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保余讲作文:初中阶段作文和写作问题释疑

 拾叁亿人 2015-11-25

  [提要] 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初一,变差了?上初中后,特别是初一时,学校老师对学生文章的评价,往往有着双重标准,即写作和作文的双重标准,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初中阶段作文和写作问题释疑

  1.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初一,变差了

  上初中后,特别是初一时,学校老师对学生文章的评价,往往有着双重标准,即写作和作文的双重标准,具体体现在:

  A、 老师一开始就按作文的标准来评价孩子的写作水平,孩子写作中表现得越是中规中矩,就会得到更大的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孩子在做到了开头切题,结尾点题,中间过渡,适当的加入事例和描写方面。 将会受到老师特别的欢迎。

  但是这样可能会潜藏着一个问题,就是您孩子有可能在写作水平上将长期处于中等或中偏上水平,既然不会过多的扣分也不会拿到高分,因为他不会写出太新颖的文章或者是太好的文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缺少写作基本功(指描写)的扎实训练,并且思路被框住了。

  B、 这样的老师在北京的中学里占的比例较高,在初一时一开始按写作的标准来评价孩子。注重语言的生动形象性的细节描写方面的训练,只要语言生动、立意新颖我就给你高分数。

  这两类不同的评价标准,就意味着如果有个孩子,他平时在小学里面作文写的中规中矩写的还不错,却碰到一个重视描写和语言生动的老师,那他在初一的时候,平常的写作中无法得到更多的鼓励,这个时候你需要鼓励他,告诉孩子老师是按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作文的。

  同样,如果一个孩子写作水平比较高,却不喜欢学校作文,偏碰上一个一开始便按作文标准评价作品的老师,他也会受到比较多的否定。不要着急否定孩子,因为它不代表孩子的写作水平下降了,也不代表孩子上初中以后跟不上,而是评价标准变了。

  2.初二以后的作文评价标准变化

  到了初二后,基本上所有老师都会统一思想,全部按作文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文章,也就是按考场作文的标准来评判,一些原本写作能力很强的孩子,原来很受老师肯定的孩子,写的文章突然间很少成为范文,也很少得高分。

  其实,这时的老师,大多担心到中考或高考的时候孩子仍然写得天马行空,无法得到更好的分数,他们会统一的改变标准,给孩子带来的困惑是,他可能刚上初一的时候,老师觉得孩子写的好,孩子也会觉得这个老师认可我,习的积极性特别高。

  等到初二的时候,较大幅度的扣分让他觉得老师不懂得欣赏自己的作品,与引同时,他对自己是自信的,作为一个从小学到中学作一直在写作水平方面受人肯定的孩子来说,他坚定的认为我的作品没任何的问题,只是你欣赏的水平没到那儿,他会一直的坚持按自己原有的方式写下去,并且更加排斥学校作文,甚至到高二高三也是这样。到最后孩子和老师较上劲了,老师觉得这个孩子不可救药,怎么说都不听。

  北京一些重点中学,会给孩子发这一周写得好的范文,假设初一的时候每期都有他,初二的时候却没有了。当孩子看那些作文时,觉得水平并不高呵,写得特死板。

  这个时候我们要做一个工作,老师和家长要和孩子深入的沟通一次,跟他们区别一下作文和写作的不同,告诉孩子,作文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应用文,就是拿给别人看的。它不代表你的太多的个性,而是按老师要求去做,再拿给老师看的文章。

  比如老师提出要求,让你写篇作文,写完之后给他看。这个跟定制一张桌子没有任何的区别。所以说作为一个木匠,严格按要求来做,多宽多高多长,都已定好了的,不能随意来做,这不代表是对我们实际水平的一种侮辱,这只是一种应用,是写作的一部分,就像一个手工艺术家,他主要是的创作各种木制作品,但你要是让他做一张普通的桌子,他也能做得出来,但这不能代表他的真实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