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如何“面对”问题孩子

 超人小贝 2015-11-24

  一位妈妈,说10岁的儿子,有些坏毛病,比如:乱翻东西,爱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藏起来;只要他一有时间,家里的抽屉,橱子都要翻个遍,也不知道他要找什么,问他找什么他也说不上来;只要是他喜欢的东西就藏起来,藏到最后,自己都找不到了;孩子有时躺在床上吃零食,吃完的零食包装随手就塞到墙角里。就为了这些小事,我不知道教育过他多少次,可就是不管用,恶习难改。

  经过和妈妈的沟通,我发现问题并不在孩子身上,而是这位妈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方式方法存在不足,致使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妈妈很困惑,但是,孩子也很烦恼。

  这位妈妈说了最近的一件事:孩子的爸爸在家打扫卫生,擦地的时候发现儿子的床头书橱的缝隙里有很多的零食包装袋,并且在最里面还发现了首饰盒,里面装的是首饰。本来看到把垃圾塞进墙角,我就已经非常生气了,又看到首饰被他藏起来,我就火冒三丈,狠狠的教训了他一番。

  你都多大的孩子,怎么还把垃圾往墙角里塞,你就不知道要把垃圾放到垃圾筐里吗?都给你说了多少次,怎么就是记不住呢?你这孩子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还要妈妈给你提醒。还有你怎么能把妈妈的首饰藏到角落里,你知道那首饰多少钱吗?你都快气死我了,就知道藏东西,你自己的东西你藏起来,我的首饰你给我藏起来干吗啊?你藏起来是不是想拿到学校里去,拿到学校里万一弄丢了怎么办?

  在日常的教育中,很多父母都会把以上所说的话,当作是在教育孩子,告诉孩子下次不要乱扔垃圾,不要藏东西。其实不然,上面的每一句话,并没有起到教育的效果。因为,妈妈所说的话,是指责和批评。家长们千万不要把指责当作规则,认为对孩子说了,孩子就会听,就要遵守。

  当孩子做了让父母不满意的事情后,父母往往是有情绪的,这时候对孩子进行的教育,一般都会转化为指责和批评。此时所提出的要求,也会让孩子误认为是一种限制和命令。所以,对于当下要处理的事情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当父母有情绪的时候,往往会把焦点聚焦在事件上,会对孩子发脾气,着急上火,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以至于忘记了通过事件对孩子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

  针对案例中的妈妈,我给出了几点建议:

  1、对人不对事

  当问题出来的时候,不要一味抓住小辫子不放,唠叨起来没完没了,事情已经发生了,多说也无益。但是,一定要让孩子清楚怎么做才是对的,而不是纠结于原来的问题上。

  2、指令要具体

  告诉孩子,家里的哪些东西可以动,哪些东西不能动,哪些东西是绝对不能动的,动过的一定要放回原处,不要乱放,更不能藏起来,有些东西经过爸爸妈妈的同意之后可以动,但是,动之前一定要经过允许,否则,就要接受惩罚。

  3、规则要先行

  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规则在家庭里必须要有,并且规则并不是限制孩子,而是需要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要遵守。比如:不要躺在床上吃零食,不能随意扔垃圾,要保持室内清洁之类的。规则的制定是为了孩子能够通过有序的管理自己日常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4、少情绪多感受

  出了问题任何人都会有不良的情绪,特别是父母,当有了情绪的时候,暂停处理问题是最佳的选择。暂停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去面对问题。也就是多体会一下自己当下的感受,换位思考,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和批评。

上一篇:聪明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