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老先生写的《倚天屠龙记》当中,曾描述过一个叫张三丰的真人,从少林寺出来后,开创了武当派,他的武功登峰造极、出神入化;在史书记载中,他仙风道骨、行为无常,神龙见首不见尾,究竟张三丰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明史》的记载当中,张三丰是元末明初的道士,据说他出生的时候,有一只仙鹤落在他家的屋顶,绕了几圈之后,长鸣一声飞向天边,张三丰从小异于常人,身材魁梧,而且他聪慧过人,善于诗词书画,往往书籍读一遍便能过目成诵,张三丰是一个不修边幅的人,举止怪异,整天穿着一件道袍,有时候几天吃一顿饭有时候两三个月不吃饭 ,真不知道张三丰是如何挨过这些日子,难道他肚子不饿吗?他的行踪飘忽不定,有时候在山间僻野,有时候在闹市街区,有时候在山间走,走累就在旁边的大石头休息,正因为他生活方式跟常人不大一样,更增添他在人们心目中的神秘感,别人都以为他是活神仙。 张三丰学习《道德经》之后,逐渐形成一派,形成独到的道学体系,在道教学说和炼丹当面均有很深的造诣。他提倡把道教、佛教、儒教视为同本同宗的教,这三教都提倡修身养性。在当时,道教的地位远远低于其它两教,甚至被称为“邪教”,张三丰将道教与其它两教放在同一个层面上,让道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张三丰为道教做出的贡献很大,他也受到道教的推崇。 张三丰很喜欢炼丹术,也就是钻研长身不老之术,他认为炼丹术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对炼丹的各个环节都有详细的阐述,因此得到明朝诸多帝王的重视。 或许张三丰修道的造诣传到宫中,或者民间的种种传说,皇族的人想长生不老心情迫切,皇室的人开始寻访张三丰,这又给张三丰增添一丝神秘感。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朱柏是第一个寻访张三丰的人,他到武当山寻访张三丰,那时候张三丰已经离开武当山,结果朱柏寻访不到,很是失落。两年后,朱元璋亲自派遣使者寻访张三丰,特意嘱托使者:“务必要请到张三丰。”结果,使者也未能寻访到张三丰,不知道是张三丰是云游海外呢?还是看淡这些功名利禄,远离官场,故意视而不见呢? 明成祖朱棣继位后,也是多次寻访张三丰,希望能够将张三丰请到朝中,他还专门给张三丰写了一封《御制书》,尊称张三丰为“真仙”、“先生”,称赞张三丰“久仰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总之一切赞美的话都往上写,一代帝王能够如此谦卑,这样诚恳,在当时是极为少见的。
从此,民间寻访张三丰的行动不再那么热衷,但是一直没有停止过,张三丰的名声越来越大,直到清朝的时候,人们还一直以为张三丰尚在人世,继续寻访他的踪迹,在雍正朝的时候,有一个叫汪梦九的文人就说自己遇到过张三丰,张三丰还点化了他,当然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谁也无法考证。 关于张三丰的神秘之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他的年龄,一个是他的武功。 然而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在元朝末期的时候,张三丰已经超过100岁,倘若继续活到清朝,怎么说也有三五百岁,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人哪有这么长寿的?有的话,那不叫人了,得叫妖了!张三丰的年纪之所以越传越玄乎,在于他晚年行踪不定,加上他行为怪异,以致被人们称为活神仙,应当说张三丰是一个长寿的人,年龄应该接近一百岁,这在中国古代是十分罕见的事情。 当然小说这东西是虚构的,不能当做历史来读,文学作品当中的张三丰和现实生活当中的张三丰是不一样的(除了名字一样以外),张三丰一生致力修道、炼丹,即使会一些拳脚功夫,也是皮毛功夫,权当强身健体罢了,不能称为武学一大派,更没有宗师之说。至于说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还有武当的鼻祖是张三丰,这些都是没有实据去证明。 本文属中华书会团队林焕煜原创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