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家庭在家上学的优劣分析

 oceanyeyang 2015-11-25

请大家在阅读本文之前先明确两个概念:

概念一:普通家庭,是指家庭收入不足50-100万,无法提供孩子入读贵族学校、新教育学堂,即除上体制学校以外,没有更好的送读选择的家庭。

概念二:在家上学,是除了体制大班教育、新教育小班教育以外的一种家庭成员提升与孩子成长要结合的“第三条道路”。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分析呢?

首先,御今学堂在过去的四年里,经历了新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也见到那么多的家庭(除了极少数资金有保证、信心坚定的有幸进入了今日学堂外,绝大多数是普通家庭)在进行选择时犹豫、矛盾、没有头绪。这个分析,或许让大家获得些许启发,找到自己家庭学习和进步的方式。

其次,我们认为普通的“游学”“在家上学”如果没有一个清楚的思路引寻,很容易走进自以为是、盲目学习的“乱学”状态,时间飞逝,孩子的年龄长大发,不但没有学到更强的能力,反而连体制教育提供的知识性学习、遵守团队规则的能力都没有,就完全成了废人。这会给“家庭自助教育”“在家上学”——本来是避免体制教育弊病的教育形式——带来不良印象。

再次,在家上学,一些基本的教育技术、手段和规律也是非常必要的,不然,家长从一抹黑开始的操作很可能一不小心就走弯路,达不到效果反而伤害了孩子。因此尽量减小不必要的错误,对孩子和家长自己来说都是非常经济的。

一、普通家庭进行在家上学的优势之一:不走先赚钱后教育的冤枉路。

如果你认真研读过精英教育方面的文章,或许会发现,越是精英教育,越是追求“乏物质手段”来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比如,校长课程中提到,西方精英阶层会组队把孩子们放到原始森林去,不带吃穿,一星期后才接他们回来,借以锻炼他们的极端条件下的生存能力。此外,西方大学很注重孩子在高中以下阶段的社会实际生活能力,比如去非洲救助儿童、还有来中国农村生活体验并了解当地人的生活等。

虽然你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却拥有与富人相比更贴近精英教育所需的环境,比如,农村简单朴实的生活方式、吃穿用度方面更为节约,你不必要把孩子送去非洲就可以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会泽山民当中我们发现一种情况,深山里总能发现一些刚刚修建的相当现代化的建筑,后来询问才发现,这都是出去城市拼打回乡的年轻人所为。山民的生活相当贫乏,年平均收入不过几千元,这些孩子根本没有像样的衣服,大人每天也只吃两顿饭,早上很早就下地,十一点才吃早饭,所以他们的孩子根本没时间“溺爱”,只是随着大人体验这种生活。一旦他们十五六岁不再上学,都会选择去城里打工,因为年轻有体力,又吃苦耐劳,总是能找到工作所以十年过去,他们不过二十五六,就积累了不少的财富,而同期的大学毕业生财刚刚开始找工作,因为眼高手低又不愿做基础工作所以出现大批“毕业即失业”的年轻人。

因此物质条件的贫乏反而是锻炼孩子的一种手段,即使山民这样做是出于无奈,但这毕竟成就了一批人,现在城市化的倾向严重了,山民也开始像有钱人一样溺爱孩子,现在十五六岁去打工的少了许多,即使出去的,也总有些适应不了就跑路回家。

但是不懂得这种贫乏是一种机会的人就会脱离原点,走向弯路——先赚钱再教育。这是几乎所有普通家庭都认为理所应当的路,不然,没钱还上什么学?可悲的是,富人花大价钱却去买“贫乏的物质条件”,你们却丢掉自己的优势去比劣势。有钱人可以花十几万上好的学校,你“浑身是铁能撵几颗钉”?再说,等你花十年赚来了钱,又花给谁呢?现在孩子如果七八岁,十年之后孩子已经十七八,教育已经过了最佳的时期再有钱有什么用?

原来一个家长讲的案例让人痛心,某个父亲非常爱儿子,用尽心血开创事业,在两个儿子近二十岁时,身价也有上亿,可是大儿子因为疏于管教因吸毒过量死了,二儿子干什么也没意思,为了防止他自杀,就把企业也卖掉,当起了全职爸爸。想想十多年之前,他深感物质匮乏时,一番苦心经营不正是为了这孩子们吗?可是现在这样的拼打又有什么意义?那孩子在小的时候难到真地很在意你作父母的穷还是富?难道你不知道“儿不嫌娘丑,子不嫌家贫”的说法吗?在孩子单纯的心灵当中,父母的轻声的安抚、几句关注的话语都可价值上亿,如果你真正懂得了关心孩子,我们家长其实可以“不花一分钱”就能让孩子走向成功之路!

有人会说了,现在孩子们在学校比吃比穿,要是自己没钱孩子多么没面子,这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我只能说,如果你认为这种风气是正确的,就不需要学习新教育;否则如果你认为这种风气是不正常的,那你就应该教育孩子远离这种风气。

二、优势之二:“非物质化”生活,更适宜孩子培养良好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看过一套《禅的世界》纪录片,提到很多企业会安排员工定期到禅寺参加禅修,在修道期间的饮食、作息非常简单,规矩也非常多,几乎达到了生存需求的边界。寒冬腊月人们除了劳动、禅坐以外,饭都是定量,甚至洗碗茶水也只有一点点,用手指刷下碗还要喝下去,睡的是大通铺,如果睡姿不整还会随时被打棒,在这样的条件下所锻炼的是什么的忍耐力?如果你的孩子自小就有像这样的锻炼,他会拥有什么样的坚韧的身心?能面对什么样的危险和困局?

现在假设你没有钱溺爱孩子,你却有条件来还给孩子应有的健康身心。

1.孩子不会被物质化。教育孩子接受物质现状,就像禅寺提供给企业人员学习锻炼机会一样,懂得尊重食物、善用现在物质条件,不奢侈不浪费、俭朴的生活,让孩子反而不过多关注谁有了更好游戏机、谁有了更好的电脑、更好看的衣服、更高级的球鞋……离开了物质化,就相当于离开了物质的攀比和束缚,进而还给孩子关注心灵、智慧等更高层面的追求。孩子的心灵有多高远,他就能走得多远。

2.孩子的身体少受点残害。家长有了钱往往会给孩子买好吃的,如果你没钱,刚好不必买。因为如今的食品产业只有一个目的——赚钱,而基本上没有“良心”。超市里的包装食品是没有能吃的,唯一的区别是哪个更害人一些。越是包装漂亮的食品越是吸引人,越是口味好的越含有毒素。比如很多食品中的防腐剂就是导致肾、肝系统疾病的主因,而膨化食品的含铅量非常高,大量食用的结果只有一条,导致大脑智力下降。肝系统是解毒,而毒素一再摄入只好把它摧毁,肾系统是排毒,排出不及时反被伤害,只好功能失调,留下毒素在血当中,继续伤害血液和全身系统。

3.孩子的大脑少接收垃圾信息,少伤害心灵健康。很多家长都给孩子买了手机,其实,这手机基本上不是打电话用的,而是看网页、聊QQ、打游戏用的,如果家长没钱还好,至少又堵住了一条害孩子的通道。

如今的媒体已经成了利益集团的宣传阵地,图书、电子书、手机、网络也没落下,当你的孩子个性和心理还未长成,对事物还没有分析辨别能力的时候,把这个“地雷阵”给孩子,不被伤害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你最笨的办法是,竖起高墙,而不是放狼进来。

现在有闲阶层特别爱给孩子看“绘本”、讲童话,关于这点可以参考校长关于孩子不能看童话书的相关博文,现在的绘本或童话书,专门做一件事:让孩子脱离现实,进入梦想和幻想状态。他们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培养出来,却梦想有朝一日白马王子会突然出现,会牵着她的手,过着幸福的生活。这一类的书简直就是给失败者使用的安慰剂。我想,比尔盖茨九岁前读完百科全书时,一定不是靠幻想,因为他读的是“百科”,是培养人的眼界、基本常识的思考能力的东西,如果他认为“将来每个人都将拥有一台桌上电脑”,那一定不是哪个“公主和王子”的故事启发了他,应该是他结合当下由巨型IBM机器向集成电路化、小型机化的变化趋势引发了他的推理,在那里虽然也是梦想,那他是扎根于现实的。

所以你没钱,就少给孩子买童话书、少买绘本读、少买手机和电脑(尤其是你自己都只会聊QQ时上网打游戏时)玩,或许,你的孩子会更正常些。

三、优势之三:不离开孩子,正是和孩子相互促进、相互反照、共同进步的好机会。

没钱上学,你就不需要离开孩子,如果做得好的话,你可以发挥老师实现不了的价值,当然这是有前提的,不然,老师的价值怎么来呢?

1.你自己的孩子你内心里最懂。哪里强,哪里弱,家长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则,克制头脑里的一些错误观念,就可做到“损有余而补不足”。反正孩子在自己手里,也不怕丢人,即使做的不那么完美也并不重要,孩子的适应性非常好。而做老师的就不一样了,他首先要通过大量的了解才能知道孩子是什么情况,而为什么成了这样再要更多了解,家长和老师又并不是一对一的交流,所以老师真正了解一个孩子比较难。在上学过程中不断有新情况出现,家长并不一定能即时了解内情,而老师对于孩子来自家庭原因的变化也要滞后一些。所以,孩子在你身边,是不是更容易一些,“两点之间的距离最短”就是这个道理。

2.孩子,始终是在模仿和学习大人。有的家庭平时没有什么文化和学习的气氛,总是打牌和打麻将,所以这些家庭的孩子早早就学会了这一套。我高中时的一位班长朋友后来考上武大,研究生后来去了德国,他在小时候并没有得到什么教育,但学到了一条:看书。原来他父亲在农闲时或饭前饭后爱看报纸或看书(孩子也不知道在看什么),后来上小学认字以后也爱看书,一直到高中,眼界非常广,也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在高中就经常替历史老师上课,同学们觉得他教的比老师强多了,所以这门学得非常好。

这一点上讲,你是什么倾向的人,孩子就走什么方向。我们不需要花钱来让老师教育孩子要读书、要学习,只要我们自己爱看书爱学习,孩子就有了老师——你就是他的第一任老师。甚至连书都不需要买,像城市图书馆有十万百万册图书(而且好多是买不到的),为什么你还要花钱让别人来教孩子读书呢?可惜,越是穷人家庭越有“玩的气氛”,所以他们的孩子往往更没有见识,难以上到更高次。

如果你做事讲究理性、平和、思考,那么你的孩子也会习得一些东西,你的思考方式、处事方式,这是身教——深入骨髓的教育方式。据说奥巴马年轻时就获得了一个非常深刻的概念——公平,这就是他一直遵循的理念,因为从政,最为重要的是会平衡各种力量、各种利益,否则不可能登上总统的宝座的。

你完全可以不花钱开展各种教育项目:运动、生活训练、学习、社会实践。而且这些东西如果你知道为什么做、知道如何去做、坚持做起来,那么孩子就可以跟你一起,完成身体健康、生活能力和学习任务,那就是一个家庭学堂的雏形。剩下的就是修正、完善、解决问题了。

3.孩子是你的镜子,他有问题时就是你有问题。

在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当中,一定会出现问题的。多数情况下,你会发同孩子某方面问题很大,但是你试了许多办法都不管用。比如说,有些家长发现给孩子看英语动画片,孩子倒是看了好多片子,就是不会英语,总爱用汉语表达其中的情节。有人说,这是“磨耳朵”,可是磨了这以久孩子还在英语门外,就是有问题了。其实家长根本没有搞懂孩子在学英语时的状态,所以简单的“磨耳朵”其实不过是给了孩子一个看“鸟语”动画片的机会,反正也听不懂,就看图,所以,有了问题一定要找到自己哪里搞错了。

家长如果能根据一些教育原则发现自己的问题的话,有了问接合面就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你把自己身上的根子改动了,孩子教育问题就改正了。否则,把教育就看成“管教孩子”不论是“正面管教”还是“负面管教”都不会得到好的效果。

上面这些优势,普通家长并不需要比富裕家庭多付出资金,甚至会少很多,想必普通家庭真能看懂了应该非常开心,因为这就像搬开了新教育路上的一块巨石,前方的路就在脚下了。

 

不过,任何事物都是有“阴阳两面”,当你发现这些优势同时,也要明白其不利的一面。在走这条路之前,要准备好承担相应压力。话说回来,富人家庭可以赚钱买教育,不是也承担了普通家庭所没有的风险吗?

一、普通家庭的收支平衡问题。

在家教育必须有人负责,至少有一人来全面安排和操作,有时可能需要夫妻双方的参与。而家庭的运营需要基本的资金,如果不计支出,坐吃山空,再好的新教育美梦也无法实现。

原来有一个双职工家庭都在大企业工作,年收入二三十万,听了新教育交流会参加了一些学习之后,两人全都辞掉了工作,买大房子要搞新教育,结果,两人的能力不够,一直没有搞起来,后来感觉自己太草率了,但辞掉的工作是靠近十年的拼打得到的职位,现在却又无法回到原位,家庭的开销一天天还在持续,这样陷入困难之中。像这样还算好的,有些家长本来就是内陆低收入职工,工资能保证基本开销,一旦遇上个大的事情都很紧张,听了免费交流会后想辞掉工作全职带孩子,但是家人反对,因为家庭的收入一旦成零,势必最后导致家庭问题。还好最后没有辞成,不然又是一个不清楚乱做事的败局。

新教育不是传销,不是让你一冲动就入伙。新教育是让你学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事,理念再好,也不能当饭吃,理论再齐备也要靠你物质的基础来实现。如果夫妻两人都不能放弃工作来教育孩子怎么办?如果一方放弃工作,家庭开销受到影响又怎么办?如果一方在家教子能力不足又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是你必须要考虑的。有些的问题是钱可以解决的,大家羡慕富人的就是这一点。

二、不富裕条件下,身心压力大、很难有富足心态,很容易束缚孩子实现梦想。

看《穷人缺什么》你可能会体会到穷人大多不富足,能力不足、眼界不足、资金不足、交往能力和层次不足,而这些优势资源都被富人占据了,穷人成了弱势阶层。那么,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就非常大,更别说不工作了,拼命找份好工作都还很难、买房每月要还款……。

如果大人整日处在这样的心理状态当中,给孩子传递的是什么的观念?生活是痛苦的,生存是最重要的,什么理想呀梦想呀都不如一顿安心的晚餐。这样的孩子会随着大人的心思在学业上努力进取,但是往往被局限于如何更有钱,怎么变成有钱人,即使他们长大了,内心里还深刻记忆着自己痛苦的成长经历。

有个故事是讲一位成为百万富翁的船长每天都会在船上收集别人扔掉的面包渣,原来,在他是个穷小子时,无吃无穿,整日靠在船上拾别人掉的面包过活,多么痛苦的经历,以致于后来努力拼打买下了自己的大船开启了百万富翁的生活,但是一看到别人掉的面包就饥渴的去捡,别人看到他是船长是都很不理解。

你做为普通家庭的家长,怎么承受较大的生活压力,又能传递给孩子富足的心态?这一点比较难,但也并是没有办法。我们办学这几年来,的确看到很多家庭在这个问题上倒下了,甚至还有很多就像百万船长一样,时刻不忘自己的过去,生活在恐惧当中,而事实上,他们早已衣食无忧,却无法获得富足心态,他们的孩子也深入影响。或许这是将来我们家长课需要增加的一个环节。

三、家长自己的个性缺陷会自然地影响下一代,让他们轮回自己的命运,没有高人指点,难破迷津。

钱多钱少是看得见的,但是内心里的缺失无法看见。所谓个性,就是指人看待问题和处事的方式,这是特定的生活环境造就的,如同阴阳相,父母的模式会从正反两影响孩子,你和孩子成形成互动的矛盾。

比如,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大,脾气暴躁,首先伤害的就是孩子,他们往往会胆小、怯弱,不敢有自己的主张,在学校往往受到同学们的欺负。而那些任性的孩子往往父母自我感觉良好,放纵孩子,或者是忙于生意对孩子疏于管理,而这些孩子又成为问题学生,学业各方面都不求进取。

如果你是普通家庭,自己又要带孩子,你怎么解决自己性格上的问题?如果不做改变,孩子不可避免走向你的另一面。原来校长用“全职妈妈”一文分析过,性格缺失导致的严重后果。前年接触过一个全职妈妈,她内心的担心非常多,所以孩子的问题也很大。比如,他担心孩子受到强制管教而受到心理伤害,所以对孩子几乎不敢严厉讲话,结果孩子到了八九岁已经不把妈妈的话当回事了,这时当爸的觉得这孩子得管管了,于是妈妈又开始变化方式,但打骂又只会让自己生气,打完骂完后又非常后怕,再去哄孩子,于是乎,他们家一会好一会坏,当我们看到这个孩子时,发现他严重缺乏男孩子应有的活力,像个蔫萝卜。当这对父母看到我们的孩子时,喜爱的不得了,觉得怎么都是在家教育,结果就差这么大,于是一度想送给我们教,但我们已经不敢收了。

我们普通家长,本来心性各方面不比富人,思考问题又并不清楚,怎么办?乱做下去,孩子的未来难以想像,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想要的吗?如果还没有走到这一步,我们该如何防范呢?这是交给所有家长的问题,不论如何,因果不虚,没有例外。因为你只要不改变自己的观念、不发觉自己的个性问题、不修自己的心、行,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就不会改变。

 

总之,教育是百年之大计,至少在十年之内就会对你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普通家庭哪一个不希望自己这一代进行“革命”、回归上升之路?在家上学的家长哪一个不希望自己的悉心付出得到好的回报?

然而,你想要怎么样、希望怎么样是一回事,你会怎么样是另一回事。除非在你起航之前就“胸有成竹”,至少你要有航海图和指南针吧,否则,你凭什么成功到达彼岸?

最后,为了解普通家庭对教育形式的一个倾向,欢迎阅读本文的家长对以下选项进行投票,御今学堂未来是否还开设家长课程、开设什么内容和形式的课程会考虑大家的需求,感谢您的参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