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野 ▎如何优雅的去先秦诸侯家蹭饭?

 青梅煮茶 2015-11-21

青铜器作为礼器和日用器,从商周、春秋战国到两汉使用一直比较广泛,器形种类也很多,比如:鼎、甗、觚、瓿、罍、觯、尊、爵、壶、豆、盨、簠、簋、鬲、敦、盉、盂、匜。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呢?


如果你能准确说出以上所有青铜器的名称和用途……不用往下看了快去蹭饭吧,从商到战国任你挑!其他同学继续……


在战国时期去诸侯家蹭饭前,首先你最好为自己弄个身份,相信以你现代人的知识量,混个客卿还是有希望的。实在不行就只能去当个门客,有可能跟着主人去诸侯家蹭饭,但是礼节待遇肯定要低一些,还是当客卿比较好。


OK你现在以客卿身份来到了诸侯宫中,就有侍者捧着一个装着水的铜器和一个盆过来。这时候要记住,渴死也不能喝,这个叫做匜(yi二声),是给你洗手用的,盆用来接流下的水。在重要的祭祀典礼之前也有这么个仪式。如果喝了的话会被当成不懂礼的野人,以后再也别想蹭饭了。


匜(yi二声),特征是敞口,有一个延伸出去的“流”。



盘,跟现在的盘子差不多,但是用来接水。特征是圆形浅腹,低足或无足,也有方形。


大家都跪坐好,聊了几句天,很多青铜器就被端上来,这就要开饭了。主人位摆了九个鼎,你一看我靠这不是天子礼么,呵呵,以前确实只有周天子可以称王用九鼎,再牛X的诸侯也只能称公,比如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之类的。但是战国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君就纷纷称王了,自然也可以用九鼎。


▲九鼎(部分),原用于烹煮食物,后作为礼器的意义更为突出


当然到战国后期这种表示身份地位的列鼎还用不用来吃饭不好说,但祭祀时是会用的。为了好好享受这顿蹭饭,你需要记住其它一些青铜器的用途,以免想喝酒时喝了水,想吃肉时吃的是饭。


▲豆,特征是高足平腹,有带盖和无盖的器形,战国时用于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



▲簋(gui三声),用以盛稻、粱等饭食,作用大概相当于饭碗



▲簠(fu三声),也用以盛稻、粱等饭食,但是体积较大,可能相当于饭盆的作用



▲敦,用于盛饭或肉,出现在春秋时期,到战国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盖也能反过来使用。



▲细孔流鼎,这个可能是战国后期中山国独有的,用于盛肉汤,小孔可以防止汤中骨渣等杂物流出



▲瓿(bu二声),用于盛酒水



▲盉(he二声),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期有提梁。用于装水调节酒浓淡,也可以温酒



▲甗(yan三声),用于蒸食物,这个是黑陶模仿青铜器造型



▲尊,酒器。这个是比较特别的鸟尊,也是黑陶仿青铜器



▲壶,用于装酒或水,器形很多,方、圆、扁圆形都有



▲爵,这个就不多解释了,商周时期常见的酒杯



▲鬲(li四声),用来烧煮的炊具,与鼎区别是三足中空,使用时间为商到春秋。



▲觚(gu一声),商和西周早期的饮酒器。



▲觯(zhi四声)也是盛酒用,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与罍的区别是收腹、敞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