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ZStack创始人张鑫:私有云大部分刚需在“虚拟化 ”

 victor1208 2015-11-24

OpenStackCloudStack之后,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开源框架——ZStackZStack联合创始人张鑫,在云计算、虚拟化和软件定义数据中心领域拥有近10年的从业经验。

他于2006年加入Intel从事XEN内核开发工作,2010年赴美加入Cloud.com(后被Citrix收购),作为CloudStack的核心工程师,参与了三星、韩国电信、SAP、花旗银行、摩根斯坦利、英国电信等世界500强企业的私有云项目。这位开源云技术的老兵,在开发ZStack平台的背后,是基于他对云计算开源技术的变迁及应用有怎样深刻的认识?《程序员》记者就此采访了张鑫

《程序员》:以前我们强调不要把虚拟化和云计算混淆,但您最近提出了虚拟化+”的观点,听起来有点开倒车的感觉。能否解释一下虚拟化+”的内涵,它能够解决的问题,以及您提出虚拟化+”背后的深层原因,是社区现在陷入误区吗

张鑫:提出虚拟化+实际上是源于近两年对私有云市场的一些思考,特别是在CloudStack后期,发现我们做了很多年,但私有云市场始终没有起来。即使是最热门的OpenStack,也没有在私有云市场遍地开花。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我们推向市场的产品并不是这个市场真正需要的

大家知道无论是CloudStack还是OpenStack,以及早期的EucalyptusOpenNebula,都是完全对标亚马逊AWS的产品,很多公司的私有云产品其实是把AWS的东西照搬到企业的数据中心,但这并非是大部分企业所需要的私有云。

AWS管理的是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提供的功能是服务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用户,但大部分私有云客户只有几十或者上百台的物理机,服务的也多是公司内部,完全照搬AWS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合适的

CloudStack的创始人梁胜先生上个月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具体到美国来看,私有云市场基本上已经等同于服务器虚拟化,大部分的公司把OpenStack之类的技术看作是一种自动部署虚拟机的技术我对中国市场的判断与此类似,我们看到的私有云的刚需,其实很大一部分是我说的虚拟化+


我这里有一个Citrix 2013年对全球市场的虚拟化程度的统计数据,欧美市场的虚拟化程度是78%,中国是13%。考虑到盗版的因素,中国的实际虚拟化程度应该是高于这个数字的,但仍然远逊于欧美市场。但现在市场上没有人再说卖虚拟化产品了,都要说云。

可我们作为云的提供商必须心里清楚用户的刚需是什么,否则推给用户的产品就会有问题,客户辛苦我们也辛苦。我认为在IaaS层面,目前市场的刚需是虚拟化+

什么是虚拟化+呢?从技术层面说传统虚拟化的基础上加上IaaS中一些用户特别需要的功能,例如网络自动化、CloudInit、监控报警等。从产品层面来说不要完全照搬AWS模型去硬套用户的需求,其次是初创公司要做产品不要做集成商

私有云是个很大的范畴,不仅仅是IaaS,还有上层的运维自动化甚至业务层自动化的东西,定制化的需求很多,做私有云其实是在做集成商的事情。目前做私有云的公司主要是IaaS公司,大的公司(例如华为)完全可以做云时代的集成商,但初创公司去做这样的事情我认为不是很适合,无论资源渠道实力都不合适。

所以认清楚用户在IaaS层面的刚需就非常重要,就可以针对刚需做产品,做到规模复制。我们提出虚拟化+,就是要把整个私有云中IaaS部分的需求明确,限定产品的范围。至于私有云中的其它部分需求,我们认为应该跟上游公司或是集成商合作,而不是自己去做集成商

对于IaaS社区,我并不认为有什么误区,因为所有IaaS社区都是对标的亚马逊的东西,所以社区的发展也是照着亚马逊的功能去的,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当我们基于社区的项目做产品时不能简单地照搬,社区的方向不一定是市场需要的产品方向

《程序员》:以Docker为代表的容器技术是当前开源世界的宠儿,OpenStack已经为Docker做了很多改变,您如何看待容器技术对开源IaaS带来的影响?虚拟化+”和容器应当如何结合

张鑫:我觉得容器跟虚拟化+是天生的好搭档。容器技术的主流是做App-centric的编排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的。但在实际落地的时候,容器的编排系统还是会做一些IaaS的功能,比如管理网络和存储,这样实际是越做越重了,因为网络、存储都是很复杂的子系统,要把它们做的很完善就做成IaaS了,偏离了容器自身的轨道。

在这种情况下,容器编排系统的最佳选择是跟IaaS集成。但目前市面上的IaaS产品本身都太重了,容器要集成起来非常麻烦。大家看现在容器使用的网络和存储都是非常简单的,却并没有影响容器的流行,所以容器实际上需要的就是轻量级的IaaS,而虚拟化+从功能上来说就正好满足

OpenStack为容器的改变我觉得主要指Magnum项目,这也证明了OpenStack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个IaaS项目了,而是包括PaaS/SaaS的一揽子项目的集合。至于容器对IaaS的影响我认为关键在于用户如何使用容器。

虽然容器的主流是App-centric,但目前我们也看到很多公司基于业务的现实将容器当做虚机用。如果未来容器的流行趋势的App-centric,那么IaaS跟容器是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但如果将容器作为虚机的用法流行起来了,那么IaaS跟容器就会是竞争关系

《程序员》:互联网时代,企业很可能在部署私有云的同时需要公有云,也就是混合云环境的需求,计算、网络、存储、管理,可能都有对接的需求,仅仅做虚拟化+”,能否满足这类用户的需求

张鑫:虚拟化+完全可以满足这些需求。虚拟化+技术上来说是轻量级、简化版的IaaS,它可以满足80%企业私有云对IaaS的需求,特别是混合云。使用混合云的客户往往只需要将最核心的数据和业务放在自己的数据中心里面,规模不会特别大,这个时候使用虚拟化+的轻量级IaaS就特别方便,无需部署特别重、特别复杂的IaaS

《程序员》:您认为实现虚拟化+”的步骤有几步?还有什么难点和需要注意的?需要企业提前做哪些准备

张鑫:实现虚拟化+实际是对目前的IaaS产品做降维。现在对标AWSIaaS产品太大、太重、太复杂了,学习曲线陡峭,用户往往花费了大量精力去学习所有的功能,最后发现它需要的只是其中的20%,但却需要运维那不需的80%。这个也是目前国内市场推行的一步上云的弊端,因为国内虚拟化程度没有欧美市场高,中间存在一个断档,很多云厂商借这个机会强推客户一步上云,给本身IT水平就比较弱的客户带来了很多运维上的困难,也给厂商技术支持带来很大的负担。

虚拟化+提倡逐步上云,让客户在虚拟化的基础上先使用上轻量级的IaaS,再根据业务的需求逐步升级到完整的IaaS。这也是虚拟化+产品跟虚拟化产品的一个重要区别。虚拟化+IaaS产品的一个降维,是可以随时升级到全IaaS的,但纯虚拟化产品不行,因为它们本身就没有IaaS的功能


---End---


【编者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