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 脓耳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24
 2    脓耳


    脓耳是因脏腑蕴热,复感外邪,湿热邪毒上犯耳窍;或脏腑虚损,耳窍失养,邪毒停聚耳窍所致,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特征的耳病。相当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

    2.1   诊断依据

    2.1.1   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临床表现,伴听力下降。急性期可有发热及耳深部痛。

    2.1.2   急性脓耳多见于小儿,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发病急,病程短。可因反复发作或病情迁延成慢性脓耳,病程长。

    2.1.3   慢性脓耳在感冒或哺乳方法不当或耳内进水时会引起急性发作。

    2.1.4   耳部检查:  初期见鼓膜急性充血,继则穿孔,可见中耳腔脓液搏动性溢出。慢性期鼓膜穿孔不愈合,持续或间歇性流脓。

    2.1.5   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慢性脓耳乳突X线摄片若具有骨质破坏腔,可出现颅内外并发症。

    2.1.6   实验室检查:  急性发作期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可升高。

    2.1.7   脓耳应该与耳疖、耳疮、旋耳疮相鉴别。

    2.2   证候分类

    2.2.1   肝胆火热:  急性发作时耳深部跳痛,听力下降,头痛发热,口苦,面红目赤,小溲黄赤。鼓膜充血穿孔,脓色黄黏稠。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2.2.2   脾虚湿困:  耳内流脓日久不愈,量多稀黏,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鼓膜穿孔,鼓室黏膜水肿。舌淡红,舌苔白腻,脉濡细。

    2.2.3   肾阴亏损:  耳内脓秽臭,混有豆渣样或皮屑样物,日久不愈,头晕头痛,腰酸乏力。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舌质红,舌苔薄,脉细。

    2.3   治疗方案

    2.3.1   辨证施治

    2.3.1.1    肝胆火热证:  清热泻火,解毒除脓,方如龙胆泻肝汤加减。

    2.3.1.2    脾虚湿困证:  健脾渗湿,益气排脓,方如托里消毒散加减。

    2.3.1.3    肾阴亏损证:  益肾填精,滋阴通窍,方如知柏地黄丸加减。

    2.3.2   其他疗法

    2.3.2.1   中成药:  可辨证选用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参苓白术丸、知柏地黄丸等。

    2.3.2.2   外治法: 3%过氧化氢液清洗耳内脓液后,用抗生素等滴耳液滴耳。

    2.3.2.3   针灸:  选耳门、听会、曲池、翳风等穴,用泻法,中度刺激。

    2.4    注意事项

    2.4.1   并发症处理:  若出现耳后骨膜下脓肿、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硬脑膜外或下脓肿、脑脓肿、耳源性脑膜炎等颅内外并发症,应足量应用有效抗生素和必要的手术治疗。伴高热神昏者,可酌情加用清瘟败毒饮、安

宫牛黄丸等进行治疗。

    2.4.2   预防:  积极锻炼身体,预防感冒。急性期应及时有效地治疗。耳膜穿孔未愈合者,严防耳道进水。

    2.5   疗效评定

    2.5.1   治愈:  耳内流脓停止,鼓膜充血消退或穿孔愈合,听力明显改善。

    2.5.2   好转:  耳内流脓减少,听力改善。

    2.5.3   未愈:  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2.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第18 条,第7款;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6条,第3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