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是因抗利尿激素(又称加压素)缺乏而致的疾病。起病往往为渐进性,在数日或数周内病情逐渐明显,有时可突然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尿次数增加,尿量增多,继而烦渴多饮,有时烦渴出现在多尿之前,尿液甚清,不含糖及蛋白质,比重低,通常在1.001~1.005,逐渐消瘦。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是由于创伤、肿瘤、感染、血管病变、血液病及网状内皮系统疾病等使下丘脑——神经束受损所致。也有与遗传因素有关。
尿崩症在中医临床中多属“消渴病”范畴。主要由于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致肺、胃、肾三脏热灼阴亏,水谷转输失常所致。中医认为口渴多饮属“上消”,病变脏腑主要在于肺,肺为水之上源,肺受燥热所伤,水液直趋下行,故小便频数。脉不布津故口渴喜饮。但久病也可伤阳而致下元虚寒、蒸腾无权。(吴贤益) |
|
来自: 昵称11739632 > 《尿崩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