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于市”,这是媒体对杨朝华医生的评价。“隐”是因为杨医生已经洗尽铅华,凭着对医学本身的热爱和对患者出自内心的关怀,默默无闻地在杏林药房里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觉得自己还有精力,可以发挥余热,”杨医生说,“这也是一种乐趣,解决病人疾苦这就是快乐。” 因为儿时家里穷,生病了没钱吃药,杨医生的父亲病死家中。父亲无奈的离世和后期对医生这个职业来自内心的喜爱,让杨医生决心从医,悬壶济世。 学成从医的杨医生曾和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免费为低保户、残疾人看诊、送药。“但是没坚持下去,还是有很多穷人(需要帮助)。”说到这里,杨医生不无遗憾。 “现在医生还是应该考虑到贫穷的人群,花几十块钱来挂一次号,病患确实不容易,”杨医生的话里满满的痛心。“为啥取杏林,患者来看病,分文不取,就栽两株杏树,(杏仁)还可以继续拿来用药。” 杏林春的精神遍地开花,也许是杨医生对如今的医疗界最大的期望。 名老中医这个称号,拥有常年从医经验和患者心中崇高地位的杨医生受之无愧。 杨医生对自己曾经的获得的行业职称非常不愿提起,几经询问,才知道他曾经在某市医院任过院长和书记。 “真正能解决患者的疾苦,有实际效果。”这句话杨医生说了很多次。相对于职称,病患的回头率和口碑杨医生更在意。“复诊病人多,说明(治疗)效果好。” 说到对中医的几十年研究,杨医生也谦虚的表示:“只是读书的时候,读过《黄帝内经》、《方剂》、《内科》、《外科》,只是书看得多一点,不存在什么研究。” 从医六十余年,杨医生对治疗综合内科,包括心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积累了丰富的中医治疗经验。 特别擅长治疗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类疾病。“具体说来,我没有什么特长,只是有点万精油的感觉,呵呵”把自己叫做“万精油”,杨医生很喜欢。 麦冬、菊花泡水,百合、银耳、梨子煲汤。 杨医生认为,梨子并非必须用雪梨。虽说雪梨、糖梨比较好,但所有的梨子皆是偏凉性,均可以缓解秋燥咳嗽。 老年人、体质虚的人、大病过后康复期的人用少量人参、大枣、枸杞泡水。 “冬虫夏草吃法很多,泡水、炖汤、嚼着吃……都是全部把药物吃了,也没有浪费。”杨医生叮嘱我们,“我主张只要把药物吃进去,都能达到效果。千万不要浪费这是真的。某些广告宣传往往太片面,不能全信。” 采访结束,杨医生开始了一天的看诊。看看如今自己已是高龄的杨医生,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地和我们侃侃而谈。 究其养生之道,合适的药膳虽然能调理身体,但一颗悬壶济世的心和乐观开朗的性格也是必不可少的原因。愿杨医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