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一个真实的隋炀帝

 抡才书院 2015-11-23


还一个真实的隋炀帝

 

在今扬州市西北槐泗乡有一堆不到5的黄泥土坟,如今也只剩下一丘荒冢半截残碑。它就是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荒淫皇帝”以奢黟、苛刻、弑父、杀兄、残暴闻名于史的隋炀帝之陵。儿时在历史书上和说书的口中就认识了隋炀帝,他的暴虐与恶政使我瞠目结舌。那时也就刚刚从说书人那里学到一句话:“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认为这句话对他再适合不过了。

 

随着阅历的丰富,涉猎范围的增加,才明白历史仿佛给炀帝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这里面包含着太多的误解和极大的不公平。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每一部历史都是由改朝换代的胜利者组织纂写的,但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当然我们也不是对史书的全盘否定,只是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新王朝为了突出自己的文治武功,不免要对推翻它的王朝曲笔删改,这也在情理之中,所以也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疑案和迷案。所以让我们拨开那些苛刻歪曲的评价和戏剧传说的重重迷雾,重新认识杨广的真实面目。

 

我们会发现杨广继位前最值得津津乐道的一件事便是平陈战役,结束了几百年的南北分裂,实现了中国的再一次统一。这个时候杨广才19岁,但却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胆识魄力。但是《隋史》对此却讳莫如深甚至曲笔删改,说杨广为了得到陈后主的后妃张丽华,劝高炯不要杀她,但高炯不从,始怨恨。然而《陈书》却明确记载杨广命令斩杀张丽华,作为奢淫亡国的典例。从当时的人心向背和杨广的抱负来看,杨广决不会冒天下之大不讳的荒唐举动来。他不可能不知道她的母亲独孤皇后最痛恨男人娶妾,感情不忠之人,而独孤皇后是隋文帝感情上和事业上不可或却的人。

 

《隋史》关于杨广就任扬州总管的9年的业绩基本上不予记载,然而这却是他事业的新起点,是他人生逐渐成熟,性格逐渐完善,独立自主的运用自己的才华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时候。杨广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史书上说他“妙解音律,擅长作诗”,他正是采取了文化战略,才缓和了重新统一后南方的隔阂与怨恨。利用佛教和道教来笼络人心,将文化与政治巧妙的结合起来,不但消除了人们的抵触情绪,还赢得了士人的好感。文化认知的才是最长久最有效的力量,杨广懂得这一点,说明他的才智非一般人所能及!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桃色新闻”最容易将人搞臭搞垮,乃至身败名裂,杨广当然也不能幸免于难。史书上说他与宣华夫人,容华夫人有染,霸占父妾,违背伦理道德。野史和民间文学更是给他画上了荒淫无度老色鬼的嘴脸。但当我们心平气和的查阅残缺的文献,残缺的史料,不难发现,杨广一生只有三个儿子,且始终眷恋他的正妻萧后,没有人能取代她皇后的地位。而一代名君唐太宗却有14个儿子,21个女儿,且强娶弟媳为妻,却无人问津。宫廷事秘,世人难名,就连离我们最近的清朝,像太后下嫁之迷,顺治出家,雍正之死等等,到现在我们也未得出统一的看法,更不要说一千多年的隋朝。所以一些怀有敌意的修史者,正是利用这一点,给炀帝戴上了一个个“绿帽子”,而且一“绿”到底,编出了一幕幕荒唐闹剧。

 

“胜利者写失败者,难免有所歪曲。既然隋炀帝这么差,为什么隋文帝会选他接班呢?以隋文帝的英明,岂能被欺瞒一世?” 说隋炀帝是个极其好色之人,说他下扬州,让800个美女给他拉纤,教授认为,都是民间传言,“其实他只有两个夫人,生了三儿一女,而唐高祖有41名皇妃,唐太宗也有35个,如果隋炀帝也如此,那岂止只有三儿一女?

 

隋炀帝另一件功泽后世的事迹便是大运河的修筑。可以说大运河奠定了中国一千多年的的政治、经济的规模和格局,开万世之利。我到现在还没有找出中国哪一个工程像大运河这样关系国计民生,造福后代。然而史书上却没有列举它的种种好处,却过分渲染工程的劳民伤财,时至今日,在我们的中学历史课本上也只是“客观上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一带而过,这么一个伟大的工程到现在还这样轻描淡写,修建东都洛阳,从不考虑当时的战略地位和政治需要,只说炀帝为了过上奢淫豪华的生活而已。今天看来,他正是适应了当时中国政治中心东移和经济中心南移的需要,杨广正是适应了这个历史大潮流。真不知当时的史家和我们今天的历史学家是怎么想的。

 

隋文帝创立了科举制,杨广设进士科,完善了科举,科举正式确立,这应该有一份杨广的功劳,它成为从隋唐到明清成为封建政府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对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文化上,组织修撰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另外他还规定了藏书分为甲已丙丁为目,分经史子集四类,这就是后来的四部分类法,都是炀帝的创举。这些整理保存典籍的措施和古书分类法对中国文化是何等巨大的贡献啊!

 

单就这些,我们还能认为炀帝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君吗?要以发展的眼光,正确的历史观看待历史问题。试问什么样的皇帝最值得尊敬?是勇于改革开创先河者,即使是失败者也应该得到同情而不是贬斥,然而炀帝却十分不幸,尽管创立了很多可垂永久的制度,还是成了历史的牺牲品,成为唐王朝取得合法地位的牺牲品,成为唐王朝煌煌盛世的牺牲品.唐王朝为了全面突出自己的文治武功的新气象不免对炀帝说三到四。

 

隋炀帝残暴的统治导致了隋二世而亡,这是事实,也是炀帝身背骂名的重要原因。但将天下之大恶都归于炀帝一人身上当然显失公平,况且一个王朝的覆灭取决于各种因素,我们不能忽略也不应该夸大皇帝的因素。明朝那么多荒淫皇帝,万历皇帝20多年不上朝,而明朝却不亡于他手而偏偏灭在了一个励精图治,想挽狂澜于既倒却无力回天的崇祯皇帝手里。

 

历史上对隋炀帝的诽谤无非都是民间讹传,是中国士大夫传统思维模式偏狭、脆弱的反映。隋炀帝并不是天生的自暴自弃者,但在复杂的时势面前,他确实缺乏一代雄主的韬略,最终被时代所抛下。秦始皇做过的事,他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贞观时代远不及他大业前期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我们不能设想,如果隋炀帝早死几年,唐太宗多活几年的话,他们的历史评价是否要互换,但我们可以不落前人的窠臼,重新研究隋炀帝,还他一个公道。

 

大运河,炀帝事业的起点,生命的终点,如今魂魄仍在那里飘荡着像一个千年的流放者,孤独而寂寞,身后骂名滚滚。又像一个千年的守望者,在运河的终点默默着千年的沧桑巨变。“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古老的运河,像一首缠绵哀怨的诉曲在向世人咭咭反问着:“他身后的评价客观公正吗?历史难道还仅仅以成败论英雄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