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唐风云24:两个皇帝,一个乐工,发出了同样的感慨!

 冬日彤 2015-11-22

公元555年,梁元帝萧绎做了件傻事。这件傻事没办法弥补,因为他烧书了。他本来一生都致力于勤奋读书,辛苦聚书四十多年,收集了十四万卷图书,极尽天下之多。书给了他安慰,也给了他烦恼。在他当政期间,与西魏不断产生争端,最终被西魏打得身败名裂,差点使得萧梁灭亡。他在失败之后,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过错,他认为一切都是书给害的,“读书太多,以致有今日之祸”,要不是读那么多书,他根本不会沦落为阶下囚。于是,一把火把十四万卷书,全烧光了。估且不论他这番举动对文化的破坏,单就他的本心来讲,他认为自己是被读书害的,读书根本没用。他的上位,很大程度主是因为他的文学才华,书带给他无上荣耀,虽然因为瞎了一只眼,没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但身为一国之主,竟然也发出如许感慨,难免让人神伤。

多年后的大隋皇帝隋文帝杨坚也有这种想法。不同的是,杨坚不是因为读了太多书认为书没用,他是完全不爱读书。在他眼里,书是最没用的,身为臣子,只要懂得孝道就好了,所以,在凭着自己的计谋上位后,他奉行的治国根本不是《诗经》之类的儒家学术,而是《孝经》,全国推行。一个人,孝顺就可以了,至于读不读书,读多少,读什么,在他看来,都没关系。当然,隋文帝虽然不爱读书,却熟悉法度,他用这招来制衡,为驭下。

皇帝如此,底下大臣就想可而知了。

而同时,有个老人也发出了“读书无用”的感慨,只不过这老人不是什么重要人物,相反,他极其卑微,他只是个乐工,名万宝常。说起万宝常,肯定很多人不知道。隋朝历史太短,大家熟悉的也不过是隋末那些璀璨的名将,其实历史是由无数平凡人组成的,万宝常就是其中一个。

万宝常是个苦命人,幸福似乎离他很远。没有谁清楚他的底细,只知道他是梁国人,梁被灭后,他随父亲万大通,跟着萧梁的将军王琳投降北齐,后来想回家而不得,终被诛杀,而唯一的儿子万宝常也因此受到株连,成为乐户,终生不得改变,世袭乐户。北周灭北齐,他是乐工。隋代周,杨坚登基,万宝常仍是乐工。

地位卑微,无法改变,但是万宝常仍然积极地做好自己,追求音乐的极境。

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等人定天下正乐时,曾经问过万宝常等人的意见,但是让万宝常伤心的是,皇帝老儿只是做做姿态地听一听,并不采纳任何意见。皇帝的意思是,在这方面,我是不懂得,你们看着办就好。果然乐曲谱好后,文帝来听听调:这是国家大事,得重视。万宝常作为太常寺的乐师,自然也得到场,他一听就觉得不对,等不及演奏完,万宝常就立刻跪下来说:“这是亡国之音,陛下万万不能听!”文帝很不高兴:你一个小小乐工,懂什么国不国的?还亡国?要不是看你一把年纪的份上,早就亡了你了!

其实万宝常年纪虽大,却也是极有才能。一件小事很能说明。

有一次,他和人家正在一起吃饭时,谈论到了声律的问题,当时手上并没有任何乐器,万宝常把眼前的饭盆什么的拿过来,直接用筷子敲,竟然和乐器弹出来的一样,丝毫不差味道。真真是震惊四座。

他的创造能力也很强。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等人一起修订郊庙朝会用的传统音乐,但是一来南北朝时割据政权自立太久,音乐人才凋零,二来郑译等人确实不懂这些东西,让他们当官揣摩圣意可以,但是让他们定什么黄钟律调之类,那就是瞎扯。为此,万宝常挺身而出,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制造乐器,调整乐音。果然,万宝常制成各种乐器,攒写了《乐谱》六十四卷,提出了有名的八十四调(即一个音律有七音阶,每个音级上建立一个调,所以成为七个调。那么十二律即可得八十四个音阶调式),只可惜他的努力并没有换来任何赞赏,在郑译和苏夔等的操作下,万宝常各种被苏夔压制,音乐自然也没有能够在隋朝流传。不过,历史是公正的,他的这种理论在唐朝,乃至后世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万宝常认为音乐能预示国家的未来,他在听过其他乐师们演奏的音乐后,曾伤心地说“天下不久将尽!”,黯然神伤。而其实这会儿,才是公元594年,大隋正是全盛时代。

这会儿突厥已被大隋摆平,南朝早入隋朝版图,天下再无大的动乱,已然太平。早先一年,就已经有有关部门上奏文帝说,国库已经全部堆满,没办法存放财物,只好放在外面了。每年都是收入多于支出,虽然一年赏赐和日常支用需要数百万段,但是却根本不会影响库藏。为了能存新新征财帛,文帝只好下令开辟左藏院。

为让天下百姓共享幸福,文帝下令河北河东之地的田租减征三分之一,军人的缴纳份额也减征一半,全国各地成丁应征收的调都全部免征……种种惠民措施实施后,全国户口大增,百姓安居乐业。

万宝常说这样的话,自然是没人相信。他们都认为这老人是疯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天下多好,家家有地种,人人有饭吃,有衣穿,四夷臣服,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美好社会吗?

人们都认为他老糊涂了,劝他回家休息,但万宝常还是忧心忡忡,带着无法排遣的忧伤离开了。

怀才不遇的人生极其悲凉。万宝常虽身为一介乐工,却是当世最能通晓各国音乐的大才,只是他的才华并不被重视,加上身世坎坷,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同时,他的个人生活也一样可怜。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老婆。他卧病在床时,他老婆没有嘘寒问暖,而是带着他少得可怜的东西逃跑了。万宝常没人养,没人管,最终冻饿而死。临死前,他用尽所有的力气,把自己的著作全然烧毁,留下了在世上最后一句话:“何用此为?”

萧绎死读书,最终死得极惨,还连带着把国家都给拖垮了,隋文帝不读书,最终在废立太子这样重大的事情上栽了跟头,以致于隋朝二世而亡,作为小人物,万宝常书倒是读得很多,也很活,只是他生不逢时,最终也凄惨死去。读书有什么用呢?还是有用的。蓡绎如果能活读书,试着发展壮大,也未必不是好办法,至于隋文帝不只读《孝经》,多任用有才识之人,少亲近耍权术的重臣,相信不会以表象来选择继位人,自然没有亡国之忧。万宝常他一生坎坷,书没有成为安慰他的养料,说到底还是性格的关系,与书无关。我们后辈当然得读书,只不过要读活书,活读书,当然,真正做到很难,但再难也得去做不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