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哭扬州“双忠祠”

 tangaolus 2015-11-19

“双忠祠”是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李庭芝和姜才的祠堂,原址位于扬州东圈门街东首、双忠祠巷12-14号,今已不存。

李庭芝(1219—1276年),字祥甫,随州(今属湖北)应山人;姜才(?-1276年) 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公元1275年2月—1276年7月,在长达一年半的扬州保卫战中,李庭芝和副将姜才带领扬城军民奋力抗击元军。城中粮尽,军民以树皮草根充饥。其间,元军先后五次遣使招降,甚至将李庭芝的妻子和子女押至城下诱降,均遭拒绝,李庭芝与姜才坚持抗敌。最终,因寡不敌众、降将的出卖,在茱萸湾壮烈殉国,同葬梅花岭。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修祠,乾隆赐额“双忠祠”。咸丰年间不幸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同治十三年(1874年)迁至城东黄家园,祠堂所在地被称为“双忠祠巷”。

在十年浩劫中,“双忠祠”也未能幸免,破坏惨重。大门、雕花石鼓、列祖列宗画像(除李庭芝画像被其后人偷偷带走外)皆被付之一炬,化为灰烬。祖宗灵牌、名人题词等木匾都被劈成木材烧火。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短视的扬州政府和贪利的商家借口“城市建设需要”,占地建造商业大厦,“双忠祠”被彻底拆除,双忠祠巷也不复存在,仅在原址对面街旁树立一块简陋的“双忠祠大照壁”。如今的照壁早已成了张贴牛皮癣的广告牌。

扬州政府及其所属企业“名城建设公司”和琼花居委会能罔顾历史、编造史实,花费巨资在东圈门精心修缮、数倍扩建所谓当代“名人故居”,不惜强占居民住房、洗劫居民财物,将原住民扫地出门;扬州政府南宋抗元名将李庭芝和姜才等英烈慷慨就义的茱萸湾附近,无偿划拨数百亩土地,供当代“名人”家族以红会名义,建造高档国际老年会所等;能不惜巨资、划拨土地在扬州南大门的瓜洲镇南为明代小说中的青楼女子杜十娘建设广场,树立塑像,二十多年来却无方寸之地为扬州留住英雄之魂。

一座没有英雄的城市是不幸的,一座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的城市是可悲的,一座有英雄却崇拜妓女的城市是可耻的,一座有英雄却褒扬汉奸的城市是不可救药的。迷恋帝王和官商情结的扬州热衷打造山寨景点和马屁杰作,使之成为一部枯燥、干瘪和令人恶心的室内标本。如今的扬州究竟还有多少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

一座两百多年历史的清代建筑,一座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李庭芝和姜才的忠烈祠堂在扬州东圈门的消失,不能不说是扬州的尴尬和耻辱。一条失去忠义的街道,一座没有精神的城市,无论外表如何光鲜,一时如何繁盛,都掩不住血性的流失和内在的空虚。一代刚烈英雄不敌铜臭方兄,两颗碧血丹心难御势利贪欲,这是扬州永久的悲哀和遗憾!

一哭 “双忠祠”

黑云压堞堞欲裂,夜雪笼岗岗若跌(1)。

抗旨焚诏守孤城(2),壮士丹心洒碧血(3)。

气贯长虹震山岳,势遏行云彰高节。

英雄就义茱萸湾,百姓悲泣江河咽(4)。

 

七百年后终遭劫,祠堂难寻巷难觅(5)。

双东街上无双忠,倾尽西湖哭明月。

尴尬市井尴尬人,纹银不缺心眼缺。

可怜后生无精神,从此不识二先烈。

 

二哭“双忠祠”

李庭芝与姜才公,抗旨焚诏真有种。

引颈赴死茱萸湾,一对丹心耀苍穹。

英雄不敌孔方兄,空余影壁在双东。

男儿从此无血性,可怜后世不识忠。

 

双东街上无双忠,远征老兵类转篷(6)。

都说英雄惜英雄,而今英雄尽无踪。

物是人非事事窘, 琼花洒泪滴滴红。

扬州无幸埋忠骨,苍苔不重铜锈重。

 

三哭“双忠祠”

茱萸英豪气万丈,扬城百姓泪千行。

到底英雄惜英雄,生死与共日月长。

欲知此江非彼江,凤凰台上寻凤凰。

祠堂既无人是非,古街虽在花不香。

 

昔人奈何驾鹤去,祠堂已作黄金楼。

也无青松也无柏,惟见琼花生铜锈。

竹西历历竹滴泪,梅岭树树梅含愁。

英雄何处拭剑戟,望断烟波意难休。

注解:

(1)堞,城垛;岗,蜀岗。咸淳五年(1269年),李庭芝以两淮制置使衔,第二次主政扬州时,扬州新遭大火,到任后,他开仓赈济,疏浚运河,便利交通,以水运代替车运,并召集军民在蜀岗上宝佑城西加筑城垣,为一大城,加强扬州防卫力量,使扬州成为两淮抗击强敌的军事中心与坚固堡垒。

(2)德佑二年(1276年)二月,临安陷落,元军挟持谢太后和宋恭帝三次下诏给李庭芝谕降,李庭芝毅然选择焚诏斩使,坚持抗敌。李庭芝、姜才拒绝太皇太后和皇帝的“谕降”已超出忠君的范畴,他们至死不屈的精神,和那些降臣降将形成鲜明的对此。

(3)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德佑二年曾从镇江口入真州(仪征),原想与李庭芝联合抗敌,但因历史的误会,未能如愿,最后也英勇就义,抱憾而归,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佳句。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江苏省扬剧团曾上演过歌颂李庭芝和姜才两位英雄的扬剧《碧血扬州》,并被京剧、粤剧、潮州戏、越剧等多剧种移植上演,可惜现在扬州再也无人能演、无处可演,无人可看。

(4)德佑二年(1276年)五月,益王赵罡在福州即位,是为南宋端宗,改元景炎。七月,李庭芝与姜才带兵七千趋泰州,拟入海南下。后因叛将投降,泰州和扬州相继失守,孤军奋战中,姜才因发背疽被俘,李庭芝跳池自杀未遂。二将被押至扬州后在茱茰湾惨遭杀害,李庭芝时年五十八岁,“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时人将他俩的遗体移葬至广储门外梅花岭畔,建专祠奉祀,缅怀德业,庙食千秋。

(5)“双忠祠”原有三进,祠堂是其中一部分,其余为李庭芝后人居住。上世纪末,“双忠祠”双忠祠巷被拆除后,从此不复存在。清同治十三年迁建时的双忠祠门楼上的“双忠祠”石额,以及原双忠祠里的李庭芝绣像和双忠祠祭文”文稿等文物现只能由李家的后人尽自己最大能力,以最原始的方式小心保管。

(6)周玉璞(1919-2011)——抗日远征军老兵,祖居扬州东圈门10号。17岁投笔从戎,黄埔军校学员,著名密支那战役参加者、亲历者。一生忠于国家,坚守民族气节;忠于爱情,始终如一;忠于做人准则,诚实诚信,绝不见风使舵。即使靠打零工、卖苦力和补习英语为生,也绝不丧失人格、国格。他去世前遗嘱将骨灰送往山西安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