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方与时方,看看岳美中老先生是怎么说的:临证治病若先抱成见,难免一尘眯目而四方易位。只有不守城府,因人因证因时因地制宜,度长短,选方药,才能不偏不倚,恰中病机。一九五○年我在唐山就此问题和孙旭初等同仁做过长时间的讨论,进一步受到启发。归纳当时的认识是:仅学《伤寒》易涉于粗疏,只学温热易涉于轻淡,多粗疏常致于愤事,轻淡每流于敷衍。应当是学古方而能入细,学时方而能务实:入细则能理复杂纷乱之繁,务实则能举沉寒痼疾之重。从临床疗效方面总结,治重病大证,要注重选用经方多;治脾胃病,李东垣方较好,治温热及小病轻病,叶派时方细密可取。把这些认识用之临床,确乎有法路宽阔、进退从容之感。这是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这段时间的认识。![]() ![]() ![]() ![]() ![]() ![]() ![]() ![]() ![]() 18图 |
|
来自: 四气五味480524 >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