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 疖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24
  1    疖


    疖是肌肤浅表部位感受火毒,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于头、面、背、臀部等。包括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相当于“疖”、皮肤脓肿”、头皮穿凿性脓肿”及“疖病”等。

    1.1   诊断依据

    1.1.1   局部皮肤红、肿、热、痛。范围在3 cm以内,1个或多个同时发生。

    1.1.2   可有发热,口干,便秘等症状。

    1.1.3   有头疖:  患处皮肤上有一指头大小的红色肿块,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脓出即愈。

    1.1.4   无头疖:  皮肤上有一红色肿块,范围约3 cm×3 cm,无脓头,表面灼热,触之疼痛,2 ~3日化脓,后为一软的脓肿,溃后愈合较快。

    1.1.5   蝼蛄疖:  多发于儿童头部,未破如蛐蟮拱头,已破如蝼蛄窜穴。

    1.1.6   疖病:  特点是此愈彼起,经久不愈,应检查有无消渴病或其他慢性疾病。

    1.1.7   应根据病情作血常规、血糖、免疫功能等检查。

    1.1.8   应与痈、颜面部疔疮、有头疽、囊肿性粉刺等相鉴别。

    1.2   证候分类

    1.2.1   热毒蕴结: 常见于气实火盛的患者。轻者疖肿只有一二个,多者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可有发热,口渴,便秘,溲赤等。舌苔黄,脉数。

    1.2.2   暑热浸淫:  发于夏秋季节,以儿童及产妇多见,可有发热,口渴,便秘,溲赤等。舌苔薄腻,脉滑数。

    1.2.3   体虚毒恋:  疖肿常此愈彼起,不断发生。常见于体质虚弱或有某些慢性病患者,并有相应的全身证候。

    1.3   治疗方案

    1.3.1   辨证施治

    1.3.1.1   热毒蕴结证: 清热解毒,方如五味消毒饮加减。

    1.3.1.2   暑热浸淫证: 清暑利湿解毒,方如清暑汤加减。

    1.3.1.3   体虚毒恋证: 扶正托毒,方如防风通圣散、托里消毒散加减。

    1.3.2   其他疗法

    1.3.2.1   中成药: 可根据病情选用六神丸、六应丸、牛黄解毒片、小金丹等中成药。

    1.3.2.2   外治法: 初起,小者用千锤膏盖贴或三黄洗剂外搽;大者用金黄散或玉露散,以金银花露或菊花露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紫金锭水调外敷;遍体发疮,破流脓水成片者,用青黛散麻油调敷;脓成切开排脓;溃后用九一丹或八二丹掺于疮内,或用药线引流,外敷红油膏;脓尽,用生肌散掺白玉膏收口。  

    1.4   注意事项

    1.4.1   并发症处理

    1.4.1.1   并发湿疮: 用青黛散麻油调敷。

    1.4.1.2   头部疖肿形成空壳相互窜通,转成蝼蛄疖宜切开引流,如有死骨者,可待松动时用镊子钳出,外敷红油膏掺九一丹,待收口愈合时加棉垫绑压。

    1.4.1.3   并发疔疮: 参照“颜面部疔疮”、手部疔疮”诊疗常规处理。

    1.4.2   病势较重者,应使用有效抗生素。

    1.4.3   疖病反复发作,可采用免疫疗法。

    1.4.4   有糖尿病或体质衰弱者,应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

    1.4.5   忌挤压,防止碰伤。

    1.4.6   疖病特点:  有反复发作倾向,应告知病情。

    1.5   疗效评定

    1.5.1   治愈:  全身症状消失,疖肿消散或溃后愈合。

    1.5.2   好转:  全身症状减轻,再发疖肿数减少。

    1.5.3   未愈:  疖肿此愈彼起,不能控制。

    1.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第12 条,第1款;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2条,第2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