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 | 跨国化工巨头是否真的“读懂”中国?

 百战归来 2015-11-22

??


每日一篇深度好文,为您解读行业动态

化工707新闻网 www.hg707.com


只用鲜花和红地毯欢迎它们的时代已是一去不复返了;对于它们言本,最可能犯的两大错误:高逼格,拒绝本土化;求胜切,过度本土化。


中国的化学工业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这是啥时候的事儿了?2010年!


中国市场无疑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对于巴斯夫、拜耳、英威达、朗盛、普莱克斯等全球化工巨头而言,这个市场似乎永远有无界的想象空间。


与中国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三十多年高增长相伴随的,是跨国化工企业从单纯输出产品,到建立办事处,到建设厂房,到设立独资及合资公司,再到系统的本土化发展的过程——他们与中国的众多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了整个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不过, 在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时间里,跨国的化工企业是否已真的“读懂”中国?现实答案显然在yes与no之间。唯一可以肯定永远是“变化”。那些用鲜花、香槟、红地毯欢迎化工巨头的时代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


没有比“摸着石头过河”更能准确描述跨国的化工企业在中国的心态。但中国企业自己都要摸着石头过河,外企很难超越这一阶段。而且——30多年里,很多企业没有摸到石头就滚进河里去了。


这里的产业进程可能一日千里,而这里的政策,合作伙伴,竞争对手,技术水平的变化也可能让人眼花缭乱;中国市场有时还是会让跨国化工企业琢磨不透,标准的波特五力分析和波士顿矩阵总敌不过孙子兵法与传统智慧。即使精于研读中国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即使谙熟“中国特色”,一些化工巨头们面临的压力和风险,显然并不比机遇带来的期望小。


管理学教授胡安?安东尼奥?费尔南德斯长期研究中国商业环境。他在《关系》一书中比喻,跨国公司与中方伙伴(官员、委托人、买主)之间经常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衔接,就像一对舞伴,男舞伴总想跳太快而女舞伴则小心翼翼,对跨国公司来说,如何与中国商业环境保持步调一致是艰难的一课——对于一些跨国的化工企业而言也不例外。


那么,对于深耕中国本土市场,并在此获得了竞争地位的化工巨头们而言,面对新常态、新政策、新环境、新对手,他们看到的机遇与风险是什么?对此,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做了一次调研,他们与巴斯夫、陶氏、拜耳等十余位跨国公司的高层做了充分交流,获取了极有价值的一手资料。


虽然不同企业的战略、市场和投资策略千差万别,但他们的观点判断也有明显趋同之处,整体而言可以归结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未来最中国市场的投资基本上维持相当水平,但目前对行业产能过剩的忧虑有增无减;能源需求、水资源、城镇化、人口结构变化以及机动化可能带来行业的深刻变革;更加关注成本控制、盈利性、价值增长以及研发的市场导向;对化工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充满期待,对更为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充满渴望。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跨国化工巨头是否真的“读懂”中国?》

↓↓↓



这里是化工707,谢谢你的阅读!


化工707微信号:hg707_com 主编微信号:wky_707

化工、技术、未来,化工路上,一起走


会议会展、广告合作

022-86671576 1890808927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