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学习法

 江山携手 2015-11-21

如何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是困扰很多学生的一大问题。很多同学经常由于某个概念记忆不准确,或者理解不清楚在考试中失分。而大多时候,大多数同学都会在考试完拿到考试卷子时说,这个概念我会,就是当时马虎了而了事。以至于下次遇到类似的概念问题还是模棱两可。其原因根本就不是马虎那么简单,而是对概念认识的不准确,理解的不深刻造成。那么如何学习理解一个概念呢?我们以高中非常重要的电解质这一概念说明。

  一、电解质的由来

  二、定义

  1、概念和定义

  (1)概念:要研究的某一事物的名称

  (2)定义:定义是对某一概念的本质性描述。

  (3)举例: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关于“人”的定义。

  [小故事]一日,苏格拉底正在和他的学生讲解“人”是什么。苏老师说:“人就是两条腿能直立行走的动物” 。此时,他的学生柏拉图毫不客气的从书包里拽出了一只拔光了毛的公鸡扔到了苏老师面前。柏拉图同学问道:“老师这是人吗?”当时,苏老师@#¥%……&*

  2、如何下定义

  公式:A是(本质特征)的B。(注:B是比A大一级的事物)

  3、理解概念的定义

  电解质:(教材中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电解质研究的对象是化合物

  ①铁、铜、石墨等导体可以导电,但它们都是单质,所以不是电解质。

  ②稀硫酸溶液、稀盐酸溶液可以导电,但稀硫酸溶液、稀盐酸溶液都是混合物,所以它们不是电解质。硫酸(H2SO4)、氯化氢(HCl)是电解质。

  (2)研究角度

  电解质研究的角度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中间连接词是“或”两者满足条件之一即可。

  ①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所以氯化钠固体不是电解质。不对,氯化钠溶于水或熔融都可以导电,所以氯化钠是电解质。

  ②硫酸钡或氯化银溶于水中不导电,所以硫酸钡、氯化银不是电解质。不对,它们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③纯硫酸不导电,所以硫酸不是电解质。不对,纯硫酸虽然(相当于)熔融状态不导电,但溶于水可以导电。

  ④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是电解质。不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碳酸可以导电。所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不是电解质,亚硫酸、碳酸是电解质。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只从字面理解电解质概念容易引起误解,很多同学不能理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这样的物质为什么不是电解质。究其原因,是因为电解质之所以能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导电的本质原因是在这两个环境下,电解质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妨将电解质的定义稍作修改,即: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此时,我们判断一个物质是不是电解质,只需看它能不能拆成我们熟悉的离子。这样在高中阶段可以帮助同学们迅速判断。

  三、电解质的分类

  1、电解质的分类

  分类角度: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

  定义: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定义: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2、注意事项

  (1)强弱电解质和溶液的导电能力无直接关系。

  ①溶液的导电能力受离子浓度、所带电荷数、溶液温度等因素影响。

  ②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盐酸导电能力强。

  (2)“在水溶液中”如何理解?

  “在水溶液中”应理解成溶解于水的那部分电解质

  10000个醋酸分子10000个全部溶于水,只有10个醋酸分子发生电离

  10000个氯化银分子只有10个溶于水,但10个氯化银分子全部电离

  备注:为了讲课需要此处做了两点忽略。其一氯化银分子这一概念不准确,其二醋酸电离度和氯化银溶解度只做大概估计。旨在方便比较,说明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电解质分为强、弱电解质只是研究溶于水的那一部分(下划线部分)。而前面斜楷体部分是在说明溶解度问题。

  所以不妨将强弱电解质的定义稍作修改,即:

  溶于水的那部分电解质完全电离,则为强电解质

  溶于水的那部分电解质部分电离,则为弱电解质

  (3)氧化钠、氧化钙等氧化物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

  氧化钠、氧化钙等氧化物溶于水则发生反应,不能自身电离,也就不存在是否完全电离问题。换言之,氧化钠、氧化钙等氧化物没有水溶液状态。所以它们既不是强电解质,也不是弱电解质。

  由此可见,电解质分为强、弱电解质并不完全。还有一部分电解质既不属于强电解质,也不属于弱电解质。

  四、学习概念的方法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概念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学习一个新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先从它的定义入手分析它的研究对象和本质特征,得到初步认识。

  2、通过习题、高考题发现总结题目中对这一概念的考查角度,深入总结理解概念。

  3、将概念的定义修改成方便自己理解和操作性强的定义(不一定每一个概念都需要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