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天谴

 刘沟村图书馆 2015-11-25

桥头西北弓长营,民国时期,有一姓阎的人家,母子二人一块儿生活。儿子叫阎彬,二十三四,母亲赵氏,四十五六。阎彬三岁时,父亲去世,赵氏神前发誓,熬寡不嫁,一手把儿子养大成人。

平日里,赵氏吃糠咽菜,节省些好吃食儿,让阎彬吃。踮着小脚上地干活,不让阎彬流一点汗。自己的衣裳,补丁摞补丁,没想添一件新的,总是给阎彬做新衣服穿。就这,阎彬还不满意,嫌自己家穷,嫌母亲没能耐。在外面受点气,回到家,摔勺子板碗,口里不干不净的。母亲稍微责怪两句,他就想上前撕抓她。赵氏无奈,想着自己的身世,暗暗落泪。邻居见赵氏可怜,劝阎彬孝顺些,别让母亲再流泪了。阎彬没好气的说:“我家的事,有你插的腔吗?”

一天晌午,阎彬买些酒菜,邀两个朋友到家吃喝。这天,恰恰家里没馍。赵氏发好了面,要在晌午蒸馍。他们三人,菜也吃了,酒也喝了,该吃饭了,可迟迟不见赵氏把馍饭端上来。

    阎彬急了,跑到灶房催饭。母亲低声说:“别急,你们拍会儿话,一会儿就好。”过了一会儿,还不见馍饭端上来,阎彬火了,跑到灶房,气呼呼地说:“老婆子,你想叫我们吃到二更半啊!”母亲说:“你们再猜两枚,就好了。”母亲用手指指客人,叫他别发火。阎彬悻悻地出了灶房,要跟客人猜枚,两个朋友说啥也不猜了。阎彬折回头,又到了灶房。 气冲冲地说:“好没有?你想把我急死,是不是!”赵氏觉得馍八九成了,再不掀,儿子不知会干出什么丢丑事,忙说:“好啦好啦。”她把柴火往灶眼里推推,擦擦脸上的汗,就去掀馍。馍掀开后,热气四漫,母亲烫着了手,儿子也呛得咳嗽两声。阎彬气不打一处来,抢过锅帽,扣在了母亲头上。母亲尖叫一声,顿时满脸发红,不一会儿,鼓出了一个个血泡。待端上馍饭,两位朋友已经走了。阎彬更气了,拿起刀,在母亲面前晃了晃:“他们要是不回来,没你的好果子吃!”

 

    阎彬飞步去追朋友,追到北大沟,追上了。他撕地拽地要两位朋友回去吃饭,人家说啥也不肯。阎彬伤心地说:“我真心实意待你们,你们咋会这样不顾我面子呢。”朋友说:“阎彬啊,你对母亲尚且这样,又能对我们有什么真心呢。你这样的人不可相与,你还是回去吧。”

    阎彬无奈,心想这一切都是母亲的过犯,跺了跺脚,折回了脚步。还没走多远,忽然,天上飘来一片黑云,地上刮起一阵狂风。“咔嚓”一声雷响,电光闪耀,阎彬栽倒在地,再没起来。

事后,乡亲们都说,这是阎彬不孝遭了“天谴”。

从此,这段离奇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讲述:桥头镇和庄西张营 付学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