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传玺 选择基于信念和学术储备(图)

 肖亮律师 2015-11-20
许传玺 选择基于信念和学术储备(图)

严谨冷静中蕴涵激情的许传玺

天之骄子

2004年底,36岁的许传玺当选为美国法律研究院院士,这标志着我国法律界获得与美国主流法律界对话的资格。有人问过一位美国院士,在美国法律界还有没有比美国法律研究院院士更高的荣誉?得到的回答是:将来可能有,但迄今为止还没有。

15岁时,许传玺以山东省高考外语类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英语系。他不仅集中攻读文、史、哲等主干科目,还利用假期选修了社会学、政治学等其他课程,连年获得北大学习优秀奖。他的毕业论文《翻译理论探索》被作为优秀论文收入北大图书馆,他还曾担任北大学生通讯社社长。

得知朱光潜和钱钟书先生的弟子许渊冲先生在北大国际政治系招收中西文化比较硕士生,他一下子来了兴趣。“文化本身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研究对象。它有深度,有广度,有分量,能和我最关注的'人'的问题结合起来,并且能整合我以前的学习背景。”在参加考试的138人中,他考了第一。

研究生第一年结束后,北大选派他到设在南京的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进修。他对人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人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纯正、主流的社会科学,同时也包容了人文科学的许多特质。大到世界大战、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小到街头吵架、节日互赠礼品,无一不是人类学的课题。”

进入美国耶鲁大学博士项目后,他主要研究社会文化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也选修了体质人类学课程,他一直是学校最高奖学金的获得者,并被推举为《耶鲁人类学学刊》主编。当他前往哈佛攻读法学博士时,他的教授在推荐信上写道:“他是我最优秀的学生。我唯一的担心是:他可能就此离开人类学这个领域,那将是我们专业的重大损失。”

对转攻法律专业,许传玺自己的解释是:“法律是涉及人类的学科中最具参与性、实用性的学科,是一门由'知'到'行'的学科。”对人类社会深入了解之后,运用法律来负责任地进行社会参与、改善社会,是这一选择的现实追求。在汇聚世界精英的哈佛法学院,他不仅每年都获得高额奖学金,还担任了国际法学权威期刊之一《哈佛国际法学刊》编委。

1999年毕业后,许传玺加入了美国宝维斯国际律师事务所,主要负责公司法方面的法律事务,包括一些财富500强公司的对华业务。

丰厚的收入、良好的社会地位、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成功二字,还有比这更好的诠释吗?此时的许传玺,不过三十岁出头。

创建中美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校园内,有一座红砖小楼。保安们都知道,在二楼,灯总是亮到很晚的那一间,就是许院长的办公室。中美法学院的很多开创性工作,就是在这个仅有10多平方米略显陈旧的房间内完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