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李娃传》与《聊斋志异·霍女》看封建文人的女性理想

 wangyong670 2015-11-21
摘 要:李娃的形象与唐代长安文人的生活相契合,而霍女的形象与清代女性生存状况相背离,然而李娃与霍女却存在很大的相似性,都是封建文人心中的理想女性。本文通过李娃和霍女形象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社会环境差别极大的唐朝和清朝,不同文人在理想女性这一问题看法上的同一与演变。
中国论文网 http://www./5/view-5156014.htm
  关键词:李娃 霍女 封建文人女性理想 同一与演变
  一、李娃形象与唐代长安文人生活的契合
  《李娃传》是唐代文人白行简所作,写的是长安娼女李娃与荥阳郑生的一段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荥阳豪门望族之子弟郑生,因进京赶考,邂逅李娃,两人一见钟情。郑生穷其所有追求李娃,钱财挥霍殆尽后,被李娃和老鸨设计驱逐,最终沦落街头。其间父荥阳公得知此事几乎将其鞭笞至死。随后郑生被李娃所救。李娃自赎其身,竭力帮助郑生康复,直至其功成名就。在郑生赴任前夕,李娃执意引退,力劝郑生另择高门望族结为姻亲。后得知事情经过,荥阳公力主郑生迎娶李娃。婚后,家庭幸福,邻里和睦,子孙皆为高官,李娃荣封 国夫人。
  “自古红颜多薄命”,且不说杜十娘、绿珠,就一个霍小玉,也足以让人唏嘘不已,何以李娃如此例外?这要从李娃与唐代文人生活的契合说起。
  (一)佳人才子初相遇――文人狎妓风气盛行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狎妓盛行。很多文人都与妓女交往甚密,如李白、杜牧等。有诗为证,李白《东山吟》云:“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①可见,文人狎妓不仅不被诟病,反而成为夸耀的资本。难怪杜牧要说“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绮靡”②(《感怀诗一首》)。正是这种社会风气,才孕育了李娃与郑生的美丽邂逅。
  郑生“隽朗有词藻,迥然不群”,满载着家族的希望来长安,熟知见到“妖姿要妙,绝代未有”的李娃就“不觉停骖”“徘徊不能去”,不仅忘记应试,而且还不顾一切地追求李娃,充分体现了文人的狎妓行为。
  (二)才子落魄娃伴读――孜孜追求功名利禄
  在老鸨和李娃的精心设计下,郑生被迫离开李娃,其父荥阳公得知此事,亦“以马鞭鞭之数百”。后李娃巧遇郑生,见其形容枯槁便自赎其身,精心调养郑生。待郑生康复如初,娃即“令生斥弃百虑以志学,俾夜作昼,孜孜 ”。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岁而业大就,海内文籍,莫不该览”。一年后,一举高中进士;不久,于大比中夺魁,封成都府
  参军。
  荥阳公资重金供郑生考取功名,李娃也把辅助郑生考中进士当作事业。可见,当时社会对功名的追崇有多么狂热。高宗时,官至宰相的薛元超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终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③ 薛元超都将“不以进士擢第”作为平生第一恨,足见进士对于唐代士人的重要性。
  (三)郎君高中妾引退――门阀制度和《户婚律》的反映
  郑生荣封成都府参军,可李娃说道:“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黩也。勉思自爱,某从此去矣。”即使郑生抵命相留,李娃执意离开。这不禁让当代读者生疑,而这一切皆归于门阀制度和《户婚律》。
  新贵们需要依靠旧的门阀势力巩固地位,而后者亦需前者来扩张势力。与门阀结合就显得至关重要。用李娃的话说“子行秽迹鄙,不侔于他士”,因此,新上任的郑生应该选择“鼎族”。《户婚律》(总191条)规定:“人各有耦,色类须同。良贱既疏,何宜配合”{4},即禁止良贱通婚。良贱为婚,所生子女的归属,法律也有明文规定。据疏文“其所生男女,依《户令》,不知情者从良,知情者从贱”{5},这就是说,郑生与李娃的孩子将是贱民。因此,李娃选择离开也是遵循了当时社会的要求。
  (四)苦尽甘来终团圆――封建道德的赞歌
  李娃殷切监督郑生读书,睿智辅佐郑生,不仅获得了郑生的爱情和敬重,更获得了封建家长――荥阳公的认可。婚后,又获得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认可,被封为 国夫人。即李娃达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而郑生高中甲第,加官进爵,也已经达到了封建社会对男性的要求。对于荥阳公,儿子功成名就,自然就光宗耀祖。从本质上说,没有李娃就没有志得意满的郑生,更没有教子有方、门楣光耀的荥阳公。迎娶李娃,凸显了荥阳公的深明大义、知恩图报,满足了封建社会对封建家长的要求,一曲封建道德的赞歌应运而生。
  二、霍女形象与清朝女性生存状况的背离
  《霍女》是清代文人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一篇短篇小说。它讲述了一位似仙实妓的女子霍女“以
  一从四”的故事。霍女先跟从富贵吝啬的朱大兴,穷奢极欲,两年间败落其家;接着逃到邻村豪纵好客的何姓大户人家,惹得何家与朱大兴因自己打官司;又奔贫寒无妻的寒士黄生家,与他一起度过六七年的贫苦生活后,又设计逼黄生把自己卖给一位富商的儿子,却旋即从巨商子那里逃出,为黄生大捞上一笔;然后假扮黄生的妹妹,为黄生娶妻。最终,为避免“嫡庶之争”{6},飘然
  离去。
  中国女性一直很重视贞节,倘若不是明媒正娶,就足以让人咋舌了。何以霍女如此特殊,以一从四呢?显然霍女的形象与清朝女性的生存状况相背离。
  (一)霍女“以一从四”与清代女性贞节观念强烈
  清代时期贞节观已经成为普遍观念。据《县志》记载,共记清代列女11人,其中少年夫亡,守寡至老至死的4人;年十八,夫死即自杀而死的1人;在“谢迁之变”中不屈“贼”而死的6人。至这卷的《续列女》,记清代列女约117人,其中少年夫亡,守寡至老至死的104人;夫死后即自杀而死的8人;在这记载的128人当中于蒲松龄生前的约有102人,而且,就在蒲松龄长期坐馆的毕家,见于《列女》、《续列女》的就有4人。{7}
  由此可见,蒲松龄时代的女性贞节观念是多么的强烈。相比之下,霍女根本就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类。
  (二)霍女交游广阔与清朝女子生活空间狭小
  半夜遇到朱大兴,霍女深知朱大兴会将其带回并宠溺她。随后她半夜直奔何家,亦猜出何老爷愿意心甘情愿收留她。能“直奔”邻村何姓大户人家,说明霍女很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预料被收留,说明她很了解何老爷的为人。最奇特的是巨商子,霍女从巨商之子远远瞥了自己一眼和调转船头的行为,即刻洞察巨商之子的心思,并计取千金,全身而退。可见,霍女必定交游广阔方能如此知之甚详。可是,清朝女子贞节观强烈,寻常女子不可能交游广阔,更别说与男性交流频繁了。   三、封建文人女性理想的同一与演变以及原因
  李娃与霍女是不同时代的两位作家塑造的两位璀璨耀眼的女性,她们的形象反映了封建文人的女性理想。她们形象的共同之处,反映了文人女性理想的同一;她们形象的不同之处反映了文人女性理想的演变。
  (一)文人女性理想的同一
  从李娃与霍女的形象可以看出,文人女性理想的同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外貌上――容颜绝美
  李娃的美貌,文中正面体现的有两次:一是郑生偶遇李娃,见到“妖姿要妙,绝代未有”;第二次是郑生登门拜访,见其“明眸皓腕,举步艳冶”。侧面烘托了两次:先是郑生偶遇李娃后“不觉停骖,久之,徘徊不能去”,竟“诈坠鞭于地”,待到“娃回眸凝睇”之时,郑生“竟不敢措辞而去”;第二次是郑生登门之时见到李娃竟然“遽惊起,莫敢仰视”,可见李娃的确美丽动人。霍女的美貌文章中正面写了四次:朱大兴觉其“美绝”;而霍女逃到何家则有“忽有丽人,半夜入闺闼”;到黄生家时,又是“艳丽忽投”,两人“应对间,娇婉无那”;而巨商之子亦是“惊其艳”。可见霍女的美也是摄人心魂。
  2.爱情上――自由平等的恋人
  李娃与霍女均是积极主动,具有浪漫气质的女性,在爱情上她们是自由真实的。她们没有遵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自由选择伴侣。而且她们处在封建道德约束之外,不必为夫命是从,见多识广,可以自由自在地与男性平等对话。李娃可以说两次“未也”,霍女也可以瞒夫取千金。她们之间多了一份自由,少了一份虚伪。霍女与李娃的浪漫气质更是增加了生活的情趣。李娃能大声道出“我心亦如之”,“方将居之,宿何害焉”;而霍女则是戏言“疗贫之法”“日以千金之躯事君”,伉俪和谐足以可知。
  3.婚姻上――才德兼备的配偶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然而出身风尘的李娃与霍女在婚后都能安于平淡,且都表现出持家有方、和睦家庭的才能,同时又都使夫家子孙绵延,满足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李娃与霍女的这一性格特征满足了男性对婚姻的要求。
  4.事业上――蕙质兰心的辅助者
  没有李娃就不可能有荣耀封官的郑生。李娃的陪伴、督促、鼓励、提点,起着决定作用。对于黄生来说,没有霍女计取千金,他不能在短时间内发家;没有霍女扮妹娶娇妻,黄生不能抱得美人归。可以说,李娃与霍女就是郑生与黄生的朋友和军师,其这一特征则是满足了男性对事业的追求。
  总而言之,封建文人理想的女性就是才貌情德兼备,能带给自己从精神到物质最后回归到精神的享受。
  (二)文人女性理想的演变
  文人女性理想的演变体现在李娃与霍女婚后的生活上。婚后,李娃是勤勤恳恳,孝敬公婆,敦友睦邻,相夫教子;霍女是计取千金,为夫娶妻,延续香火,功成身退。一个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个是无拘无束,在外奔走。一个是凭夫富贵靠子升,一个是独立自主少依赖。女性已经从内宅走向社会,从寄生走向自生了,显示出男性理想的女性要有处理事务的能力和独立生存的本领。
  (三)文人女性理想同一与演变的原因
  一是时代的原因。男主人公一直生活在封建社会,社会在整个人类进程上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女性依旧要三从四德,遵守三纲五常,恪守礼教约束,铭记德言容功。而男性依旧孜孜不倦地追求功名利禄,向往着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浪漫,承担着光宗耀祖延续香火的重任。此外,人类的普遍情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像陆游与唐婉、苏轼与王弗、李清照和赵明诚等这些文坛佳话,直到今天依然让人唏嘘不已。文人的女性理想来自于社会、女性和自己的情感追求。在三方都未发生巨变的情况下,文人的女性理想自然会有同一的地方。
  二是塑造女性形象的作者都是具有浪漫气质的寒士。不管是才情高妙、熟读诗书、多才多艺的李娃,还是调皮可爱、天真烂漫、古怪精灵的霍女,在她们身上都有着浓郁的浪漫气息,这也折射出作者自身的气质。白行简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地主家庭,虽然考中进士,仕途平坦,但终身官职不高,未成达官显贵;而蒲松龄则是皓首穷经,孜孜不倦,考取功名,可惜天不遂愿,终生不第,即他们都属于寒士阶层。最后,他们与平民接触较多,具有浓厚的平民意识。因此,塑造的理想女性都是平民女子,但是都能带给男性幸福。李娃带给郑生的是浪漫的爱情,美满的婚姻,蒸蒸日上的事业,声望日隆的豪门望族;霍女带给黄生的是浪漫的邂逅,美满的婚姻,意外的财富,子孙绵延的小康之家。
  封建文人的女性理想之所以会演变,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背景造就的。白行简生活在风气开放的唐代,文人可以自由狎妓,指摘时政而不必遭受刑罚;而蒲松龄生活在备受压抑的清代,贞节观念极端强烈,女性生存空间极度狭窄。而文字狱盛行,文化饱受专制政策的压迫,男性不能自由浇心中块垒。因此李娃可以自由自在地出现,霍女却只能悄悄地来,静静地走。而且,《李娃传》反映的是农业文明发达的唐代,《霍女》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并有所发展的清代。所以,李娃婚后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相夫教子,夫荣妻贵,有着浓重的附属意义;而霍女则可抛头露面显示着很强的独立意识。
  二是作者的原因。白行简高中进士,希望有所作为,虽然有官可做,但是没有位列公卿。因此,他更向往豪门生活,所以塑造了大家闺秀风范的李娃,让郑生仕途顺利;而蒲松龄则是终身不第,执教毕际有家,收入微薄,养家糊口的责任很重,所以塑造了霍女带给黄生意外之财。另一方面,白行简和蒲松龄的创作动机不同。卞孝萱认为白行简是有感于唐德宗随意封节度使的妾室为国夫人,败坏名教,无人指责;而白居易只是写了些花花草草的诗,就被有心人以其母因花去世,而被污蔑为有伤名教,因此写了《 国夫人传》来讽刺名教。{8}所以,李娃因门阀制度和《户婚律》而隐退,却最终功德圆满,家庭和睦,荣封 国夫人。蒲松龄创作《霍女》的动机是劝诫。借霍女惩罚朱大兴,劝诫悭吝好色;借霍女惩罚何姓大户,劝诫豪纵好客;借霍女惩罚巨商子,劝诫轻薄无行,卖笑逐欢;借霍女不争嫡庶,劝诫无妒,要有雅量。{9}但是,由于霍女“以一从四”,已经失去贞洁,而蒲松龄又是饱读圣贤书,生活在女性贞节观念强烈的清代,自然受到影响。因此,霍女才因子嗣问题,扮黄生之妹为其娶妻;为避免嫡庶之争,离开黄生,独自生活。
  李娃与霍女是文学长廊中的奇葩,是封建文人理想女性的代表,反映了文人女性理想的同一与演变,折射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留下了无尽的思考,绵延着悠长的回味。
  {1} 《试论唐传奇中男性形象不如女性光辉的原因》,http://
  bifugantang.blogbus.com/logs/65466830.html(2010-06-08)(2012-01-06)。
  {2}{3} 王守芝:《〈李娃传〉,一幅摇曳多姿的唐代社会风情画》,《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3卷第1期,第20页。
  {4}{5} 雷恩海、姜朝晖:《理想与现实的两难抉择――从
  唐代户婚制度看唐传奇的婚恋现象》,《烟台大学学报》2001年第14卷第2期,第175页,第179页。
  {6} 韩田鹿:《论〈霍女〉在〈聊斋志异〉中的特殊意义》,《蒲松龄研究》2005年第4期,第118页。
  {7} 陶祝婉:《德与色,贞女贤妇与“自由”女性――〈聊斋志异〉“人类”与“非人类”正面女性形象比较》,《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第5期,第25页。
  {8} 程国赋:《〈李娃传〉研究综述》,《江汉论坛》1993年第4期,第73页。
  {9} 陈宏:《〈聊斋志异?霍女〉赏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20卷第4期,第58―59页。
  参考文献
  [1] 李剑国.唐传奇鉴赏辞典[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752―780.
  [2] 蒲松龄.聊斋志异[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82―385.
  作 者:吴文雅,暨南大学华文学院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