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剖析——你的笔下,为何俗气、野气、匠气横生?

 北京老伍 2021-01-05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你的书法提高是很困难很困难的事情,你写来写去写成一个字匠。”我们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

本节图文来自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076集:“评书法作品中的错误”与“即”字。

主持人:田老师,在前几期的节目当中跟您聊了很多话题,那么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一起说一说有关这个书法作品当中的错别字的这个问题。您看,就是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您觉得是无所谓,在所难免,还是那种触犯了原则上的一个问题呢?

田蕴章:你问的这个问题就是说是,在书法作品当中,出现了一些错字,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是吧?

主持人:对。

田蕴章:任何一个书法家,他在一生当中写字,难免写错字。难免写错的字,这是完全可以被原谅的事情。而且在写错字当中,勾勾点点把它划去,或者是忘了划掉它,或者审视不清,而后来就流传下来,这些个也都不是大问题。

关键是看,你写错的字是一个低级错误,还是一个高级错误,当然错误也没有什么高级可言。

主持人:对呀。

田蕴章:但是就是说,相比之下就是不经心的出现了某些个错误,像这些个问题是可以原谅的,甚至完全可以不计较的。但是如果你犯的是个低级错误,就流露出你书家本人的文学水平、素养问题、底蕴问题,都暴露无遗,那么这个时候就是个原则问题,这就是看你出的是个什么错。本来原则上说,写错了一个字,写错几个字,都没有关系。但是如果你写的错字是一个暴露你学识上的不足,暴露你底蕴不足,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是原则问题。

所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跟大家说说,哪些个就属于是一般的错误,哪些属于是低级的错误。

主持人:原则上的问题。

田蕴章:原则上的问题,我们要把它区别开来。

比如说,那咱们说过王羲之是书圣,书圣王羲之也写过错字。比如说,他写的《兰亭序》当中,就有一句,叫做“快然自得”,这个“快然自得”被后来很多的文字证明,当初这个“快”字是没问题的,“快”,“快然自得”,快然自得。但是,王羲之却笔误,写了个“怏然自得”。



(图:“快然自得”)

主持人:把那个“快”字,多了一笔。

田蕴章:我们再来看我写过这几个字,他就在这边加了一竖,这就成了一个“怏然自得”,这个写成这个“怏然自得”就无法解释了。但是说,这是一般笔误,不是什么大问题。

他在《兰亭序》当中,也不少有丢掉的字,比如说“崇山峻岭”的“崇山”两个字,漏掉了,然后他补写,在旁边括上了。比如说这个最后“有感于斯文”的“文”字,他又改过了,里边很多的地方吧,勾勾抹抹的,不断出现错误。

这些个东西,都是一般性的文字上的疏漏,不成立问题,我们任何一个人写,写字都难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比如说像《争座位》,颜真卿的《争座位》、《祭侄稿》等等,里边是勾了点、点了圈,抹来抹去的,出现错误一边修改。因为他在写字的时候,他的心意主要在那个词句上、在内容上了,他觉得这句话说的不太合适,他就勾去之后,从新再写一句话。像这些个问题,都不算是问题。

但是我们说的那些低级错误是哪些呢?就暴露你修养不足,文化水准低下,暴露出这些东西之后,就被别人小看你了,这时候不是一般的笔误,是你本人必然要犯的错误。因为你的底蕴不足,而必然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就是不可原谅的,就应该必须你要提高自己,要纠正自己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比如说说几个例子,比如说有人写这个“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大家脍炙人口的这首诗,他居然写成了,比如说写成了“月落乌啼”,写成“月落鸟啼”,比如说“月落鸟啼霜满天”,“鸟啼”。



(图:“月落乌啼”)

尽管这个“乌”字和“鸟”字在这基本上同义,但是一旦你念成“鸟啼”的时候,你是出现什么错误呢?“鸟”是商声,属于仄声,“乌”是属于平声,那么在这时候,必须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那么在这个时候你出现了“鸟啼”的时候,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违反诗的规律,说明你不懂诗,所以这就变成了一个低级的错误,暴露了你文化底蕴的不足。

主持人:虽然只是一笔之差。

田蕴章:其实就是一个点。在文字学上,“鸟”字中间有那个点是代表鸟的眼睛,乌鸦因为是黑的,所以看不见眼睛,所以整个就把眼睛去掉,就成了一个“乌”字。但是我们说这个问题,先不谈文字学这个角度讲,就从整体说诗学、诗文上讲,你不懂,你不懂就暴露你文化底蕴的不足,那么这属于低级错误。

另外还有些人,由于繁体字的混乱,有些人比如说写“台”字,这个“台”字。

主持人:就是简写的。

田蕴章:不对!这个“台”字在古代就有这个字,比如说“某某先生台鉴”,我们写书信,“某某台鉴”,就必须用这个“台”字。



(图:“台”)

你如果在这块用了这个“臺”字,你说我写这个繁体,错,这个“台”字只当“高台”、“土台”,用这个“台”字来讲。所以你用这个“台”字的时候,跟这个意思完全不一样,这就是低级上的错误。

还有一些繁简字不分,比如说有些人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边就用了比如说这个“早生华发”,早生华发,“华丽”的“华”,这会当白发讲,“华发(髪)”。


主持人:是不是那个“发”字出现问题了。

田蕴章:他写成这个“發”字,写成繁体这个“发”字。因为繁简字,他看着简化字的一些个书本,他抄录的时候以为,因为上边写的是这个“发”,他以为是这个“發”,这就乱了。


(图:“早生华发”)

这些都是低级错误。

比如“子曰诗云”,“云”字,写“云”字的时候必须是这个“云”字,“诗云”,如果你写成这个“雲”字,那就是低级错误,类似这些问题。



(图:“云与雲”)

我们应该说,在很多很多的书法作品当中,尤其是晋人写的字,现在包括全国书展,什么获奖作品,错字跌出,举不胜举,太多了。

类似这样很多的错误都是低级错误的,因此我们再一次地对青少年朋友,或包括中年朋友,中年书界的朋友,你们务必要多读书,一定在古典文学上过关。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你的书法提高是很困难很困难的事情,你写来写去写成一个字匠。如果你写得板滞一点,就出现匠气,如果你写得开放一点,就变成野气。如果你圆笔用得过多,就俗气,你方笔用得过多了之后就板滞,就等等,俗气、野气、匠气,随之而来,原因就是你文化水平没有。

所以在今人犯的这个文字上的错误,多数都是低级错误,这点必须在克服之列。

主持人:田老师,现代的有一些作家当中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甚至说一些低级的错误,那么古代的书家有没有犯过这样的低级错误呢?

田蕴章:也有。古代的一些个书法碑帖当中也有,但是在帖学这个系统当中,由于当初都是一些大文人们留下来的字迹,所以低级错误很少见。但是在魏碑和汉碑,这个碑学系统当中,却是出现了很多的低级错误,这样的事例是不少的。

比如说我们写一个字,比如“初”,这个“初”字,这个“初”字,就是“起初”,当“开始”讲。这个“初”字就在魏碑当中,不少见到点一个点的,点一个点的。



(图:“初”)

主持人:实际上这已经是错别字了。

田蕴章:不对。

主持人:不对?

田蕴章:有些人把它现在当做碑别字来对待,说魏碑就这样写,实际上这样写是低级错误。魏碑里很多的人在这样写,这是低级错误。为什么呢?因为在文字学上讲这个“初”字,它讲的是“裁衣之始也”。


主持人:“裁衣之始”。

田蕴章:它是说,我们古代人做衣服的时候,用刀来裁。

主持人:所以是一个衣补旁。

田蕴章:所以一个衣补旁加上一个“刀”。它为什么念“初”呢?它告诉“裁衣之始也”,就是在裁衣服下的第一刀,叫“初”。

主持人:叫“初”。

田蕴章:下的最后一刀叫“卒”,“卒”就是“兵卒”的“卒”,也当“最后”讲,就是人死了,卒年多少多少。最开起的一刀叫“初”,最末的一刀叫“卒”。

所以我们来看一看,先说这个“初”字,在魏碑当中,很多人这样写,我无妨拿出实例来给大家看一下。

大家来看一看,我手里拿的这本叫《书法大字典》,这个大字典是日本人搞的,不是咱们中国搞的这个书法字典,这个字典里边字数比较全,比较多。

我们来看一看,这是那个“初”字。规范字,你看,唐朝人,欧阳询写的,两点,大家注意看,两点。虞世南写的,两点。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写的,两点。颜真卿写的,两点,等等,这都是两点,注意看,两点。

你看,下边开始出现一点的,看,魏碑,北魏时期写的魏碑,一个点。这必须是从衣补旁来说明文字学对这个字的界定,写一点就错了。

你看,唐朝人,在这以后的人,文学水平非常高,他们写的都是两点。而魏碑年代的时候,很多粗人所谓民间书法,有些工匠师的一些写字人,不懂得这是两点,有的写一点也可以,甚至是错字,不是一种两种写法,可以这样写可以那样写。


(图:“书法大字典之初字”)

“初”字是绝对不可以写成一点的,写成一点就违反了文字学的基础,那么写一点,这就是错误的,错误的,错误的,错误的,都是一点,而统统是魏碑,你看,还是在写一点。但是这里边,有时候加一撇,你看,这个“刀”字上边加了一撇,加一撇以后,左边可以写一点。

主持人:为什么呢?

田蕴章:因为那一撇,实际上是代替了左方的另外一点,就是衣补了。凡是你没有加这个小短撇的这个,这统统都是错误的。加了这个撇的,实际上是右边“衣”字上边的那一小短撇,它是延长到右边来,这就没问题了。所以,只写一点,像前边,再看,前边这个,到这开始,注意看。这就是左边一点,右边就单写个“刀”,没有那个小短撇,这些都是错的,错的,错的,错的。从这开始,对的,对的,所以在魏碑当中,有的是写错的,有的是写对了的。

那么有人会说,那么一定是在北魏时期的时候,人们写一点的多,你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是唐朝人,唐朝人在之后,是不是在这时候,字已经规范成为衣字旁了?

不对,还是文化水准的问题。

你看,再往前看,在北魏时期以前,注意看,王羲之、王献之。


(图:“二王”之“初”字)

主持人:东晋时期。

田蕴章:看,这早于北魏时期的,两点,王羲之王献之,都是两点。

因此我们说,这个字不是说可以写一点、可以写两点,是必须写两点,而代表衣字旁。

所以,古代的碑帖当中,也犯了这些低级错误,我们用此实例来向大家说明白了,并不是北魏时期的一种碑别字,说也可以这样写、可以那样写,不是的。那么在北魏之前的大文学家、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就是两点,在以后的欧颜柳赵等等,都是两点,只有魏碑时期,就是因为这些民间的工匠们写的字,所以对这一点来讲,大家要知道,魏碑当中错字很多很多,有人把它简单地认为是一种碑别字,实际上都是些错字,今天不可再沿用。

主持人:田老师,像这样的错误在魏碑中已经是屡见不鲜了,那这样的错误在汉碑当中有没有出现过呢?

田蕴章:你是说更早以前,更早以前的汉代碑文,也有,而且也有这样的低级错误,甚至还有些被人们留作话柄、笑柄,这样的问题也有。

主持人:您能举一个例子吗?

田蕴章:我举个例子。你看我现在手上拿了一本这个《张迁碑》,汉代的《张迁碑》,这是隶书。这个汉代的《张迁碑》,是在隶书当中,汉隶当中赫赫有名,名列前茅,在书法当中几乎无懈可击的一本划时代的隶书作品,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在从书法上来说,对于《张迁碑》,应该说无懈可击,《张迁碑》的隶书非常之好。与它齐名的比如说还有什么《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等,隶书的这些代表作。所以提到隶书必然提到汉隶,提到汉隶必不可少的就提到《张迁碑》。

应该张迁碑有这么高的权威性,本来就无懈可击了,可是实际上在里边有低级错误。

主持人:哪些低级错误呢?请您指出来。


(图:“爰既且于君”)

田蕴章:我们来看看这段话。你看,就这句话,叫“爰既且于君”,我们把这几个字写下来让大家看一看,我们为了让大家看清楚了,我们写行楷书。


“爰既且于君”,大家看这句话,这是句什么话?谁也不懂这是句什么话。

主持人:您怎么理解呢,这句话?

田蕴章:就我也无法理解,因为这里出现错字了。字出现问题了,我们就无法解释它的文意了。你来看一看,我们再看原碑,“爰既且于君”,这个“爰”字这样写,可能是在汉隶当中那个年代,文字的规范和今天有所不同,少了一横也就罢了。

“既且”是什么?我告诉大家,这是把一个字分为两个字写了,出现大错误。

主持人:那应该是哪个字?

田蕴章:是哪个字,是这个“暨”字,是这个字。



(图:“暨”字)

这个“暨”字,当“以及”,和当“和”,还当“到”、“至”,就是“到来”、“已至”,连接到它这里,叫“暨”。

所以这个字有两个解释。我们看看这个“爰既且于君”是什么话呢?原来“既且”两字合在一起是一个字,是那个“暨”字,这个“且”字在古代,写“元旦”的“旦”字的时候,就可以写成这个样子。

主持人:可以把那两竖通下来。

田蕴章:对了。它就是一个,这边就是“元旦”的“旦”,所以应该是“爰暨于君”,“爰暨于君”是什么呢?通文的读一读就知道了。

我们前边不要读的太远了,它的这个意思就是说,张迁他们家世代三英,世代为政,世代为公。他们家祖代就一直保这个汉朝,从那个张良开始等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一直到后来,等等等等一代一代人保着汉朝。因此他说,“张氏辅汉,世载其德”,就是他们张家人辅佐汉朝,世代都有功德,然后说,“爰暨于君”,于是他说,一直就到了张迁这一代人,到了张迁这里,仍然在辅佐着汉朝。

主持人:所以这个“暨”应该是“到”的意思。

田蕴章:“暨”是“到”的意思。就是说,这个“爰”字是个助词,这个助词在这并没有实意,就是从“暨于君”,就是到了张迁,君是对张迁的一种尊称,是这么一句话。那么要“爰既且于君”,就不像一句话了。

于是有人会问,那这个“且”字,你说下边是个“旦”字,有什么根据呢?我们找着出处告诉大家看一看。大家看这本书,叫《碑别字新编》,《碑别字新编》,就是对碑别字当中有些字过去的写法和今天的不同,这上边记录了很多,大家看。

这是“元旦”的“旦”,你看,下边是个“且”字,就告诉你,这个“旦”字在魏碑当中的时候,在古碑当中可以写成“且”字,“而且”的“且”,这就说明了问题。

大家再对照这个,“爰既且于君”,就是“暨”字下边一个“旦”字,它写成“且”字了,所以这个字在过去它互相通着写,通用,通写,不是通用,并不是通假,并不是,它就是有这种写法,就这样写了。所以我们从《碑别字新编》上已经看到了,这个“旦”字就可以写成个“且”字。

这是我们看到的这个魏碑当中出现的这个低级错误。

为了说明这是个低级错误,我们再拿一本书来给大家看一看,这本书叫《汉碑集释》,对汉代碑文统一的做了诠释、解释、释文,大家看一看。

你看,这是《张迁碑》的部分,大家看,这就是对《张迁碑》的全文的解释,《张迁碑》,下边这就是那个对原文的这个加以解释的。它最后解释当中,它提到了“爰既且于君”这句话,你看,这在第十五个解释当中,他说的这段话。王念孙写了一本书叫《汉隶拾遗》,他在这上边说,他说“爰既且于君”,在金石文字记中说,“‘既且’者,‘暨’之误”。

主持人:“‘既且’者,‘暨’之误”。

田蕴章:就是这个“暨”字,是它的误笔,“以一字离为二字也”,把一个字分成两个字写,就出现这个错误了。

然后右边说,不是错误吧,你们曲解了吧。

最后翁方纲他在《两汉金石记》他说,他说这个“暨”字确实错了,他说,“暨之为既且,亦是误笔”,他说这绝对是误笔,他说原因是什么呢?他说原因是“竞以草稿审视未明,而茫然下笔”。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事呢?他说写文章的这个人,是一个文学的高手,这个文章写得非常的雅,用词各个方面,典史之类的东西知道非常多,撰文者是没有问题的,写得非常好。

只是当年又没有打印机什么的,就是写个手稿给你,他可能写得草率一点了,抄录的这个人没有文化,所以他文化水平不高,他只是按着抄,他的书法技巧很好,但是他文字水平很低。

主持人:所以给出现这样的一个错误。

田蕴章:于是他出现这个错误了。为了证实这个问题,王念孙在后边他又说了,他说“翁说是也”,他说翁方纲讲的太对了,他说“‘爰既且于君’意不可通”,“‘既且于君’不可通”,他说明是“‘爰暨于君’之误”。他说出处在哪里?他说《魏元丕碑》上边就有“爰暨于君”这句话,即其明证也。

主持人:大家也在不断地争论和去推敲这句话。

田蕴章:这个王念孙是找到出处了。他说这个《魏元丕碑》不要理解为魏碑,《魏元丕碑》也是汉碑,而且还早于《张迁碑》。因此,他说《魏元丕碑》早于《张迁碑》的那个碑上就有“爰暨于君”这句话,而且很多很多。

我们经过查对,大家可以无妨在电脑上打一下,打一下“爰暨”这句话,马上就看到很多,你打“爰暨且”,没有这句话。

所以证明了,“爰暨”这两个字是连用的,“爰既且”没这句话。因此若干材料证明,“爰既且于君”是错误的,而且这是个低级的错误。

因此,后代到了隋唐以后,统治者们非常注意书家的文化水准,就是都是对这些问题的总结,慢慢感觉到那些字匠们写的字是没有价值的,等等。

所以后来的很多问题出现了,书家必是文人,文人方存为墨客。

所以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告诉给大家,古代和今天都有很多在文字上出现的一些低级错误,大家不得不知,我们也提醒青年朋友们,务必注意不要犯这种低级错误。

“书法入门”注:

相关内容,敬请参阅《文人非墨客,墨客非文人——书法界的悲哀》。

检索该集全文规则为关键词“069”。

(未完待续,接下来讲解示范“即”字楷行草技法。)

讲座视频



文字编辑/彭澎

动图制作/彬子


最通俗的讲述,最正统的书法

“书法入门”(微信号:shufarumen):

独家刊发田蕴章老师系列书法讲座图文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