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舞动青白

 南山五彦 2015-11-19
舞动青白
     青白瓷是中国古代六大瓷窑体系之一,自从晚唐五代创烧以来,很快在长江以南地区广泛流行。介于青瓷与白瓷之间的全新瓷种,它以轻薄的胎体,温润似玉的釉质和清新高雅的品质博得了民众的一致好评。
     图为南宋早期景德镇湖田窑生产的青白釉婴戏纹葵口碗。[私人收藏]此碗呈葵口型,形制古朴,做工精细;碗内壁以菱型开光的形式刻划婴戏纹;同时间以变体花草纹;碗中央刻一飞蝶,由它们共同组合成装饰主题。画面中的婴戏刻划生动,天真活泼,动感强烈,是湖田窑产品中罕见的名贵作品之一。
     湖田窑是景德镇地区北宋至元代的著名古瓷窑,考古资料表明:该窑除生产青白瓷外,还曾烧造过卵白釉瓷[俗称枢府瓷]和民用元青花瓷。早期的湖田窑[笔者注:指五代]以产青瓷为主,其胎、釉与后来发现的该市黄泥头、杨梅亭窑以及与安徽的霞间窑等产品类似,是为仿越窑作品。五代末至宋初开始生产青白瓷,其青白瓷的鼎盛期是在南宋,元中期时废烧。
     湖田窑青白瓷的最大特点是薄胎厚釉,釉色青中闪白俨如鸭蛋壳青,稳定的色泽和丰富的器物造型相互融合,给人一种清新高雅的瓷品气质,因而很快地占领了南方的市场。由于南方地区瓷土的特性和釉药配方中铁含量高的缘故,非常适合烧造青白瓷,各地的仿效使得青白瓷在两宋时期成为一种时尚追求。宋代的"陈桥兵变"和北宋末的"中兴渡江"两次大的战乱,使北方大批民众南迁,其中就有相当部分定窑及其他地区的工匠迁入江南,是他们将北方的制瓷工艺技术带入了这一地区。因此,在湖田窑产品的装饰工艺上明显存在定窑装饰工艺的身影。
    从北宋末至南宋初年,长江以南地区由于湖田、龙泉窑的迅速崛起,挤跨了以生产青瓷为主的一代名窑越窑,成为南方产瓷的生力军。随着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大批量的青白瓷与龙泉青瓷一起被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