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经寒痰止咳药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20
38.温经寒痰止咳药     查药方 反回目录

  党参 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 益气,生津,养血。煎服,10-30g

 太子参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生津。 煎服,10--30g。

 黄芪 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煎服,10—15g,大剂量30~-.60g。补气升阳宜蜜炙用,其它方面多生用。

 白术  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煎服,10—15g。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 用。若用于通便,酌情加大用量。

 灵芝 甘,平。归心、肝、肺经。 (功效] 安神补虚,止咳祛痰。 煎服,3—15g。研末吞服,每次1.5—3g.

 炒山药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煎服,lO~30g,大量60~250g。研末吞服,每次6~lOg。补阴生津 宜生,健脾止泻宜炒用。

 炙甘草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 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煎服,3~lOg。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

 沙棘 酸、涩、微甘,温。归肺、脾、胃、大肠、肝经。 (功效] 益气生津,祛痰止咳,消食止泻,活血散瘀。煎服,l0一15g。鲜品30~50g,捣汁服。外用适量。

 饴糖 甘,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 补中缓急,润肺止咳。入汤剂须烊化冲服,每次15—20g;亦可熬膏或为丸服。

 蜂蜜 甘,平。归肺、脾、大肠经。 (功效] 补中缓急,润燥,解毒。煎服或冲服,15—30g。

 鹿衔草 甘、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止血。煎服,lO~15g

 海马 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肾壮阳,调气活血。内服:煎汤3—9g

 仙茅 辛,热,有毒。归肾、肝、脾经。 (功效] 温肾壮阳,强筋骨,祛寒湿。 3一lOg,煎汤、浸酒或入丸、散剂。

 胡桃肉 甘,温。归肾、肺、大肠经。 (功效) 补肾益肺,纳气定喘,润肠通便。 10~30g。煎汤或入丸、散。定喘止嗽带皮用,润肠通便去皮用。

 冬虫夏草 甘,乎。归肺、肾经。 (功效) 益肾补肺,止血化痰,止嗽定喘。 5—10g,煎汤服,或用15—30g与鸡、鸭、猪肉等炖服,也可入丸、 散服。

 补骨脂 辛、苦,温。归肾、脾经。 (功效] 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乎喘。6一15g,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紫河车 甘、咸,温。归心、肺、肾经。 (攻效] 助阳补精,养血益气。 2—4g,研末装胶囊吞服,1日2—3次,重症用量加倍,也可入丸、散。 如用鲜胎盘,每次半个至1个煮服,1周2—3次。

 蛤蚧 咸,平。归肺、肾经。 (攻效) 补肺益肾,助阳益精,纳气定喘。 研末服,每次l一2g,日服3次。亦可浸酒服用1—2对,也可用蛤蚧 1对清炖,或加瘦肉、冬虫夏草炖服。3—7窦,水煎服。

 羊红膻 辛、甘,温。归心、肾、肺、脾经。 {功效) 温肾助阳,活血化瘀,养心安神,温肺散寒。lO--~15g

 煅紫石英 甘,温。归心、肺、肾经。 (功效} 温肾暖宫,镇心安神,温肺平喘。 9—15g。打碎先煎。

 沉香 辛、苦、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煎服,1.5—4.5g,宜后下;或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每次0.5一lg。

 熟地 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煎服,10~30g。入丸、散、膏剂适量。

 当归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煎服,5—15g。一般生用,为加强活血则酒炒用。通常补血用当归身, 活血用当归尾,和血(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阿胶 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效)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入汤剂,5—15g,烊化兑服;止血常用阿胶珠,可以同煎;亦可入丸、 散服。

 五味子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效)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煎汤,3—6g;研末服,每次1—3g。

 乌梅 酸、涩,乎。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煎汤,3—9g,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适量,捣烂或烧炭研末调敷。止 泻止血宜炒炭用。

 诃子 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 (功效)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煎服,3—8g。涩肠止泻宜煨用,敛肺利咽开音宜生用。

 罂粟壳 酸、涩,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 煎服,3—6g,或入丸、散。

 秦艽 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 祛风湿,舒经络,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 煎服,5—12g。

 

 生姜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化饮,解毒。 内服:煎汤,3—9g或捣汁。外用:捣敷,擦患处或炒热熨.

 草果 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 燥湿散寒,除痰截疟。 煎服3—6g,去壳取仁,捣碎用。亦可入丸、散剂中。

 胡椒 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效) 温中止痛,下气消痰。煎服,2—4g;研末服,每次0.5一1g。外用适量。

 陈皮 苦、辛,温。归脾、肺经。 (功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煎服,3一lOg。

 佛手 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煎服,3一lOg

 香橼 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化痰止咳。 煎服,3~10g。

 绿萼梅 微酸、涩、平。归肝、胃、肺经。 (功效] 疏肝和胃,理气化痰。煎服,5一lOg。

 莱菔子 辛、甘,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煎服,6—10g。生用吐风痰,炒用消食下气化痰。

 桃仁 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消痈排脓,止咳干喘。 煎服,5—10g,捣碎用。

 杏仁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煎服,3一lOg,宜打碎入煎.

 百部 甘、苦,微温。归肺经。 (功效) 润肺止咳,灭虱杀虫。煎服,5—15g;外用适量。阴虚劳嗽宜蜜炙用,其余生用。

 紫菀 辛、苦,温。归肺经。 (功效)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煎服,5~10g。外感暴咳宜生用;肺虚久咳宜蜜炙用。

 款冬花 辛、微苦,温。归肺经. (功效}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煎服,5一10g。外感暴咳宜生用;内伤久咳宜蜜炙用。

 大蒜 辛,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 解毒消肿,杀虫,止痢,行气消滞,暖胃健脾。煎服,5—10g,或生食、或制成糖浆内服。外用适量,捣敷,切片外 擦,或隔蒜灸。

 

 威灵仙  辛、咸,温;有小毒。归膀胱经。 (功效]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水煎服,5~12g,治骨哽可用至30g。

 苍术  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除湿。 煎汤内服,5~10g。亦可熬膏或入丸散剂。

 厚朴 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 行气,燥湿,消积,平喘。煎服,3一lOg。也可入丸、散剂。

 茯苓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水煎服lO~15g。

 制半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清痞散结。煎服,3一lOg;一般制过用。外用适量。

 制南星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效]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煎服,用制南星,3一lOg。外用生南星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白附子 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效]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 煎服,用制白附子,3—6g。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 患处。

 桔梗 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 开宣肺气,祛痰利咽,排脓消痈。煎服,3—10g。

 旋覆花 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 消痰行水,降气止呕。煎服,宜布包,3一lOg。

 橘络 苦、辛,温。归脾、肺经。 (功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煎服,3一lOg。

 橘红  苦、辛,温。归脾、肺经。 (功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煎服,3一lOg。

 白前 辛、苦,微温。归肺经。 (功效)祛痰止咳。 煎服,3一lOg。

 满山红 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效) 温肺化痰,止咳平喘。 煎服,25~50g;用40%乙醇浸服,6—12g。

 杏仁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煎服,3一lOg,宜打碎入煎.

 苏子 辛,温。归肺、大肠经。 (功效}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煎服,5一lOg.

 洋金花 辛,温;有毒。归肺、肝经。 (功效) 平喘止咳,镇痛解痉。 宜入丸、散剂服,0.3--0.6g;亦可作卷烟分次燃吸,每日不超过1.5g; 外用适量。

 远志 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 (功效) 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煎服,5~15g。外用适量。生远志祛痰开窍作用较强,多用于痰阻心 窍之证;制远志燥性减缓,药性平和,安神益智作用好,多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健忘。 蜜远志化痰止咳作用优,多用于咳嗽痰多.

 

 巴豆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 (功效)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腐。入丸散服,每次0。1—0.3g。制成巴豆霜用,可以减低毒性。

 皂荚 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 祛痰开窍,散结消肿。多研末服,l—l。5g;亦可煎服,1.5--5g.

 艾叶油 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内服:入汤剂,一般用3~lOg;艾叶油(胶囊装)口服,每次服0。1 毫升,每日三次。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及捣绒供温灸用。炒炭,用以止 血(醋炒可加强收敛止血之功);生用,用以散寒止痛;捣绒,用以烧灸。

 

 炙麻黄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煎服,3一lO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桂枝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煎服,1.5—9g。

 细辛 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煎服,2~5g,若治疗危重病证,需大剂量使用入煎剂时,当先煎45分 钟,再入它药合剂,方可保证用药安全。

 雪莲花 辛、甘、苦,温。入肝、脾、肾经。(大苞雪莲花有毒) (功效) 散寒除湿,温肾壮阳,温肺化饮,活血调经。煎服或浸酒服用,每服3--~20g。大苞雪莲花(新疆雪莲花)有毒,每 次0.5一1.5g。

 干姜 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煎服,3一lOg。

 花椒 辛,热。归脾、胃、肾经。 (功效]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煎服,3一l0g。

 白芥子 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煎服,3一lOg。

 华山参 甘、微苦,热;有毒。归肺、脾、心经。 (功效] 止咳平喘,温中安神。煎服,0.3一lg;研末服,0.1一0.2g。

 雄黄 辛,温。有毒。归大肠、肝、胃经。 (功效]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定惊。入丸散服,0.05—0.1g。

 五味子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效)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煎汤,3—6g;研末服,每次1—3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