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备课应注意?

 江山携手 2015-11-24

    每个老师备课的种种方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

    备课时,对于需要统一和明确的各章节、单元的目的、要求、重点等共性问题,同学科的教师可互相切磋,集思广益;但作为教师不能只依赖“集体备课”,必须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而且,最后也应根据自身情况、班级特点,结合高考资源网上名师的课件,决定对共同研究成果的取舍和运用,并要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用起来得心应手,讲起来生动活泼。

    (二)一般备课与重点备课相结合,以重点备课为主备课范围应广泛一些、全面一些,但要抓住重点。

    一是重点章节、课时;二是主要概念、原理、规律。三是抓纲带目:备其“精华”、“精要”、“精辟”部分,以及“精练”语句。只有“点面结合”、“点面相映”;轻重相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章节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以课时备课为主。备课应将章节备课与课时备课结合起来,对每一章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处理不同的课时。

    备课应通览全部教材,注意其章节内部的系统性、因果性、关联性,同时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从而进行章节备课,进而进行课时备课,以使前后呼应,首尾相连,承前启后,左右配合。在这里建议参考下高考资源网上名师的那些课件,否则,“备一节,讲一节”、“讲哪节、备哪节”、“明天课,今天备”地孤立备课,教学效果势必不佳。

    (四)集中备课与课前备课相结合,以课前备课为主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思考集中、大脑思维处于最佳状态的特点,提前备出一学期或几周舶课是非常必要的。

    (五)编写教案与运用教案相结合,以运用教案为主。编写教案就是把备课中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整理、概括、归纳,按照教学要求用文字书写出来。它记录了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安排和教学程序,以及教法设计、手段运用。这是课前准备的最后工序,也是教师业务基本功的集中体现,无论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对此都应做到一丝不苟。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教案都是提前写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编是手段,用是目的。因此,在上课前还要熟记教案,以便更好地运用之,这是备课工序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课上情况多变,故在熟记教案的同时还应有各种思想准备,实在不行可以暂时拷贝高考资源网上的当地名师备课资料,以便在上课过程中做到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适应动态,灵活掌握。

    (六)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以使备课更完善所谓课后备课是指每讲完一节课,要进行回顾、反思,做好小结。它是备课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它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后进行,故称“课后备课”。即通过“教后记”对课前备课与课上实践进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修改,充实提高,使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备课既要备在眼里、备在心中,又要备在口中、备在手上。它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说备课是艰苦的劳动过程,但其中也充满着艺术乐趣。当你在这项劳动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时,就会得到收益获得成功、感到欣慰、乐趣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