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九十周年,竟展出这个……

 天宇楼33 2015-11-20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Dr Sun & Ching-ling 喜多郎;Benedetti - Journey To The Heart, Volume 4

据说搭配音乐食用更美味哦


好吧,这算是标题党,但下面要给大家看的绝对是精品。


故宫博物院10月10日九十周年大庆,为此故宫精心筹划了《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

这次展览以喜庆、热烈、具有震撼力的效果向观众展示,以强烈的历史穿越感,生动的把文化民俗、历史故事讲给观众,使之喜闻乐见。这次展品可谓精挑细选,面面俱到,集中展示了清代帝后尊老敬贤的道德示范,亦反映了清王朝的政治风气、经济实力。

昨天整理了第一部分,今天接着讲,您就当是去了一趟故宫吧。



开始看展

寿意敬呈

多禄图轴


乾隆帝绘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 纵 54 厘米 横 28.9 厘米

画上御题“于避暑山庄见呦鹿卓立而戏,辄写其畅适之意。且鹿为不老之兽,装以成轴敬献慈宁,用介眉寿也。”因鹿谐音“禄”,因此图名为《多禄图》。乾隆帝逢其母崇庆皇太后寿辰,多筹办隆重的庆寿仪式,并且亲自书写绘画,或吟诗赋文来祝寿。此幅是乾隆帝借绘有“不老之兽”寓意的鹿,为祝其母八十寿辰而创作的写生图。画作采用了平远法构图,绘五只体态悠闲的鹿在幽静的山林间嬉戏的景象。



《皇上八旬大庆万寿万万寿恭纪》册





董诰等书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 纵 20.7 厘米 横 24 厘米

经折装。版框四周花栏,有“卍”、寿、寿桃、云纹等图案。

此书卷端题名、封面题名均为《皇上八旬大庆万寿万万寿恭纪》,顾名思义,是汇集大臣为乾隆帝八旬万寿节恭进的诗文,包括曹文埴、沈初、董诰、金士松、王杰五位大臣的诗词,其中董诰的“七言律诗”共 64 章,王杰的“念雅十章”每章 28 句,曹文埴的“演连珠”100 首,沈初的“四言诗”一篇 322 句,金士松的七言诗一首“柏梁体”200 韵,均以诗词歌颂乾隆帝的功德。这些诗文后被收入《八旬万寿盛典》,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 年)由武英殿刊行。

曹文埴(?~ 1798 年),字竹虚,安徽歙县人。乾隆朝进士。历刑、兵、工、户部侍郎,后擢户部尚书,继督漕政。以母老归,加太子太保,乾隆五十五年再诣京师恭祝皇帝八十万寿。

金士松(?~ 1800 年),字亭立,号听涛,江苏吴江人。乾隆朝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缂丝三星图轴


清乾隆(1736 ~ 1795 年) 纵 298.5 厘米 横 109 厘米

缂丝福禄寿三星图,三星四周点缀以山水、彩云、松树、桃树、仙鹤、梅花鹿。禄星怀抱稚子,犹如慈母;福星身边侍立童子一人,怀抱花瓶;寿星手捧仙桃,背身而立。一派祥瑞景象,如诗文所言旭日和风。诗塘为乾隆御笔“锡羡增龄”,钤印“乾隆御笔”。下方缂丝永琰敬书《御制三星图颂》。图上钤印“乾隆御览之宝”、“秘殿珠林”、“乾隆鉴赏”三印。此件缂丝《三星图》系嘉庆皇帝为皇子时,为敬贺乾隆皇帝万寿所专门制作。



群仙祝寿大寿字图轴

张恺、梁德润、张维明绘 清光绪九年(1883 年) 纵 213.5 厘米 横 151.5 厘米

作者款题“臣张恺、梁德润、张维明合笔恭绘”。钤“恭画”朱文方印。张恺、梁德润、张维明均是光绪朝宫廷画家,此图是他们按照慈禧皇太后懿旨所绘。光绪十年(1884 年)农历十月十日是慈禧皇太后五旬万寿。为了庆寿,慈禧从光绪九年开始就谕令如意馆的宫廷画家们绘制了一批寿意图。此画的创作见《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如意馆”记:光绪九年“六月二十九日长春宫总管刘增禄交画绢一块,随传旨着如意馆画士张恺等画勾金大寿字一张,上画金母、福禄寿财喜、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散仙;下画四海龙王、龙宫。高七尺、宽五尺,先画小样呈览,钦此。于七月二十日画得小样呈览,准着照此样绘画,钦此”。此图正中绘一双钩楷体寿字,其双钩的空白处填绘上述档案中所列的传统寿意题材画。“寿”字的凸头是全画的重心,图绘身着彩服、手持如意、面容慈祥的金母。“金母”俗称西王母,是天界众神女仙之首,具有崇高无上的地位。慈禧在 50 岁来临之际,正是她独揽朝政之时,在人间拥有至尊地位,因此,该画轴是以“瑶池金母”为主题,为慈禧祝寿之作。

诗塘上有梁耀枢题。画幅钤有慈禧“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数点梅花天地心”、“太极殿御览”玺印。



百蝶寿字图轴

佚名绘 清晚期(19 世纪末) 纵 166.6 厘米 横 77.8 厘米

此图祝寿主题突出,画幅正中以楷体双钩“寿”字,空白处填绘百只蝴蝶。蝴蝶之“蝶”与耄耋之“耋”字同音,古人以蝴蝶意指高寿。

在双钩的“寿”字中填绘蝴蝶、人物、山水等带有祈福延年的寿意题材画,是晚清宫廷绘画的一大特色。此图轴无作者署名、年款,从其精细工整的画风和表现题材推断,当是出自晚清宫廷画家之手,为祝皇室寿辰之作。



百耋图卷







佚名绘 清晚期(19 世纪末) 纵 24.5 厘米 横 354 厘米


图绘百只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蝴蝶。中国古代称八九十岁为耄,七八十岁为耋,因此,在中国画的表现题材中,常借描绘猫与蝶,取其“耄耋”谐音,祝福人之长寿。

此图配有专门的外包装木盒,盒盖上刻有阴文填金“百耋图卷,女史恽冰绘”。盒上贴有黄纸条,书“臣张之洞跪进”。此图卷虽落款“恽冰”,下钤“恽冰”圆形朱文印,但其呆板的画风与恽冰清丽典雅的笔墨相异,是件伪款之作。然而,其长寿延年的主题和艳丽喜庆的色彩,仍然不失为祝寿的佳作。它应该是张之洞祝慈禧寿辰敬献的贺礼。

张之洞(1837 ~ 1909 年),字孝达,号香涛,河北南皮人,清末重臣。历任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官职,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恽冰(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清康熙中期至乾隆初期),字清於,江苏常州人。清代著名女画家,是恽寿平家族的后裔,以工绘花鸟画著称。



《万寿无疆赋》册

张百熙等撰 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 纵 25.8 厘米 横 35 厘米

光绪二十年(1894 年)慈禧皇太后六旬圣寿节,张百熙曾奏罢承办典礼者竞尚华饰。当慈禧七旬寿辰时,他又撰此《万寿无疆赋》文,装帧成册进献。

张百熙(1847 ~ 1907 年),字野秋,号潜斋,湖南长沙人。同治朝进士,督山东、广东学政。光绪年间累迁内阁学士,后任礼部、户部、邮传部尚书。


斑竹“天子万年”笔



清康熙(1662 ~ 1722 年) 通长 23 厘米 管径 1.1 厘米 笔帽长 9.2 厘米

此笔一组 26 支,斑竹管上书阴文填金“天子万年”四字楷书,下署有填蓝楷书“臣白潢恭进”五字。本品为兼毫笔,兰蕊式。紫毫为主毫,副毫由黄、红、蓝三色六股或单色的黄毫组成,其间另加入白色羊毫,因此整个笔毫呈现为中锋紫色,次锋为白色环绕一周,底部为黄、红、蓝三色六股相间或黄毫组成的精美样式。其制作精致,造型独特,高贵典雅。款识“天子万年”表明其为帝王祝寿的主题。

白潢(1660 ~ 1737 年),字近微,隶汉军镶白旗。康熙朝先后任贵州、江西巡抚,后官至兵部尚书。雍正时为文华殿大学士。



象ya万寿管笔(一套)

清乾隆(1736 ~ 1795 年) 通长 30.5 厘米 毫长 9 厘米 笔斗直径为 3.5 厘米

盒盛象ya管笔九支,三支一组,每组笔管上分别镌刻“万国来朝”、“万寿无疆”、“万福攸同”。




“大富贵亦寿考”五色墨(两盒)
















清光绪(1875 ~ 1908 年) 每锭长 16.2 厘米 宽 3.5 厘米 厚 1.3 厘米

此为套墨两盒,每盒五锭,有红、绿、青、白、黄等色,其形状、规格完全相同。正面题填金阳文隶书“大富贵亦寿考”六字,下方为“仿易水法造”阴文填金印款;背面浮雕牡丹异石图。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寿考”出自《诗 ?6?1 大雅 ?6?1 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喻意长命。墨锭盛于黑漆描金彩色双龙戏珠纹漆盒内,盒盖中央有描金隶书“大富贵亦寿考”字样。

此为胡开文墨店以唐将郭子仪“大富贵亦寿考”之典所制彩墨,进贡朝中,既为实用,又蕴涵寿考吉祥之意。



红漆嵌螺钿寿字炕桌



清(1644 ~ 1911 年) 高 29 厘米 长 96.5 厘米 宽 63 厘米

炕桌采用木胎髹漆嵌螺钿工艺,通体髹红色漆地,桌面上镶嵌螺钿寿字共计 120 个。侧沿四周布满绵延不断的“卍”字纹,寓意“万寿无疆”。束腰亦嵌寿字。曲边牙板与腿子分别嵌团寿字、寿桃及蝙蝠纹,同样表达着“福寿延绵”的愿望。

古代炕桌常设置在炕的中间位置,用于书写、餐饮等活动。



青田石元音寿牒组印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 盒高 23 厘米 长 53 厘米 宽 32 厘米

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十四日,皇帝上谕内阁,特派大臣总理五十五年万寿庆典事宜,以阿桂、和珅、刘墉、福长安、胡季堂、金简、李绶、伊龄阿等总办。为迎合乾隆皇帝祈福长寿之心,金简、和珅从乾隆帝御制诗文中遴选出带有“福”寿”吉语的字句,其中有“共迓天恩而益寿”、“献春将介寿”、“迎銮祝寿陪臣价”、“安乐老寿”等,镌刻成印章,作为进献给乾隆帝八旬万寿的大礼。

此套组印即为和珅所献,青田石质,共 120 方,总称“元音寿牒”。“元音寿牒”之“元”为第一之意,“音”指音翰、诗文,大臣自然要把皇帝的诗文奉为第一,方为切合乾隆帝唯天下至尊的地位;“牒”即为簿册。

和珅(1750 ~ 1799 年),钮祜禄氏,隶满洲正红旗。乾隆三十四年(1769 年)袭轻车都尉世职,授三等侍卫,受乾隆帝赏识,擢军机大臣,在任 20 余年,累封至一等公。和珅精明敏捷,办事干练,善体乾隆帝之意,倚为腹心,晚年贪腐揽权甚巨。嘉庆四年(1799 年)乾隆帝驾崩后,为嘉庆帝赐死。




缂丝《元音寿牒》、《宝典福书》册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 纵 29 厘米 横 30 厘米

胡季堂作为总理乾隆五十五年万寿庆典事宜的大臣之一,把和珅、金简所选乾隆帝诗文吉语所镌刻印章的印谱,缂丝织成书册的形式作为寿礼,每开上为楷书印文释文,下为印文,主要以平缂、构缂、搭缂等技法织成,其末开缂织题款“万寿八旬大庆乾隆庚戌元旦臣胡季堂恭进”,“臣胡季堂”及“敬摹”印,钤“宝蕴楼藏”印。乾隆庚戌即五十五年。《元音寿牒》、《宝典福书》两册盛装在同一紫檀匣内,其匣面上题“福寿鸿文”、“臣胡季堂恭进”。

胡季堂,生卒年不详,河南光山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擢刑部侍郎,四十四年,迁尚书。嘉庆三年(1798 年),授直隶总督。


白玉童子献寿



清(1644 ~ 1911 年) 高 13 厘米 长 11 厘米 宽 7 厘米

白玉质。圆雕一老人与童子,老人捧桃,半藏于怀中,童子手捧花朵盛开的桃枝,老人身后站立一鹿,口衔灵芝,昂首,右前腿抬起,与主人一起赶去祝寿。

此器取材于东方朔偷桃之典。东方朔是汉武帝时人。传说西王母前来为汉武帝祝寿时说东方朔曾三次偷食其仙桃,得以长生不老。故后世常借用东方朔偷桃题材,或入画,或制器,表达祝福健康长生的美好愿望。



青玉三老祝寿图山子

清(1644 ~ 1911 年) 通高 16 厘米 长 24.5 厘米

青玉籽料运用浮雕、阴刻等技法因材施艺,在卵形玉石表面刻画三位老者和两个童子手执如意、磬及宝瓶的形象,配合山顶的云中红日,山间的苍松、亭台、小桥、溪水、神鹿等,展现了三老祝寿的景象。



青玉三星图插屏

清乾隆(1736 ~ 1795 年) 通高 45.6 厘米 插屏直径 26.4 厘米 厚 1.6 厘米

插屏青玉质,圆形,正面浮雕三星图,寿星拄杖捧桃,福星手持灵芝,禄星手拿书卷。三星立于山石、松柏之间。山中藤萝垂挂,瀑布飞流,祥云缭绕。远处两只山羊口衔灵芝,神态悠闲,天空中一只仙鹤飞翔,与地上另一只仙鹤遥相呼应,一派和谐祥瑞之象。背面光素。屏底边侧隶书“乾隆年制”款。碧玉架,高浮雕、镂雕为花叶纹。

乾隆帝特别喜欢福禄寿三星的题材图案,或命人抄录其《福禄寿三星赞》而成法书作品,或命人刻福禄寿三星图于多类器物上,表达了乾隆帝对福寿的向往。


珐琅盆红珊瑚盆景

清晚期(19 世纪末) 通高 105 厘米 长 65 厘米 宽 38 厘米

盆为三层,由垒叠的桃实组成,以掐丝珐琅、画珐琅、錾金等多种工艺制成。垒叠的七桃及枝叶间的两铜镀金小桃,合为九桃。盆前后两面各有一只仰首蝙蝠展开双翼,托起团寿字,在桃枝、桃实之间还有七只铜镀金小蝙蝠上下翻飞,共为九蝠。盆中插红珊瑚树,鲜艳润泽,形体硕大,诚不多见。盆景下附紫檀雕云蝠纹底座。

此盆景中寿桃象征长寿,蝙蝠谐音为“福”,寓意“福寿双全”。寿桃和蝙蝠又取阳数中最大的“九”,祝寿之主题明显,是清代宫廷在万寿庆典中所使用的重要吉祥陈设。


青花万寿字尊



清康熙(1662 ~ 1722 年) 高 77 厘米 口径 37 厘米 足径 28 厘米

周身疏密有致地排列着一万个不同篆书形式的寿字,构思巧妙,字体排列繁而有序。康熙时期,以寿字作为装饰题材的瓷器烧制较多,品种有青花、釉里红等,器型多见于瓶、笔筒等器物,在其上书写有百寿字、千寿字等不同字数。以一万个寿字集中书写在一件大尊上,更是寓意着天子独尊,万寿无疆。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六旬万寿庆典。景德镇御窑厂陶瓷工匠们费心竭力、不惜工本地设计和制作了此件万寿字大尊,以表示对皇帝万寿祝贺之意。


五彩桃纹万寿字盘



清康熙(1662 ~ 1722 年) 高5厘米 口径 28.3 厘米 足径 18.2 厘米

此盘内、外均以桃纹作装饰,盘心彩绘一折枝寿桃,在绿叶的衬托下,一只鲜桃跃然盘中,桃实饱满,桃子中心以描金篆书万寿两字。盘外壁以三组折枝寿桃装饰,枝长叶疏,形态各异,桃身描金篆书一团寿字。外底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康熙描金彩瓷的制作,需将金子磨碎熔化,描绘于器物上,造价昂贵,因此多用于珍贵器物。此器制作工艺精致,工笔细腻,系景德镇御窑厂为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万寿庆典而烧制的庆寿用瓷。


五彩麻姑献寿图盘



清康熙(1662 ~ 1722 年) 高 2.9 厘米 口径 24.9 厘米 足径 16.8 厘米

盘心所绘麻姑献寿图为中国传统的“寿”文化题材。麻姑为传说中的长寿仙女,相传三月初三为西王母寿辰,仙女麻姑以绛珠河畔灵芝酿成的美酒作寿礼前往祝寿。此盘中描绘的正是这一画面。画面中表现了一瑞兽拉花车,车上载满了灵芝、兰草,麻姑手执画卷立于瑞兽车旁,身上的衣带飘拂若仙,一侍女手捧寿桃恭立于车后。麻姑与侍女神态各异,人物绘画宛如一幅精美的仕女画。其盘缘饰以龟背锦纹,间以篆体“万寿无疆”四字并团花。外底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清末寂园叟《陶雅》书中记载:“康熙彩画手精妙……若康熙六旬万寿节所制彩盘,边系淡抹红色之锦纹,中有‘万寿无疆’四篆字。”可知带有这种边饰的红彩锦地开光并篆书“万寿无疆”款的彩绘瓷盘,为康熙六旬大寿庆典所烧制。


粉彩会昌九老图瓶

清乾隆(1736 ~ 1795 年) 高 41.5 厘米 口径 10.5 厘米 足径 14 厘米

瓶颈及近底两处以红地轧道粉彩莲花纹为底,并篆书寿字,腹部主题纹饰为“会昌九老图”,器内及足底均施松石绿釉,足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会昌九老图》绘唐会昌五年,九位老人白居易、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李元爽、僧如满等聚会洛阳香山寺,畅饮赋诗染翰的情景。图中九位老者神态各异,有持杖而坐者,有展书读卷者,有接茶欲饮者,有面壁题诗者。其间有小童取水、烧水、进茶。远山近石,苍松翠柏、山林尽染。九位仙老优游林下畅饮题诗,映衬出一派和谐、悠然的氛围。此尚齿之会,年龄最大者 136 岁,最小者 74 岁,平均 91 岁。将这种题材移植于瓷器上,突出了万寿的主题。


粉彩九桃天球瓶



清乾隆(1736 ~ 1795 年) 高 51 厘米 口径 11.5 厘米 足径 16.5 厘米

此瓶以粉彩绘九只鲜桃结实于枝叶花间,桃实硕大饱满、桃花粉嫩盛开,画面疏密有致,色彩粉润鲜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瓶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吉祥之物。传说桃木可驱鬼,桃实食之则可延年益寿,桃实遂成为长寿的象征。“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阳数之极,在中国古代,多以“九”字呼应帝王“九五之尊”,故清代皇帝圣寿的贡品等,也多以“九”计。九桃合绘,寓意“万寿无疆”。


掐丝珐琅寿字暗八仙蟠龙纹瓶



清乾隆(1736 ~ 1795 年) 高 30.3 厘米 口径 5.4 厘米

瓶通体施天蓝色釉为地。口沿镀金,饰一周连续回纹。颈部上下各饰一周蕉叶纹,中间饰一条腾飞的巨龙,身下浪涛翻滚,周边五彩祥云环绕。腹部两面各有一火焰宝珠形开光,内饰黑色釉寿字,与其下“卍”字锦地纹相呼应,有祝愿“万寿”之意,开光外饰暗八仙纹。

此瓶足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竖行阳文款,胎体厚重,用料上乘,造型优美,工艺纯熟,是出自清宫造办处的寿意精品。


掐丝珐琅寿桃瓶



清晚期(19 世纪末) 高 54.5 厘米 口径 10 厘米

瓶通体以天蓝色珐琅釉为地,掐铜镀金“卍”字锦地纹。瓶身饰桃树一株,树干茁壮,桃花盛开,九个硕大的桃实三三两两地挂结在桃枝上,桃树旁衬一丛鲜竹,几只蝴蝶在其上翩翩飞舞,纹饰写实,色彩艳丽,构图疏密有致。


金漆“普天同庆”、“万寿无疆”山水楼阁图罩盒 (一对)







金漆“普天同庆”、“万寿无疆”山水楼阁图罩盒(一对) 清中期(18 世纪) 通高 19.5 厘米 口径 29.5 厘米

盒作桃式,以几式座承托。盖面饰山水楼阁美景,局部以贴金箔,描红漆为饰。上下壁饰蝙蝠、寿字,间隔排列。盒内口沿架屉,上置金漆桃式子盒四个,盒面均贴金箔为字。此式盒两件成对,其内子盒分别为“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从装饰纹样分析,应为清宫祝寿作品。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清宫遗物时,此盒仍贮在紫禁城外西路的皇太后区,可以推测曾是皇太后的万寿贡礼。


火枪 (外夷进贡,真是大清盛世)



火枪 18 世纪 长 159 厘米

乾隆五十八年(1793 年),英王乔治三世派遣以马嘎尔尼为首的庞大代表团,以为乾隆皇帝补祝八旬大寿为名访问中国,期望打开中国的贸易大门。为表明英国发达的科技,使团进献给乾隆帝的礼物,主要是各种科学仪器与枪炮等武器。

此枪即是马嘎尔尼献给乾隆帝的生日礼物,枪管 上正中镀金处镌西文“HWMORTIM LONDON MAKER TO HIS MAJESTY”。译为“伦敦 H.W.莫蒂 默制造,恭进大皇帝陛下”。入藏清宫后,在枪杆上附皮签书满、蒙、藏、汉文:“乾隆五十八年八月……进自来火鸟枪一杆。”




銮殿贺寿

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贴落

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贴落 姚文瀚、周本、伊兰泰等绘 清乾隆(1736 ~ 1795 年) 纵 219 厘米 横 285 厘米

该图描绘乾隆帝生母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庆典盛况。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乾隆帝于慈宁宫为母亲庆贺八旬寿辰,图绘场景定格在彩衣躬舞、捧觞上寿之后。殿内崇庆皇太后端坐在宝座上享受着筵宴,乾隆帝侧坐陪奉,东西次间为乾隆帝的妃嫔与亲王福晋等,殿外月台上为皇子、皇孙们。屋檐下设中和韶乐,丹陛上设“反坫”,反坫的下方设丹陛大乐,左右边缘则为宴飨乐队及跳喜起舞的人员。场面宏大,祥和喜庆,所绘人物约 180 余人。

此画属于宫廷绘画中的纪实性绘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据乾隆朝活计档记载,该图由宫廷画家姚文瀚、周本、伊兰泰等合作完成,贴落在皇太后起居的寿安宫中。


铜镀金云龙纹编钟(一套)


铜镀金云龙纹编钟(一套)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 年) 成套悬挂长 350 厘米 进深 80 厘米


当卤簿仪仗陈设就绪,朝贺的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各就各位后,吉时一到,皇帝从寝宫中乘坐轿舆向太和殿而来。此时以编钟、编磬等奏响中和韶乐《乾平之章》,皇帝升上宝座。当朝贺礼毕后,皇帝亦在中和韶乐演奏的《太平之章》乐曲声中离座,返回寝宫。

朝贺大典所用编钟,范铜铸造,双龙钮,表面镀金,以彰显皇帝的威严。此套钟体呈浑圆的椭圆形,前面正中浮雕铸造年款“乾隆二十九年制”,背面则为各自的律名,装饰以高浮雕云龙纹。近口部六个凸起的圆唇,是受击而发声的部位。16 枚编钟外形尺寸完全相同,以钟体厚薄为次区分音高,钟体愈薄发音愈低,分别对应清代乐律中的十二正律、四倍律。使用时,按音律的阴阳、高低分别悬挂于上下两层架上,即上层八阳音、下层八阴音,均按低音至高音的顺序悬挂。悬挂编钟的架座称为簨虡,上簨雕刻龙首,左右两虡下承以五彩伏狮和趺座,表面髹金漆,装饰以鸾鸟、五彩流苏,给人以壮丽华贵之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