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行

 昵称烛光2010 2015-11-22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黄老、道家学说中,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古代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类似,是集哲学、占卜算命、历法、中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于一身的理论。


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早见《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顺从人的要求而易变革其形状),土爱稼穑(指庄稼)。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不但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后人根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这个理论主要体现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


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属五行性事物间之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对应关系


五材说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藏矿生金;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木桩可插进土里;

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

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溶解金属。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五行与方位、天干、颜色、神兽的关系:

木:东方:甲、乙:绿色:青龙

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

火:南方:丙、丁:红色:朱雀

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

土:中央:戊、己:黄色:黄麟


五行与八卦的对应关系

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

火---离:离为火;

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

水---坎:坎为水;

土---艮、坤:艮为山,坤为地。


五行与地支的对应关系

(1)地支三合:

子(鼠)、辰(龙)、申(猴)合水局;巳(蛇)、酉(鸡)、丑(牛)合金局;

寅(虎)、午(马)、戌(犬)合火局;亥(猪)、卯(兔)、未(羊)合木局。

(2)地支六合:

子(鼠)与丑(牛)相合化土,寅(虎)与亥(猪)相合化水,

卯(兔)与戌(犬)相合化火,辰(龙)与酉(鸡)相合化金,

巳(蛇)与申(猴)相合化水,午(马)与未(羊)相合化日月。

(3)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五行地理

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土掌管中,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季节关系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因有四季而有四行,但夏天和秋天之间要有过渡段,因此便有了土,土代表气的平稳运动。


五行时间


干支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它以立春为岁首,年长即回归年,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没有闰月。干支历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

所以干支历的月份按五行来说:

寅、卯、辰月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

巳、午、未月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月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丑月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为四方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


节气歌

春雨(寅)惊春(卯)清谷天(辰),

夏满(巳)芒夏(午)暑相连(未),

秋处(申)露秋(酉)寒霜降(戌),

冬雪(亥)雪冬(子)小大寒(丑)。

节气歌,每两个字为一个月,以节为始,以气为本。(以第一个字为节,第二字为气)


  

古语云: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自混沌鸿蒙,开天辟地,人立其中,天、地、人三才立,万物成。清者上浮为天,浊者下降为地,圣人立于天地之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调节阴阳,和谐万物。天道重子,地道重丑,人道重寅。故以寅月为岁首,立春为岁首元旦,此为干支阳历之法。

木,始于寅(立春),旺于卯(春分至极),接地气于辰(清明)。圣人立法,以木为人,人生于寅,重寅月,立春为元旦,人气旺于卯(春分),及至清明,人气入土,是为辰月,人气入土,乃人气衰而入墓之象,世人哀之,故以人气入土,设辰月清明节扫墓祭奠之。木气入土,犹人入墓,折柳喻木,寒食禁火,辰月清明也。

火,始于巳(立夏),旺于午(夏至至极),接地气于未(小暑),太阳虽炙热至极,然炙烤大地,与大地产生反应,产生暑气效果,需要时日,当在未月(小暑),日接地气,暑气形成,天地同热。

土,旺于四季,四季之末月:辰、未、戌、丑,皆为土。人虽贵为三才之一,然终为土所造,生于地,立于地,制于地,归于地。人一生皆离不开土。辰、未、戌、丑皆为地球地气与太阳阳气,产生剧烈反应的四个土月。

金,始于申(立秋),旺于酉(秋分至极),接地气于戌(寒露),秋高气爽,天凉接地气,始凝为露水,是为戌月(寒露)。

水,始于亥(立冬),旺于子(冬至至极),接地气于丑(小寒),天寒地冻,天寒接地气,地始冻,是为丑月(小寒)。


学说应用



五行学说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的运行(运动)和循环生克变化所构成,常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五行在人体来讲,代表五脏六腑,各有所属;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脏,这十基本的,一定要非常熟;但是要记得,阴阳可能会互为表里,比如说,甲木受克,可能是胆不好,但也可能应验在肝脏,因为阴阳是互为表里,甲木受伤,木很弱的话,乙木也会跟着非常弱,它又可能应验在胆,也有可能应验在肝;丙也一样,可能应验在小肠,但是你说他的心脏功能一定也不会太好,丙火受克,证明火非常的弱,就是水来克火,火要弱,一定是没有木来生,丙火弱,丁火也一定跟着弱。这十个天干,在我们人体来讲,各代表不同的部位;己-脾受克,你说脾不好,人家可能不知道,但通常断有可能是糖尿病,通常是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导致糖尿病的一个原因;庚-大肠受克,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痔疮;气管什么都属于肺;这是基本的,但是人的健康不止是这样。在命理学中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断一个人命运之吉凶祸福的行为也称为指迷算命。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汉族人民独创的,它光辉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物特性条件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的条件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古代人民,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根据太阳、月球对地球来回寒热一年十二月周期运动变化的交互作用,总结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干支纪年纪月历法,并发展成为融入五行生克学在内,影响至今的“干支纪年月五行生克历法”。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属东方。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属南方。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属中央。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属西方。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属北方。


五行学说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世上万事万物朴素地分为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像阴阳一样,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相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没有相克,就没有事物发生发展中的协调和平衡。相生保证了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证了事物发展的控制力和协调性。事物之间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不断生长、变化和发展。《类经图翼》曰:“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


运用五行的各种特性,以木火土金水为中心,凡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特征、形态、功能、表现等诸方面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就把它归纳于哪一行中,分成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分门别类作系统归纳,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理出五行规律,从而可以说明各类之间的联系及变化关系。


中医五行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机制。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机制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机制,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机制,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历史渊源

五行是五种动态平衡的运动方式,而非实在的某种特定的元素,这个概念错了后面就全是错误中的错误。


蔡墨早在春秋时期便提出了属性论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以木、火、土、金、水为序,是循环数了,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因为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但是它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行学说的形成可能有多条思路背景,其一,五帝尧舜时期羲和就开始了术数五行实践,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已有考证;其二是源于商代后期以来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甲骨文中有很多关于“四方”、“四土”的记载,东、西、南、北、中央的五方观念在商代后期已经形成。这种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完成,如《墨子·贵义》有时序和方位,如《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史记·天官书》有对四季天象方位的观测做记录。其三,是来源于西周后期以来逐渐兴起的“五材学说”,五行最初源于五材,五材则导源于六府。古代有木、火、土、金、水、谷六府主管事务,周幽王之后撤销谷府,逐渐形成“五材”。《国语·鲁语》《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中均有所记载,春秋时期,五行基本确定,天上有日月星三辰,地上则有五行。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征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着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于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


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五行”意味着万事万物运动;意味着万物之宗。以上古人所云,实际在表达一种思想:不顺“五行”而行,则将如有扈氏与鲧般,为天命所弃绝!

德性论五行学说由道家与思孟学派共同发展的。道家《五行》曾伴随古本老子出土两次,其中有明显的道家成分与子思学派气息。马王堆帛书五行和郭店简《五行》的出土即是证明。



创造基础


我国悠久灿烂的治水文明、青铜冶炼技术、陶瓷烧制技艺都可谓是五行的艺术。它是哲学,在人生上采取的是“顺其自然的态度”。


《出生时间与命运》指出,阴阳是宇宙的基本法则,宇宙间一切事物都由阴阳相互作用而产生,既然一切事物都由阴阳产生,那么五行作为一种实质性的事物形态,它产生来源也不会例外,也必然由阴阳为基本材料生成。马王堆帛书《易》说“故易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有人道焉······”木、火、土、金、水每一行的本质都是阴阳(刚柔)。


阴阳又是怎样生化出五行的呢?它就是《易经》中的八卦。八卦为乾、坤、艮、兑、离、坎、巽、震八个经卦,可以构成六十四个复卦,按照出生时间与命运一书的解释,八个卦都有各自的五行性质:


震为雷的性质为木,位于正东方;兑为泽的性质为金,位于正西方;离为火的性质为火,位于正南方;坎为水的性质为水,位于正北方;坤为地的性质为土,位于西南方;艮为山的性质为土,位于东北方;巽为风的性质为木,位于东南方;乾为天的性质为金,位于西北方。


从八卦中看到,离为火位于正南方,坎为水位于正北方,震为雷位于正东方,兑为泽位于正西方,在这几个方位中,同五行中的火位于南方,水位于北方,木位于东方,金位于西方的定位是一致的,虽然八卦的性质属性是以五行的性质属性为标准划分的,但这种划分在充分地说明了八卦的性质和五行的性质有了一种和谐的溶合,特点是八卦中的离火和五行中的南方火同为一物,八卦中的坎水和五行中的北方水同为一物,五行与八卦中的水与火两项基本属性具有的同一性,绝对不是偶然因素的巧合,而在表明它们之间有着必然性的关系。


八卦是由阴阳产生,阴的性质为黑暗寒冷,其基础性的形象属性体现为水,阳的性质为明亮炎热,其基础性的形象属性体现为火,阴与阳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先生化出四象,再生化出八卦,应该注意到,八卦是由阴阳为原始材料生成,这就是说,八卦中木、火、土、金、水的五种性质事物,全部都由水与火两种性质为基础,再经过相互作用后的产物,在注意到这个生化来源后,可以看到,阴阳的水与火,和五行中的水与火,和八卦中的水与火,同属于一样的属性,由此可以肯定地说,五行的产生来源,必定来自于阴阳,阴阳不但是生化八卦的母体,同样也是生化五行的母体。


应该注意到,八卦中的不同性质,是以四象为基础,在每一象上再另加一阴或一阳而生成,而四象则由阴阳相互变化而产生。为阴阳运动变化规律中的四个标定点,四象有东、南、西、北的分属,少阳归属东方,形象为青龙,性质为木;太阳归属南方,形象为朱雀,性质为火;少阴归属西方,形象为白虎,性质为金;太阴归属北方,形象为玄武,性质为水;如果将四象与五行相比较,就会发现双方有非常多的相同之处,五行木归东方,火归南方,金归西方,水归北方,土归中央,四象只比五行少了一个中央方位。


阴阳本质

一、五行是阴阳的不同的组合状态;

二、五行是阴阳交互运动的不同阶段,如果把太极图阴阳S曲线比作波浪运动,那么五行是阴阳波浪运动的不同波段。太极图恰好说明阴阳和五行的关系(如下图)。

五行与状态的对应关系为:

木-->阴消阳长状态

火-->太阳极限状态

土-->阴阳平衡状态

金-->阳消阴长状态

水-->太阴极限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