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设计

 职中张娜 2015-11-23

RLC串联电路》教学设计

张 娜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RLC串联电路在研究了RLC各独立元件(纯电阻、纯电容、纯电感)性能的基础上,分析RLC 串联电路,为实际分析日光灯电路、收音机、电动机、变压器等用电设备的工作原理打下基础,这些在以后的学习中都会遇到,同时这节课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RLC 串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通过对比探究,以点带面,师生共同分析,使学生合理、完整、简捷地把握知识要点。

3.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现有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RLC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有关计算

②能力目标,熟练RLC串联电路的有关计算。

③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4.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RLC串联电路特点和有关计算。

②教学难点,RLC串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5. 课前准备。

①熟记本节教学内容。

②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找出疑点,提出问题。

二、教学分析(教学方法)

本节课通过复习引入,启发渐进,对比探究,点面结合,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掌握。

   1. 复习引入,观察启发。在RLC串联电路端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基础上,结合矢量图,继续研究端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关系。

 2. 循序渐进,对比探究,点面结合。通过讲授、演示引出端电压的公式,突出教学重点和电路分析方法的掌握。

3. 通过练习,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解题分析能力。

三、板书设计

为了把本节课知识结构清晰教给学生,通过例题讲解RLC串联电路的分析方法,画出矢量图。这样学生容易掌握重要知识点,深刻领会内容。

四、教学程序

1. 复习引入。

①复习:教师提出问题,RLC串联电路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学生答完后,教师进行复习巩固以前所学内容。

②引入: RLC串联电路。

2. 讲新课。RLC 串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二)端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关系

如图所示,电路的端电压与各分电压构成电压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U=U2R+(UL-UC)2=R2+(XL-XC)2I=ZI

 设√R2+(XL-XC)2=Z  I=U/Z

Z┃称为电路的阻抗,单位Ω

XL-XC=X  X称为电抗,单位Ω

φ=arctan(XL-XC)/R=arctanX/R

加强语气、重点强调公式。

3. 例题讲解。

新课结束后,教师选取例题讲授,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4. 练习。

RLC串联电路中,已知电阻为8Ω,感抗为10Ω,容抗为4Ω,           

电路的端电压为220V

求:(1)电路中的总阻抗;

2)电路中的电流;

3)各元件两端的电压;

4)电流和端电压的相位关系;

5. 归纳小结。

简要叙述本节课的重点、要点及注意环节,要求学生能独立解决电路。

6. 作业布置及复习。

根据所学内容,依据大纲,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布置练习和作业。在课后复习活动中要求学生掌握RLC串联电路分析和计算方法,通过训练培养解题能力。

7. 教学反思。

讲完课后,要反思一下本节课,对自己在讲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要进行改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