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王小获宝

 刘沟村图书馆 2015-11-24

从前,有个村子叫王家庄。庄里有个王老汉,他妻子下世早,撇下两个儿子。大的叫王魁,小的叫王小。王老汉含辛茹苦把两个儿子养大成人,大的已娶妻生子,小的还尚未婚配。过了几年,儿媳胡氏嫌公公年老多病干不动活,小叔子还得建房娶妻,便有事无事生小气,公公看与儿媳过不到一块,便请人主持着分了家。分家时,胡氏吵着要这要那,公公与小叔为少生闲气,都一一依允了。

    一天,王小吃罢午饭到荒僻的野地割草,忽然发现一片草长得格外茂盛,他就把草割了下来。过了几天,他又到了那个地方,却见草长得与以前一样高。他很惊异:普通的草,怎长得这么快,莫非这是一块宝地?他保守着这个秘密,隔几天到那割一次。

    到了秋天,草枯萎了,不时有人到这儿拾柴。王小怕有人知道这块宝地,就趁无人的黄昏,拿着铁锨铁耙,悄悄在那刨挖起来——他想知道这片草下到底有什么东西。刨着刨着,天黑了,地下发出幽幽的紫光。借着微光,他一耙一耙往下刨。刨有三尺左右,现出一样器物:顶部圆环状,边缘溜滑。王小来劲了,刨刨,铲铲,汗水湿透了衣背,也浑然不觉。往下又挖有四五尺,宝物现出了真身。嗬,是一口大缸,估摸有一百多斤。试试,搬不起来。回去叫人,一怕走漏风声,二怕有人借机偷走。王小下意识地默念:小,小,小。奇事发生了,大缸“噌噌噌”,真的变小了,最后只有水桶大小。王小心花怒放,拎起缸回了家。到了家门口,父亲正倚门而望,见儿子回来,一身灰土,便问干什么去了。王小把缸摆在灯下,详详细细把经过讲了,父亲听得目瞪口呆。

   “它会变小,看它能不能变大。”缸里缸外擦刮干净后,父亲说道。

    王小想,也是,这么小个缸子,没多大用处。便默念:大,大,大。“唰唰唰”,霎时间,缸变得与原来一样大小。真是宝贝,父子俩高兴得直想跳起来。

    这么个宝缸,放些什么好呢?王小想来想去,除了包谷麦子红薯干,倒没有什么主贵东西可放。屋里的两布袋红薯干,老鼠经常咯咂,每到夜里,嗑嚓嚓,嗑嚓嚓,叫人心烦,何不将红薯干放进去。好主意,王小不由得有些自我欣赏了。两布袋红薯干放进去,正好一满缸。

    过了半月,王小取出一筐红薯干磨面。第二天,想往里面再放些东西。揭开缸盖一看,好家伙,红薯干还是那么多,好像一点也没取走。王小的心高兴得突突乱跳:呵,这家伙能聚宝啊。

    从此,王小不时地往里放些东西,总能得到加倍的收获。家里的日子渐渐好起来,再不用愁吃愁穿了。过了两年,王小盖了新房,娶了新娘。

    嫂子胡氏看弟弟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觉得不可思议,就推拥着王魁去一问究竟。王魁来到弟弟家,先恭维一番,然后转入正题:“小啊,这两年你还是种那二亩地,又没听说你得什么外财,怎么又是修房盖屋又是洞房花烛的,你能给大哥说一下你的发财诀窍吗?”王小想到哥哥子女多,赘累大,日子过得不太轻松,就引哥哥到宝缸前,说:“哥,我发财的秘密就是它。”

   “这不是口缸吗?咋能让你发财!”哥哥怀疑道。

    王小根根秧秧给给哥哥讲了缸的来历与神奇。哥哥听得眼睛瞪老大。

   “弟弟,这宝缸让我也用几天吧。”哥哥说。

    王小没有推辞。

    当夜宝缸便抬到哥哥家,嫂子欢天喜地,连声夸赞王小是天底下最好的弟弟。

    事不宜迟,胡氏连忙找东西往缸里放,不一会,各色物品放了半缸。

    第二天,鸡刚叫,胡氏便从床上爬起。揭开缸一看,满澄澄的。胡氏赶紧喊王魁,两人高兴得眉毛挑老高。

   “光放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值啥钱,还是找些银子吧。”王魁建议道。

    胡氏在屋里东扒西挠了一会,没找到几两银子。

   “这几两,变不出多少钱,我还是到娘家拿些吧。”胡氏一边对丈夫说,一边一路小跑回了娘家。

    胡氏见了父亲,说要借几十两银子用用。胡老爹是个有名的老尖橛,平日里街坊邻居甭想从他那里借出个针头线脑。女儿要借这么多银子,不是在割他的心头肉!胡氏知道从父亲那儿借钱说一般的理由无用,便把宝缸的神奇之处前前后后说了一遍。最后承诺,事成之后,加倍奉还。胡老爹听这么一说,动心了:“好女儿,哪桩事我不是依着你?何况这是件好事,爹哪有不允之理。”他马上从背旮旯里摸出两锭银子,递给女儿。说:“这样的宝贝,千年难得一见。我也去开开眼。”女儿爽快地答应了。

    日近西山,父女俩来到王家庄。女儿立马把银子放入缸里,盖上盖子。胡老爹则点起旱烟袋,细细端详那宝缸。

    宝缸五尺来高,细腻柔滑,明光如镜。在暗处,发出幽幽紫光。看看,摸摸,笑笑,胡老爹着了迷。看了外边,他揭开缸盖又往里边看。不料烟袋锅“啪”的一声掉入了缸底。伸手拿不到,站在凳子上,也有些巴差。身子伸到缸里猛一用劲,“嗵”的一声,栽进了缸里。“哎呦,快拉我!”胡老爹不由喊道。女儿听到喊声,快步来到缸前,见缸里半露两只脚,知道父亲掉进了缸里。她一边用力拉,一边说“快快快”,谁知刚拉出一个,缸里又有一个。“你是谁?”女儿问。“我是你爹,还不快拉。”缸里的人说。胡氏知道糟了。把里面的人拉出来,回头往里看,缸里又有一个。胡氏气了:“什么破缸,还有完没完!”“哎呦呦,难受死了,还不快拉!”胡氏没好气地把缸里的人拽出来,向内瞥了一眼。嗬。一双脚已从缸底钻出。没等里面求救,胡氏拎起凳子,狠命向缸砸去。缸破碎了,里面一无所有。

    几个胡老爹边揉头上的疙瘩,边瞪大眼睛看着对方。大声质问:“你变成我干什么?”“我还没说你呢,你为啥变得跟我一模一样?”几个老头争吵不息。“算了,别吵了,你们几个都是真的,行了吧。”胡氏不耐烦地说道。

    三个老头止了声。过了片时,三人围着碎缸片嘿嘿而笑;“光记着磨嘴皮子,忘了大事了。”他们迅速忙乎起来,用蛋清和细面和成糊子,把碎缸片重新粘合在了一起。嗬,严丝合缝,不细看,还以为是不曾破损的好缸呢。只是缸的颜色变了,灰暗暗的,没了光气。

    待缸缝凝结好了,胡氏与几个老头小心翼翼地往里放了些贵重东西,轻轻地盖上了盖。

    第二天早上,天刚放亮,仨老头与胡氏就已经轻手轻脚来到了缸前。揭开缸一看,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臭缸,臭缸,要它做什么!”胡氏气急败坏,抡起棒槌就打。“啪啪啪啪”,不一会,大缸变成了一堆瓦砾。胡氏正要清扫,瓦砾化作一缕紫光,倏然不见。

从前,有个村子叫王家庄。庄里有个王老汉,他妻子下世早,撇下两个儿子。大的叫王魁,小的叫王小。王老汉含辛茹苦把两个儿子养大成人,大的已娶妻生子,小的还尚未婚配。过了几年,儿媳胡氏嫌公公年老多病干不动活,小叔子还得建房娶妻,便有事无事生小气,公公看与儿媳过不到一块,便请人主持着分了家。分家时,胡氏吵着要这要那,公公与小叔为少生闲气,都一一依允了。

    一天,王小吃罢午饭到荒僻的野地割草,忽然发现一片草长得格外茂盛,他就把草割了下来。过了几天,他又到了那个地方,却见草长得与以前一样高。他很惊异:普通的草,怎长得这么快,莫非这是一块宝地?他保守着这个秘密,隔几天到那割一次。

    到了秋天,草枯萎了,不时有人到这儿拾柴。王小怕有人知道这块宝地,就趁无人的黄昏,拿着铁锨铁耙,悄悄在那刨挖起来——他想知道这片草下到底有什么东西。刨着刨着,天黑了,地下发出幽幽的紫光。借着微光,他一耙一耙往下刨。刨有三尺左右,现出一样器物:顶部圆环状,边缘溜滑。王小来劲了,刨刨,铲铲,汗水湿透了衣背,也浑然不觉。往下又挖有四五尺,宝物现出了真身。嗬,是一口大缸,估摸有一百多斤。试试,搬不起来。回去叫人,一怕走漏风声,二怕有人借机偷走。王小下意识地默念:小,小,小。奇事发生了,大缸“噌噌噌”,真的变小了,最后只有水桶大小。王小心花怒放,拎起缸回了家。到了家门口,父亲正倚门而望,见儿子回来,一身灰土,便问干什么去了。王小把缸摆在灯下,详详细细把经过讲了,父亲听得目瞪口呆。

   “它会变小,看它能不能变大。”缸里缸外擦刮干净后,父亲说道。

    王小想,也是,这么小个缸子,没多大用处。便默念:大,大,大。“唰唰唰”,霎时间,缸变得与原来一样大小。真是宝贝,父子俩高兴得直想跳起来。

    这么个宝缸,放些什么好呢?王小想来想去,除了包谷麦子红薯干,倒没有什么主贵东西可放。屋里的两布袋红薯干,老鼠经常咯咂,每到夜里,嗑嚓嚓,嗑嚓嚓,叫人心烦,何不将红薯干放进去。好主意,王小不由得有些自我欣赏了。两布袋红薯干放进去,正好一满缸。

    过了半月,王小取出一筐红薯干磨面。第二天,想往里面再放些东西。揭开缸盖一看,好家伙,红薯干还是那么多,好像一点也没取走。王小的心高兴得突突乱跳:呵,这家伙能聚宝啊。

    从此,王小不时地往里放些东西,总能得到加倍的收获。家里的日子渐渐好起来,再不用愁吃愁穿了。过了两年,王小盖了新房,娶了新娘。

    嫂子胡氏看弟弟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觉得不可思议,就推拥着王魁去一问究竟。王魁来到弟弟家,先恭维一番,然后转入正题:“小啊,这两年你还是种那二亩地,又没听说你得什么外财,怎么又是修房盖屋又是洞房花烛的,你能给大哥说一下你的发财诀窍吗?”王小想到哥哥子女多,赘累大,日子过得不太轻松,就引哥哥到宝缸前,说:“哥,我发财的秘密就是它。”

   “这不是口缸吗?咋能让你发财!”哥哥怀疑道。

    王小根根秧秧给给哥哥讲了缸的来历与神奇。哥哥听得眼睛瞪老大。

   “弟弟,这宝缸让我也用几天吧。”哥哥说。

    王小没有推辞。

    当夜宝缸便抬到哥哥家,嫂子欢天喜地,连声夸赞王小是天底下最好的弟弟。

    事不宜迟,胡氏连忙找东西往缸里放,不一会,各色物品放了半缸。

    第二天,鸡刚叫,胡氏便从床上爬起。揭开缸一看,满澄澄的。胡氏赶紧喊王魁,两人高兴得眉毛挑老高。

   “光放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值啥钱,还是找些银子吧。”王魁建议道。

    胡氏在屋里东扒西挠了一会,没找到几两银子。

   “这几两,变不出多少钱,我还是到娘家拿些吧。”胡氏一边对丈夫说,一边一路小跑回了娘家。

    胡氏见了父亲,说要借几十两银子用用。胡老爹是个有名的老尖橛,平日里街坊邻居甭想从他那里借出个针头线脑。女儿要借这么多银子,不是在割他的心头肉!胡氏知道从父亲那儿借钱说一般的理由无用,便把宝缸的神奇之处前前后后说了一遍。最后承诺,事成之后,加倍奉还。胡老爹听这么一说,动心了:“好女儿,哪桩事我不是依着你?何况这是件好事,爹哪有不允之理。”他马上从背旮旯里摸出两锭银子,递给女儿。说:“这样的宝贝,千年难得一见。我也去开开眼。”女儿爽快地答应了。

    日近西山,父女俩来到王家庄。女儿立马把银子放入缸里,盖上盖子。胡老爹则点起旱烟袋,细细端详那宝缸。

    宝缸五尺来高,细腻柔滑,明光如镜。在暗处,发出幽幽紫光。看看,摸摸,笑笑,胡老爹着了迷。看了外边,他揭开缸盖又往里边看。不料烟袋锅“啪”的一声掉入了缸底。伸手拿不到,站在凳子上,也有些巴差。身子伸到缸里猛一用劲,“嗵”的一声,栽进了缸里。“哎呦,快拉我!”胡老爹不由喊道。女儿听到喊声,快步来到缸前,见缸里半露两只脚,知道父亲掉进了缸里。她一边用力拉,一边说“快快快”,谁知刚拉出一个,缸里又有一个。“你是谁?”女儿问。“我是你爹,还不快拉。”缸里的人说。胡氏知道糟了。把里面的人拉出来,回头往里看,缸里又有一个。胡氏气了:“什么破缸,还有完没完!”“哎呦呦,难受死了,还不快拉!”胡氏没好气地把缸里的人拽出来,向内瞥了一眼。嗬。一双脚已从缸底钻出。没等里面求救,胡氏拎起凳子,狠命向缸砸去。缸破碎了,里面一无所有。

    几个胡老爹边揉头上的疙瘩,边瞪大眼睛看着对方。大声质问:“你变成我干什么?”“我还没说你呢,你为啥变得跟我一模一样?”几个老头争吵不息。“算了,别吵了,你们几个都是真的,行了吧。”胡氏不耐烦地说道。

    三个老头止了声。过了片时,三人围着碎缸片嘿嘿而笑;“光记着磨嘴皮子,忘了大事了。”他们迅速忙乎起来,用蛋清和细面和成糊子,把碎缸片重新粘合在了一起。嗬,严丝合缝,不细看,还以为是不曾破损的好缸呢。只是缸的颜色变了,灰暗暗的,没了光气。

    待缸缝凝结好了,胡氏与几个老头小心翼翼地往里放了些贵重东西,轻轻地盖上了盖。

    第二天早上,天刚放亮,仨老头与胡氏就已经轻手轻脚来到了缸前。揭开缸一看,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臭缸,臭缸,要它做什么!”胡氏气急败坏,抡起棒槌就打。“啪啪啪啪”,不一会,大缸变成了一堆瓦砾。胡氏正要清扫,瓦砾化作一缕紫光,倏然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