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从来都是件让所有家长头疼的事情,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能成为一门学问,需要家长们用心去学习,惩罚孩子如此,有时候,奖励孩子也是如此! 比如,下面的场景你一定很熟悉! 场景一: 玩具店门口 “妈妈,我想要那辆小汽车!” “你已经有一辆了,不买” “可是我就是想要” “那你要是明天能在幼儿园得一朵小红花妈妈就买给你!” 场景二: 家里餐厅 “我不想吃饭” “乖,吃了这碗饭,奶奶给你买果冻吃!” 为了让孩子听话或者鼓励孩子,很多家长都习惯利用孩子喜欢的“物质”作为交换条件或奖励,事实上,这样的方式短时间确实也见效快,还能免去家长不少口舌,所以大家乐此不疲,但一段时间后呢?也许就成了这样了! 场景一: 放学路上 “妈妈,我今天又得到了一朵小红花” “宝宝真棒!” “那你再给我买一个大恐龙吧!” 后果:孩子误把奖励当做目的,从而丧失内部动机,只能依靠外部的动机行动,若没有足够的外部动机,则会失去行动的动力 场景二: 客厅里 “宝贝,快点来吃饭了!” “不吃” “吃了给你买小熊饼干啊!” “我不要吃小熊饼干了!我要吃冰淇淋,还要三个!” 后果:孩子学会跟家长讨价还价,小小年纪物质欲望过度膨胀,变得越来越功利和势利 场景三: 临睡前 “崽崽,把玩具收好再睡觉” “收好有没有奖励呢?” “没有” “那我不收” 后果:让孩子把原本属于自己的事情当成是为了父母物质奖励,成为一个没有责任心自私的人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请不要再贪图自己一时的轻松自在就不断的用“物质奖励”来教育孩子了,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 有时候给孩子鼓鼓掌或一个拥抱就够了 虽然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原本不需要给予额外的奖励,但是如果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等这些对你来说举手之劳的事情更能让孩子从心底里接受这样的道理,同时做的非常愉快的话,你为什么要吝啬呢? 换成你自己,哪怕是分内的工作也是希望得到认可的不是吗?更何况孩子呢! 让他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特殊权利! 在国外的幼儿园,当某个孩子表现的非常努力的话,老师会给他一些特殊权利,比如:排队时站在最前面、随时可以喝水、可以使用彩色粉笔等等!其实这样的方法在家里也同样可以,比如你可以让孩子决定今天晚上几点开始写作业,放学后可以在外面多玩一会再回家…… 奖励他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奖励孩子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比如:明天的早餐是吃包子还是面条,第二天穿哪套衣服,睡前故事讲哪一本等等 给他一次体验权威和荣耀的经历 正式孩子总是被我们当做弱小和需要保护的对象,而在他们心里,对父母、老师的权威充满着向往和钦佩,所以要是孩子表现的很好的话,你不妨打电话给幼儿园的老师,询问她是否能给孩子一次跟她共进午餐的机会,或者再简单点,直接告诉孩子:接下来一个小时你当“妈妈”,你可以做作为“妈妈”能做的所有事情! 相信我,孩子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或者做一个简易的表格激励孩子吧 就像这种的,每周找一个时间总结一下,有时候孩子还很吃这一套的哦! 总之,奖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而物质奖励就是个无底洞,风险太大,所以能精神奖励的话还是多用精神奖励的方法吧,别把孩子原本喜欢喝感兴趣的东西硬生生逼成了折磨! ———————— 亲子派,专注0-8岁孩子成长!有其他问题,请关注亲子派微信公众号:qinzipaidu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