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臣心如意 2015-11-23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红石镇学校 徐永臣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句话已经很不流行了,但从这句话里就能看出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要看教育是农业还是工业,我们就应该知道什么是农业?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有机体,都依赖一定的环境条件而生长繁殖。人类通过社会劳动,对它们的生长繁殖过程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进行干预,从而取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从而形成了多专业、多方面联系的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体系。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人们利用农博园进行旅游观光这就形成了生态农业。

园丁又是干什么的呢?园丁,主要指专门从事园艺“的劳动者。负责在公园花园、果园等植物园区内,负责栽培护理园内植物工作的人,其实这就是说园丁归属农业范畴。教育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是有生命的,农业的生产对象是动植物和微生物他们也是有生命的。既然都是有生命的就必然有生长周期和生长规律还要有生长环境。

我们以园丁种植花卉为例来看教育是不是农业。

园丁必须有种植各种花卉的各种土壤,土地贫瘠花卉是长不出来的,即便是长出来也不一定长得好。每一种花卉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特质是不一样,这就需要园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教育也是一样,学校就是土壤,学校的好坏决定着学生是否能茁壮成长,好的学校不一定能把学生都培养为国家栋梁,但不好的学校有可能把学生都培养成为社会渣滓,这就是土壤的重要性,可见教育和农业是相同的。

好的学校就要有好的师资,教师教会学生什么,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自身素质,学校开展特长班就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和园丁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相符的。

花卉的生长是有规律的,成语“揠苗助长”就是违背植物生长规律最好的解释。同样学生成长也是有规律的,以前学校有“跳班生”现在家长望子成龙不惜重金请家教,孩子十三四岁上大学了,成绩是有了,但能力呢?连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都没有,试问将来能为社会做什么呢?他们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严重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这就是典型的揠苗助长吧?再退一步说,就算是揠苗助长有的家长认可,那么也得有苗吧!园丁就是培育苗木的行家里手。

园丁在种植前要培育幼苗, “园丁”培育出优秀的苗木,将来就有可能有好的收获,如果培育出不合格苗儿,将来收获的必定是歪瓜裂枣。

基础教育的幼儿园也是培育苗木的,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知识不是在哪所大学的哪所实验室里得到的,而是在幼儿园得到的。他认为他在幼儿园里得到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便后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事实上,很多科学家都认为,他们一生中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打好怎么会行。由此可见农业的幼苗培育和基础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

  九年义务教育是孩子培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发育的重要时期,可以说是祖国的幼苗,这与植物的幼苗阶段极为相似,植物的幼苗期要浇水、施肥、除虫、剪枝------教育的知识灌输、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浇水、施肥。孩子有了陋习教师帮其改正就是农业的除虫。花卉的样式不美,园丁要修剪成型,孩子的着装、发型或心灵不美,教师的言传身教、心理开导这就是剪枝。可见农业的管理和教育的管理有触类旁通之处。

高中正处于人生中的过渡阶段,也是知识积累和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发展成型时期,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开始初步形成。知识积累的越多、越丰富将来收获就越多、越丰富。人格塑造的越完美,将来发展的也就越完美。植物的壮苗期也是如此,它们尽其所能的利用光照、储存养分、积聚能量、杨花结果、凸显个性,积累的越多收成越好,能量越大个性越鲜明。可见教育和农业在过渡阶段是类似的。

大学阶段是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他是个体走向成熟又未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更是磨练意志,抵抗诱惑时期。植物生长也离不开这一时期,这就是收获前期。收获前期籽粒尚未饱满,可以说是华而不实,这一时期早晚温差大,植物的果实只有在温差大的条件下才能定浆固糖,走向成熟。从磨练意志这一角度看,教育和农业也是相通的。

“社会大学”是人生中必修的也是最好的大学,在这里我们学到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繁衍生息,又要为下一代的生长发育着想。这与植物生长的最后一个阶段不谋而合,这就是收获储藏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没有成熟或半成熟的就要被淘汰,适应环境的就能顺利度过休眠期,不能适应环境的就会发霉烂掉,经过重重考验最终能留下的,就要担负起传宗接代的历史使命。你看教育和农业是多么的相似呀!

从学前教育一直到“社会大学”教育和农业都息息相关、环环相扣,这不能不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我们下面来看一看教育为什么不能是工业呢?何为工业呢?工业是指采集原料,并把它们加工成为产品的工作和过程。原材料一般是指铁粉、矿石之类,他们是没有生命的,既然没有生命就一定没有思想。而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是有生命、有思想的,这就是教育不是工业的第一个原因。工业是以生产产品为目的地,生产出的产品是为了销售。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确切的说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我们不能培养了一批人,最终以商品的形式把他卖掉。从目的上看这就是教育不是工业的第二个原因。工业的生产过程简单,用的时间短,从投入原材料到成品不需要太长的时间。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生长过程,需要很长的一段周期,而不能像工业产品那样迅速出炉,所谓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嘛。这就是教育不是工业的又一个原因。

工业产品的加工过程,一般都是批量生产,整齐划一,有固定的流水线,一次可以生产出几万个甚至几十万个完全相同的产品,而教育则不行。例如:一位老师教的一个学生当上县长了,学校就可以用“县长老师”的方法去教授学生,成立一个“县长班”,再利用“县长班”的模式继而建立一个“县长学校”再向外开来就会有 “市长学校”“省长学校”“主席班”等。这样就培养出一大批,一大批国家领导人,这不是无稽之谈吗,简直就是笑话。这样来看只有把教育当作深谋远虑的农业不能看做是急功近利的工业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农民种地亘古不变的道理,同样教师种下什么因,学生必将结出什么果。如此看来,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是有道理的,叶圣陶老先生也这么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