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生为主体的职业院校新生性现状调查及性教育策略分析

 WAERTER 2015-11-23
作者:刘琳,等 来源:《中国性科学》杂志 更新日期:2015-11-5 11:32:59 浏览次数: 21

文章导读:对我院2013级中职和高职新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性教育存在偏见、性道德缺失严重、性行为呈现低龄发展趋势;高职生对性的关注程度和接受程度高于中职生,男生高于女生(P<0.05)。结论:学校要完善性教育内容,加强性道德教育、法律教育、性自我保护教育等;学校要改进性教育的方法,重视同伴教育、网络教育、校园文化教育等。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性”在大学校园里已经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在校生性教育也已经成为各个大学十分重视的问题。我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同时招收中职(初中毕业)和高职(高中毕业)学生。受招生专业的影响,我院女生的比例可达到85%以上,为女生为主体的院校。性道德的缺乏和性行为的随意在女生为主体的职业院校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安全隐患。为更好开展性教育,2013年9月,我院对刚入校的中、高职新生进行了“性现状”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我院2013级新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849份,回收有效问卷1794份,其中男生248人、女生1546人,中职生1170人、高职生624人,有效回收率为97.03%。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根据专家意见和预调查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问卷进行自填式匿名调查,调查前对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中确保学生理解问卷内容和答卷方式,强调保密性原则,调查组做好解释和保密工作,消除被调查者的心理顾虑,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观念

  2.1.1 恋爱观 大多数学生希望与异性交往,男生中希望与异性交往的比例高于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职生希望与异性交往的比例高于中职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学生认为谈恋爱的原因为受同学影响,持此观点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中职生高于高职生;仅有少数学生为了性而谈恋爱,其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选择为了今后婚姻而谈恋爱的高职生比例高于中职生,经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学生认为在恋爱中牵手、拥抱是可以容许的,部分学生认可恋爱中的接吻现象,仅有极少数学生认可恋爱中的性交行为。有39.35%的学生可以接受有爱的性行为,持此观点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高职生高于中职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84%的学生甚至可以接受无爱的性行为,见表3。这说明学生的观念已经十分开放,学校必须加以正确引导。

  2.1.2 贞操观 多数学生认为女性贞操是对爱情的忠诚,仅有9.03%的学生对女性贞操表示无所谓,男生对贞操表示无所谓的比例高于女生,中职生对贞操表示无所谓的比例高于高职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显示有11.76%的学生可以对恋人与他人发生性行为可以既往不咎,中职生持此观点的比例高于高职生,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8.26%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可态度,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职生比例高于中职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性经历

  调查显示有3.90%的学生有过性经历,2.17%的学生希望体验性生活,男生中有过性经历和希望体验性生活的比例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职生中有过性经历的比例高于中职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性教育

  2.3.1 学生性知识的来源 性知识来自朋友同学、科普书籍和学校教育的比例分别为53.62%、48.55%和44.93%,通过情色书刊或录像获得的占5.80%,这说明学生获得性知识的途径基本是健康的。来自父母家庭的仅占7.97%,说明家长在性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很小,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家庭性教育的薄弱。调查中发现有62.43%的学生性知识来自于网络,特别是高职新生中有68.23%选择性知识来源于网络,这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

  2.3.2 性教育是否会导致更多的性行为 有22.04%的学生认为性教育会导致更多的性行为,男生中持此观点的比例高于女生,中职生高于高职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多数学生对性教育的认识是模糊的或错误的。

  2.3.3 学生对性教育的参与度 仅有6.89%的学生表示肯定会参加会参加性知识的选修课或者讲座,大多数同学持观望态度。男生对性教育的参与度高于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职生和高职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学生的性观念越来越开放,性行为呈现低龄化趋势

  与异性交往的愿望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事实也证明恋爱现象在校园中广泛存在。受到西方性观念的影响,以及网络、电视、小说等媒介对性的炒作,学生的性观念和性行为受到极大冲击,不再谈性色变,而是对性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学生会通过网络查询和浏览与性相关的信息,会与同学交流与性相关的话题。部分学生的贞操观念与社会道德标准不完全一致,特别是低龄学生贞操观念淡薄的问题必须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这是导致学生婚前性行为增多、女生怀孕和流产的原因之一。学生在交往中的性观念已经越来越开放,现实也证明在校生性行为已经是难以回避的问题。西对西安市5所大学的调查显示,17.1%女大学生承认有性经历但无妊娠行为,5.3%的女大学生存在计划外妊娠。虽然本次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没有性经历,但是对性行为却持宽容和认可的态度,而且性行为呈现低龄化趋势。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性缺乏调节和控制能力,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好奇、模仿、攀比、追求刺激的心理支配下,发生不正当性行为,轻则影响身心健康,重则导致性犯罪。有调查显示,性生活提早、过度的人流手术、未成年人性道德不充分是导致妇科病患者低龄化的原因。妇科知识及性教育的普及可以帮助低龄女性减少妇科病的发病率。观念的偏差往往是导致学生不正当性行为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应采取措施使学生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防患于未然。

  3.2 父母家庭在子女性教育中角色缺失严重

  在国外先进国家,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力并进,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性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而我国性教育以学校为主导,家庭和社会都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配合,性教育开展的社会环境不容乐观。调查显示仅有极少数学生的性知识来源于父母家庭,这说明父母很少与学生交流与“性”相关的问题,父母、家庭在性教育方面并没有尽到其职责,国内许多调查都发现了这一现象。这表明父母家庭在子女性教育中角色缺失的现象在中国普遍存在,应该予以重视。关于性的话题父母对子女讳莫如深,回避不讲是导致我国性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原因之一。美国加州一次调查显示,美国父母会参与到学校的性教育活动中。

  3.3 学校开展性教育困难大、任务重

  3.3.1 国际和国内对采取何种性教育形式存在争论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欧洲性教育标准》中对性教育模式进行了评述:禁欲型性教育是“首先关注,或排除婚前性行为的项目,被称为‘如何说不’或‘守贞’项目”;综合型性教育是“将守贞作为一个选择,但也关注避孕”的项目;全面型性教育则包括综合型性教育的内容,但“把它们纳入个人的性发育和成长这一更宽的视野下”。国外相关研究表明,禁欲型教育的效果大多不好,而综合型教育可以推迟性行为的发生和避孕。国内有观点认为大学生性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培养、提高大学生处理恋爱问题( 包括与性生活相关的各种问题)、异性交往问题乃至普通人际关系问题的实际能力, 而不是向大学生灌输一些缺乏实用性、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的性知识。

  3.3.2 学生对性教育存在偏见 学生对性教育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解和偏见,如果无法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性教育将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也就很难发挥其作用。调查显示学生对性健康教育活动缺乏兴趣,重视程度偏低。对性知识没有科学的认识渠道和认知态度,往往是造成青少年性犯罪的最主要原因。学校应积极面对这一现状,正视性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事求是地研究性教育的内容和学生能接受的教育形式,通过教育使学生对性道德和性行为树立正确、健康的态度。

  3.4 学校性教育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3.4.1 要重视学生性道德及性法律教育 调查显示学生的贞操观念较为淡薄,而且低龄的中职生贞操观念淡薄的现象更为严重,这说明学生的性道德标准存在偏差,他们在与异性交往中缺乏道德观念的约束,更容易发生婚前性行为。还有学生认为性与爱情可以分离,甚至可以接受无爱的性,这说明他们认可仅凭单纯的性爱来满足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这一现象不容忽视,因为这部分学生可能会为了金钱或利益而与他人发生性关系。学生时期谈恋爱很容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甚至有的学生谈恋爱仅仅是为了相互攀比,这是一种扭曲的爱情观。因此,学校在性教育中不能仅关注性生理和性心理,更要加强性道德教育和性法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1970年代开始,瑞典性教育的重点从灌输生育知识转移到强调性道德,性教育内容的变革,令瑞典性教育取得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其性病患病率极低、堕胎率极低,几乎没有20岁以下的女性怀孕生育的情况。

  3.4.2 要重视学生性自我保护教育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非常开放,性行为的责任意识较差,性行为的随意性较强。国内相关调查表明中国未婚大学生性交发生率为14.4%,性交中每次都采取避孕措施的只有28.7%,未婚性交中导致意外妊娠的比例达25.2%。基于这种状况,以往采取的以不提倡婚前性行为为主的教育已远远不够,学校应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特别是女生的性自我保护教育。性自我保护教育应包括与异性交往过程中的自尊自爱自重、过早性行为和无防护性行为的危害、性病的预防知识、避孕、女生如何防范性侵犯等内容。

  3.4.3 要重视同伴教育和网络教育 调查发现学生获得性知识的重要途径是网络和朋友、同学。来自于朋友、同学的性知识,其正确性虽然有待考量,但是由于具有相似的年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朋友、同学更加了解彼此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更能进行有效沟通。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将同伴教育纳入性教育体系中,在预防艾滋病教育、性与生殖等健康教育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果学校能够正确引导,同伴教育将能在性教育中发挥极大作用。网络在现代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来自网络的信息种类和数量极其庞大,其中有对学生有益的性生理、性常识,也有对学生有害的色情、暴力等信息,青年学生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往往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浏览一些非法或色情网站,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够善加利用,可以节约学校性教育的资源投入,否则将影响学生的性心理和性道德观念。因此,学校必须重视网络性教育,引导学生浏览健康的网站,获得正确的信息。

  3.4.4 要重视校园文化教育 青年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容易受到外界诱惑而涉足不正当的舞厅、KTV包房、桑拿浴室等场所,受到不良的性刺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可以吸引青年学生的注意力、锻炼能力、培养兴趣和特长、强身健体或陶冶情操。因此,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氛围。

来自《中国性科学》杂志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