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 美好的

 瀞舒凝兰 2015-11-20





最美好的

作者:曹利民

他们说,最美好的,不是最美也不是最好

而是美得带点邪气,或者好里掺点儿坏。就像这午后

除了高楼、商铺、街道、轿车、衣冠楚楚的行人

还须梧桐树和鹅掌秋,零零落落的枯叶飘着,乞讨者翻着垃圾筒

就像这阳光,光说柔软、明亮、温暖、美好,远远不够

须继续加温,让她雾气弥漫,水色朦胧

像啤酒泡沫一样松软、模糊

他们说像我这样正襟危坐,还不到火候,还不如

我对面的那个女人,三两杯下肚后,脱去优雅

面带潮红,一副醉生梦死、色迷迷的姿态



〔诗人简介〕

曹利民。江苏女作家。江苏省江都市人,生于1970年,90年代起写作散文、诗歌,在县(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诗文作品多篇,已出版诗文集《那些缤纷的声音》(江苏文艺出版社),作品散见于《扬子江诗刊》、《星河诗丛》、《上海诗报》、《文艺家》、《扬州诗歌》等报刊,有作品入选《中国微型文学1000篇》,希望能以一颗纯粹的心,耕耘出一片纯净的精神家园。现在江都市某政府部门供职。

诗歌赏析

“最美好的”这个题目本身是个反讽,“美好”本是“美”加“好”,是审美和伦理的统一,诗人反其道而用,将其拆解为“不是最美也不是最好”,而是需要掺点“邪气”和“坏”才能符合“他们”的欲望。杯影交错,欲望开始愚弄理智,诗人不动声色将整个氛围烘托得缭绕。从“他们”的眼中看,“我”“正襟危坐”,虽然其判断很难说清,但被诱惑者反过身来打量诱惑者,显然是克制了自己,仍能腾出一段客观的距离审视自己的欲望,这段距离帮助“我”从自己的身体里打捞出一点暧昧状态下的自我。

曹利民的写作是一种心灵记录,一种对生命历程片段式的展现与描摹。她的文字并不很多,但几乎每一篇都来自她的生命经验和内心情感。她以诗人敏锐的感受力,揭示和发现了被熟识所遮蔽的日常生活,情感内敛而强烈,她把个人体验与大众经验在充满情感的书写中得到很好的融合,从而让我们在人世的风雨长夜或与晴暖短日,都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抚慰。(冯强)


嘉宾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文琛,来自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喜欢诗歌、喜欢话剧、喜欢声音艺术。我希望能通过追寻诗歌让大家听到我内心的声音,并且得到心灵上的抚慰。就像仓央嘉措的那句话: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得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