我说:“立秋将至,先生可否给众博友介绍些秋季养生的妙招” ,妙招胡涂医是没有的,秋季养生倒可以谈谈。 关于秋季养生,《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这么一段话: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奉藏者少。” 这段话的意思明白不过,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还是来个胡涂医版的翻译吧,欢迎大家拍砖。 秋季这三个月(古时指农历七、八、九三个月),天地万物都处于包容、容纳、饱满、平定的待收纳状态。天上的气机比较“急”,什么叫“急”呢?就是说,秋天的气机比较“急躁”、“干燥”、“收敛”,天上的阳气迫不及待要收敛,地上的阴气也停止蒸腾而开始收藏,所以天地之间既有一股萧杀之金气,又有一种越往高处走越觉得神清气爽的容纳、平和之气,成语“秋高气爽”说的就是这回事儿。我们普通老百姓呢,则要顺天应时,早睡早起。睡多早起多早呢?最好晚上十点半前就洗洗睡,清晨公鸡打鸣的时侯就起来,对于上班一族可打个折扣,晚上十一点睡,早上六点半起来吧。现代人要多晚睡都可以,要早起就不容易了,为什么古人的理论老跟咱现代人“过不去”呢?因为我们现代人活得拖腔走板违反天时呗! 早睡早起,尤其在秋天,可以使肾的元精不妄动,中医认为,肾藏志,肾精不妄动,“志”才能得安宁!那些终日杂念纷飞,神志不安的人,问题都出在肾精妄动上。现代人的“抑郁症”更是如此,古传中医管这叫“情志病”,都是肾精妄动惹的祸。这种病的治疗不能用药物,而应该在秋天气机萧杀的时节,用“欢喜心”来对治,让这类人多听些欢快的曲子——尤其是以“2”为主音的“商”调式音乐,或到电影院看看喜剧片(千万别看冯小刚的新片《唐山大地震》:)或像白云黑土两位东北老人一样跳跳二人转,活动四肢百骸,实在没有欢乐的文娱活动,就干点儿粗活、体力活,远离琴棋书画,尤其是那些悲悲戚戚的诗词歌赋更要远离。文人骚客们写得最好的“悲歌”肯定是在秋天作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