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为道舍

 直尾昂述 2023-04-09 发布于广东

心为道舍、

心具万理、

贵无言

心为道舍:

心是外在的

道内化的

承担者

心乎

其此一元

之所舍乎

“一元”即是“道”

因为“道通于物”

外在的道

可以寓于物

也可寓于人

心得而存之

便即系是

道的寓所

这作为道舍的心

具有得道与存道

的功能

“虚明静一”的

条件一旦具备

道即寓于心

心即存本体之道

心具万理:

心可得道、会理、存诚

肯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君子一心,万理完具

事物虽多,莫非在我

静坐之后

可以使得

本体之心

“呈露”

此时的心

自然能够

“得道”、

“会理”、

“存诚”

使人能做

堂堂正正

的君子

天地我立

万化我出

宇宙在我

贵无言:

“无言”为

学问宗旨

圣人之道

即贵无言

不贵有言

言则影响形迹

无言真静圆融

若愤也而真见

若冥也而真趣

若虚寂而真乐

彼以天得

此以天与

极其自得之真

出乎意象之外

是以圣人

不贵有言

《六经》莫大于《易》

《易》有阴阳

方其无言

易具于心

浑然无为

及其有言

孰为阴

孰为阳

阴阳授受

皆传纸上

《易》始散矣

《易》非散也

纸上而《易》自散也

《四书》莫精于《中庸》

《中庸》言性道

方其无言

中庸具于心

噩然无名

及其有名

孰为性?

孰为道?

孰为教?

性道教

之授受

皆得之口耳

而《中庸》始乱矣

《中庸》非乱也

口耳而《中庸》自乱也

《诗》、《书》、

《礼》、《乐》、

《春秋》、

《论》、《孟》

莫不皆然

认为其无言

不同与佛道:

无极而太极

静无而动有

吾儒亦不能无无也

吾所谓无

未尝不有

不滞于有

禅所谓无

未尝有有

实滞之无

禅与吾相似

而实不同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