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道真言

 虚月星 2015-11-20
修道之人,未有不静默者。粗心浮气,一毫用不得。
 有问前知者,答曰:“机从心生,事以理断。以理断事,人即神也。弃理问神,神亦不告。”
 凡入玄门,只以静性为主。如目前春庭新雨,四壁寂然,草木含春,暗藏长养。理会此中,就有个究竟,不必定以谈玄为道。
 人心如目也,纤尘入目,目必不安。小事入心,此心即乱。故学道只在定心。若心不定,即纸窗之微,为人扯破,必生怒忿;一针之细,为人去取,便生吝惜。又不徒以富贵乱心,得失分念,烦邪乱想,随觉即除。毁誉善恶,闻即拨去,莫将心受。心受则满,心满则道无所居。要令闻见是非,不入于心。是心不外受,名曰虚心。使心不逐外,是名安心。心安而虚,道自来居。
 仙经云:专精养神,不为物杂谓之清。反神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制念以定志,静身以安神,保气以存精。思虑兼忘,冥想内观,则身神并一。身神并一,则近真矣。
 垢渐去而镜明,心渐息而性澄。养成一泓秋水,我不求镜物,而物自入我镜中。
 有诸内,必形诸外,一毫也假不得。前贤云:“山有美玉,则草木为之不凋。身有妙道,则形骸为之不败。”故心有真功夫者,貌必有好颜色。
 人心犹火也,弗戢将自焚。防微杜渐,总在一心。
 天下人不难立志,最怕转念富贵二字,是钩人转念的香饵。所以每每得道者,非贫寒,即大患难之后。何也,割绝尘累,回头皆空。故孙真人注《恶疾论》曰:“神仙数十人,皆因恶疾而得仙道”,是尘缘都尽,物我俱忘,毫无转念,因祸得福也。
 凡修道之人,一手握住此物,行住坐卧,不为外动,安如泰山,不动不摇。紧闭四门,使十三贼人,不得外入,身中之宝,不使内出。日日如此,何必顶礼求真仙,便是蓬莱第一座。
 玄修与释家不同,释家呼此形骸为臭皮囊。道家入门,全要保此形体。故形为载道之车,神去形即死,车败马即奔。
 大道之传,原自不难,是世人错走路头,做得如此费力。岂不闻“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性不空。性若空时和气注,气归元海寿无穷”。又曰:“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真精道难得。”
 “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真”,此守中之规也。进道之要,无如问心。故云:“学道先须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即道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