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对联——于成龙(小)

 高山仙人掌 2015-11-22
清于成龙(小)

发布: 2009-12-06 10:26 |  作者: 于成龙 |   来源: 国文网 |  查看: 31次


于成龙(1638-1700),字振甲,别号如山,清隶汉军镶黄旗人。为旗下包衣,随主人定居丰宁南关,自幼以放牧为生,因勤奋好学,由荫生授乐亭知县,继升任滦州和通州知州。历任直隶巡抚、都察院左都御史、镶红旗汉军都统、河道总督等职,康熙中期皇帝宠重的大臣。每到一任,都把抚绥旗民、团结满汉做为首务,多次微服回乡,公平处理旗民事务,清官的大名一直传至今天。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主持修竣京郊浑河,康熙皇帝验收后亲自更名为永定河。两年后在河道总督任上病逝,康熙下诏抚恤。
  同大多数汉军旗人一样,因养父于得水爵三等阿达哈哈番,由荫生步入仕途。清康熙七年(1668年)出任直隶乐亭知县,康熙八年(1669年)署滦州知州。康熙十八年(1679年)迁通州知州。在10余年 “知州县” 的为官生涯中,先因“有殊绩”受荐于前任巡抚金世德,后因“居官廉洁”受荐继任巡抚、号称“天下第一清官”的于成龙(山西永宁人,因年长后人称为“大于成龙”)。康熙二十年(1681年)擢江宁知府。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首次南巡抵达江宁,经“确加咨访”后,于十一月命大学士明珠传谕于成龙曰:“朕在京师即闻尔居官廉洁,今临幸此地确加咨访,与前所闻无异。是用赐尔朕亲书手卷一轴,加尔清操,以示旌扬。”返还京师,即于十二月擢升为安徽按察使,赐其父于得水貂裘皮领,以嘉其教子有方。于是始以清廉著名于朝廷内外。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月,升为直隶巡抚,陛辞时,赐白金千两,表里二十端。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四月,康熙又谕大学士等曰:“今观各官虽有品行清洁者,但畏国法而然,如直隶巡抚于成龙之真实清廉者甚少。观其为人,天性忠直,并无交游,惟知爱民,即伊本旗王等门上亦不行走,直隶地方百姓旗人无不感戴称颂。如此好官,若不从优褒奖何以劝众?可令九卿集议。”大学士等遵旨会议,认为“实心任事,并无勉强虚假之处,应赐奖励,以励官方”。由于在康熙朝“为政尚宽”的政治环境里,且有“居官颇优”的清誉,所以得以始终保全,且尚能恤民勤政,所以在历史上留下了“清官”的形象。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三月,因病卒于河道总督任上,终年62岁。康熙帝颁旨曰:“于成龙才品兼优,服官勤慎,屡经简任,实心办事,不辞劳瘁,宣力有年,历著成效。”并赐谥“襄勤”。这是康熙的盖棺论定,是一“才品兼优”之人,是个不可多得的“全才”,在汉军旗人中勘称之最。
  附录:【大、小于成龙】
  在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中,以廉洁著称的官员不算少。康熙一朝的大臣中有两个于成龙,皆以“清忠疆直”著名于世。这两个于成龙,又都在通州为官,深受通州百姓的爱戴,有民谣云“前于后于,百姓安居”。康熙朝理学昌明,士大夫以名节相尚,这种名节风气体现在实际政务中就是珍惜声名,崇尚清廉。许多忠于清廷的士人抗志不屈,频见忠臣义气,他们任职一县,即使一县之民受惠,任职一省,即使一省之民沾惠,对宣扬朝廷德意,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清明盛世。
  其一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别号子山,山西省永宁人,官至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卒后赐谥“清端”。后人称为“大于成龙”。
  另一于成龙(1638-1700),字振甲,别号如山,隶汉军镶黄旗人,官至汉军都统、河道总督,卒后谥“襄勤”。后人称为“小于成龙”。
  本主题所提的是后者(小于成龙)。
  于成龙自题联
穷秀才作官,何必十分受用;
活菩萨出世,总凭一点良心。
——在任通州知州时题通州衙府自警
  纪念、题咏于成龙联
先祖成龙府;
后人来鹤堂。
——于宗瑛撰书于成龙家祠联
  此联于成龙家族的宗祠通用联,为于成龙的孙子于宗瑛撰写。于宗瑛,字英玉,号紫亭。乾隆进士,官江南道巡检。工书画,人品高逸。于成龙,字振甲,号如山,谥号襄勤,汉军旗人。康熙年间河道总督,为官清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