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 中医 作者/岳美中 素材提供/任重道远 编校/三三 【导读】小编被岳老自我约束的五则条律所折服,岳老虽年事已高仍不忘刻苦学习,吾辈尚处于年轻时期,却不知发奋努力,实则惭愧、汗颜。愿所有中医学子能以岳老为榜样,从岳老身上汲取正能量,踏下心来好好读书,为中医贡献自己的力量。
余有温课的习惯。一是对重要经典定期温习,像《伤寒》《金匮》,每年一般都系统温习一遍。一是结合一个时期的研究专题,有计划地温习若干相关著作。60年代就曾结合急性传染病的研究题目,用5年的时间,温习了《伤寒论》和清代各家温热名著及历代其他各家专著。当时虽已年高,医务繁忙,仍多用业余时间温课。晚霁晴晖,未容虚掷;三余不惜,专业将荒,曾订了几个条律,用做约束及鞭策:
一、要有恒。
每日除有特别事情外,要按规定时间温课,不得擅自宽假。“勤能补拙恒斯效”,是我自撰的格言。倘若不严己律己,时作时辍,在日暮途远的年岁,是不能完成计划的。
二、要专一。
除临时有特殊需要外,不得见异思迁,须有始有终地完成一种后,再改做另一种。“主一无适”之谓专,非专,则不精、不深、不透。当然,精也是需要的,但精也是为了专,要出成果,还要归结到专一。
三、要入细。
在临床上遇到复杂大证,也时有碰壁。追思其故,是学习不够入细。读书如果只学皮毛,不深入骨髓;只略解大意,不掌握规律,只粗涉藩篱,不步入堂奥,必然是临大证不能解,临细证不能入。杜诗“老年渐于诗律细”,是阅历之言。治医者,也要如此,庶几能探研几,解决大证和细证。入细,一要防止轻淡。轻淡则流于薄弱。薄弱,则不能举大证。二要防止琐屑。琐屑则陷于支离。支离,则不能集中主力,也不能中病。
四、戒玩嬉。
记得章次公先生曾说过:他学医时,章太炎先生曾指导说:“学技要专,即诗词亦所当戒。”公素好诗词也。花繁者实少,旁鹜者无成。要想对一种学术深造有得,达到左右逢源的地步,非下定决心,付出最大努力,是不会成功的。
五、戒嗜好。
要完成温课计划,必须摒除一切无益的嗜好,于衣于食,不求肥甘,不务华美,随遇而安,自甘淡泊。否则必至躁扰不宁,不能探深致远 。古今学者,蔽衣粝食,非故意标新立异,自命清高,是志在学问,无暇顾及其他。典范尽多,宁容自弃,顾及其它。我规定自己,不独烟酒,不事讲求,衣著亦很简朴,免得耗费有限的光阴。
以上是我在温课的过程中,恨来日无多,用于自我约束的几个条规。遵行多年,得益非小。至于别人,情况不同,自当因人而异。 本文选自《岳美中医学文集》451—452页,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由中医集结号编辑整理,尊重劳动和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出处与原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