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商律师,你得当心了

 司法小曹王小明 2015-11-20

为应对近年来屡禁不止、日益猖獗的虚假民事诉讼,杜绝法庭变戏台。 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为《刑九》)正式将虚假民事诉讼在刑法上予以规制,从而维护司法秩序,提高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彰显了惩治虚假诉讼的决心,给玩火者敲响了警钟。
一、虚假诉讼罪的刑法规定
根据刑法第307条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何为虚假诉讼
虚假诉讼,故名思议就是“打假官司”,当事人双方恶意串通,虚构民事法律关系和案件事实,提供虚假证据,从而骗取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的行为。
虚假诉讼往往利用司法的合法性来达到某种非法目的,一般来说虚假诉讼发生在关系密切的双方当事人之间,他们或者是亲属关系或者是同学朋友关系,原告的诉讼请求简单明了,案件事实清楚,且有完善的证据材料支持,在诉讼中当事人双发相互配合,对于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基本上全部予以认可,不做抗辩或者抗辩也是非实质性抗辩,所以调解结案率高。虚假诉讼主要包括制造虚假合同、虚假借据、虚假离婚、破产企业的虚假诉讼等几种类型。
三、为何进行虚假诉讼
问世间“利”为何物,直教人身死相许,对于利益的侵占是虚假诉讼者铤而走险的根本原因。《刑九》对于“利益”并未作出明确限定,也就是说包括非法利益和合法利益两种形式。一般来说,大部分虚假诉讼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非法利益,如虚假的民间借贷,诉讼的内容均体现债务的确认、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或增加财产的共有人,以达到相对第三人的虚构债务、转移财产目的。
四、民商律师何以应对及防范
《刑九》该条对律师的影响有几何?可以预见《刑九》该条规定对于律师的职业将会有所影响。一方面,增加了律师的职业风险,因当事人或者参与谋划捏造虚假事实,而成为调查的对象。另外一方面,也督促律师在执业中更加理性、谨慎、客观。
虽然律师受当事人的委托和授权,律师有对当事人忠诚的义务,强调为当事人保守秘密,履行勤勉、尽职的责任,促进当事人利益最大化。但这种忠实义务并不是毫无原则性,当当事人委托律师提起虚假诉讼时,应当采取一下应对措施:
1
坚决不主动参与谋划虚假诉讼
司法实践中,大部分虚假诉讼是由当事人谋划提出来的,对于律师来说,因为自身法律知识深度认识,认识到违法成本代价巨大,不仅将被吊销法律职业证,同时承担着触犯《刑九》虚假诉讼罪的风险,另外对于法律职业道德的遵守,较少主动为当事人提出虚假诉讼。律师在接受当事人委托,当事人明确告知为虚假诉讼,律师坚决拒绝不参与,不充当当事人雇佣的“枪”。
2
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加强对虚假诉讼的识别
实践中当事人直接找律师“出主意”不在少数。当然也有一部分当事人捏造事实、虚构证据找律师代为虚假诉讼,而律师在一开始并不知晓。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虚假诉讼的法律责任并不需要由律师承担,但如果律师连委托人的故意都不能识别,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职,并给自己的职业带来一大败笔。
所以律师在受理案件加强对虚假诉讼的识别,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1
核查双方当事人的身份、信息、确保委托手续有效。
2
认真聆听委托人的陈述的“故事”,不放过一个细节,分析来龙去脉,抓住案件的核心和本质,毕竟当事人的陈述是一家之言。
3
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来证明其“故事”,并对证据材料客观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分析。
4
只有证据材料复印件,则要求当事人提供原件核对。
5
要进行完善的收案笔录,在笔录中明确案件的基本实情,如果对案件还存有疑问,可以要当事人承诺承担虚假诉讼法律责任,对于到底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律师应当从专业角度解释给当事人,如虚假诉讼罪等。
6
对于当事人声称案件并不复杂、可能要求和解的案子,都要警惕可能存在虚假诉讼。
3
在诉讼过程中发现虚假诉讼的处理
有一部分案件在案件的受理过程中,因为律师的仔细甄别,一部分虚假诉讼被排除,同时由于虚假诉讼的隐蔽性,一些虚假诉讼进入诉讼过程中,对于这部分案件如何处理是摆在律师面前的一个难题,需注意一下几点:
1
调查取证时审慎细致,仔细甄别证据。
2
要求委托人对所提交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作出保证。
3
从法律专业角度向当事人解释何为虚假诉讼及虚假诉讼行为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4
当当事人坚持要继续诉讼,律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理性判断是虚假诉讼,可以辞去委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