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次道德是“道德”吗?

 雪峰读书 2015-11-23
上课时,听教师说了一个新名词:“次道德”。但听教师解释了以后,对这些现象已经是熟悉的了,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日,沈阳的杨女士于超市购物,不慎钱包被小偷盗走。翌日,杨女士在自家的邮箱里发现了自己的钱包,其中除了几百元现金不见了,身份证、工资卡以及其他如名片、口红之类的小东西也一样不少,多了一封致歉信,信中说:“来沈数月,找不到工作,衣食无着,不得不与盗贼为伍——您的身份证、工资卡和票据等对您很重要,对我却无用,现完壁归赵,并致歉意。这也算是一种职业道德吧!”杨女士由此免去了重办身份证、工资卡的奔波之苦,对这个有“职业道德”的小偷颇为感激。几乎人人都遭遇过小偷的光顾,但能遭遇这样好的小偷的人却不多,杨女士确实值得庆幸。

  这颇有点让人不好解释,我们都知道盗窃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而这个小偷良心似乎还没有完全泯灭,只偷钱并主动返还其他物品,以避免失窃者遭受更大损失,这似乎又有“道德”的成份。对盗贼的这种“道德”以及类似的现象不好称呼,就有人颇有创见地称之为“次道德”。那么,所谓次道德是不是道德呢?

  现在有很多现象,如:西安有一女子夜遇两歹徒劫道,惊恐之下跳入护城河,生命受到威胁之际,两劫匪跳入河中合力将女子救起,并安慰女子说:“我们只劫财,不劫色,更不害命。”;再如某市一个司机开车连续撞伤3位路人后逃逸,却在逃逸的路上拨打120急救电话,使受伤者获得及时的救治;再比如制售假饮料者只用干净的自来水加上糖精和色素,而不用脏水和有害的添加剂,如制售假酒者拒绝使用工业酒精和敌敌畏,只用食用酒精和清水勾兑。我们能说这些人是道德的?个人认为,这与道德搭不上边,只能说这些人还没有丧尽天良,或慑于法律的威严。

  对这类所谓的“次道德”现象,大家说法各异,有人认为“次道德”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应当提倡,因为它可以把犯罪危害降至最低,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也有人认为,提倡或肯定“次道德”是鼠目寸光的实用主义,它降低了道德观念和羞耻之心。我更倾向后者。大家想想,我们的社会,要是对所谓次道德予以赞成,那是不是会暗示我们认同了那些根本谈不上道德的行为?是不是助长了一些犯罪心理?是不是给社会埋下了更多更大的隐患?“次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要正视这种存在。其实古代异有这样的所谓“次道德”,那时称打家劫舍、滥杀无辜者为强盗,却称占山为王、杀富济贫者为绿林好汉,后者即为古人的次道德。这只能说明大家心中有一种潜在的期盼心理,希望那些做坏事的人也是迫不得以,希望给自己的伤害减少到最低,只是一种退而求次的无奈,怎么能以此认为那些人是有道德的呢?

  当然,在现实社会,犯罪是无法根除的,既然是犯罪,以没有什么道德可谈,记得有这样一则新闻,某县级市的一位副市长,大家说他是一个好官,原因就是: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一般领导受贿是只看钱,钱多了就能办事、钱多了就能升官、钱多了就能买官,而这位副市长不是这样的,他是先看要办的事是不是特别的离谱,要看你的能力,再看钱的多少,再决定给你不给你办事,有人说,这位市长的职业道德就是次道德。我们不禁要愕然了,真正为人民的清官没有了?真是应是那句:无官不贪?这只能是我们社会的悲哀,怎么还能说是一种道德呢?
 
  细细思考,如果连所谓的“次道德”也丧失了,违法分子是不是更加丧心病狂?而提倡这种“次道德”是不是纵容犯罪?这些问题,以不是我这小文能说清楚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