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全胜老师印象记

 昵称20499314 2015-11-27
我自小好武, “学费”交了不少,却没遇过明师,导致现在见到公开教拳者,不管是收费还是免费,我都是小心翼翼,不敢轻易上门。但自从今年五一放假期间参加了合肥心意网组织的心意六合拳培训班后,我才知道原来在人心浮躁的武林中,还有怡然宁静的求道者,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尚有淡泊名利的传薪人。那七天全天候的训练,除了一身酸痛之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数此次活动的举办者——谭全胜老师了。
  谭老师不喜张扬,近几年很少在杂志及网络上露面,可能外人对他了解不多,但作为已故上海心意拳名家解兴邦先生的再传弟子,即使他只偶尔公开几篇文章或几张拳照,其中的内涵已足以使他赢得门内前辈和同辈的好评。
  很多年前我就在杂志上看过谭老师写的文章,那时在我想像当中,这样的老师应该会像一些文艺作品中描绘的隐世高人那样,已年过花甲、鹤发童颜了吧。直到这次见面之后,才惊诧于老师的年轻——虽然也是气质凛凛、两眼有神,可却只有三十五六岁这样。但惊诧是惊诧,我却不觉失望,反而有点激动:看来这次大老远过来,是不会白跑的了。网上一位从未谋面的老师曾对我说过:初练心意拳最好不要跟老拳师学,因为你很难在他们那体会到发劲。我想这话说得很在理,拳学是一门肢体语言,很难相信那些老得连路都走不动的师傅光靠嘴巴就能把你领进门!
  那天我赶到安医大(老师教拳的地方)的时候,训练早已开始,站在老师面前,他只点了点头,说了句:你先休息一下,等下跟他们一块练吧。说完后又开始给学生们调架子。那是我第一次到合肥,人生地不熟的,住宿的地方也不好找,后来就和谭老师的学生住一块,当然现在我们也算是同学了。我和他们每天在一起练拳、聊天,有时也和谭老师一块吃饭,正是这种近距离的接触,才让我有机会对老师有了更为详细的了解。
  谭老师自少年时代起就跟随解兴邦的得意弟子张道夫先生学习心意六合拳,二十多年来心无旁骛。虽然他对别派拳技也了解甚详,但从不贬低别家,当然说到心意六合拳的时候,他更是神采飞扬。训练之余,老师也常跟我们讲拳理拳史,有时也说到一些他的老师及前几代祖师们的事迹。有一次他见我们听得入神,就手臂一挥,说:心意拳是很实在、又很科学的一门学问,我们家的东西虽不敢说是世上最好的,但也够你们玩一辈子的了,既然你们选择了她,就好好练吧!
  当时有同学问到心意拳的发力,老师只微微一笑,说:发力也没有别人所说那么神秘,站着不动而凭着单指发人于丈外的功夫我是没有的了,但心意拳练好后全身都是拳,得机得势之时,要把人放飞四五米,还是很简单的事。确实,看老师演练,静则安逸自然,动则如虎出山;身手束展开合时,如弓似箭;盘旋转侧之际,宛若游龙。讲授用法时,只觉老师身形一动,脚底刮地风已然踢到,上盘的打击也扑头盖脑而来,配合示范的学生往往还不知道什么回事,就被放出。在边上看老师和学生动手,就让我心惊肉跳,后来也曾亲自体会了一下,更是胆颤心寒。
  心意拳不涉虚玄,好功夫都是一把一把盘出来、打出来的。而平时往往是老师亲自给学生喂招,所以那些能长期跟随老师的学生,个个的功夫都很不错。老师自己也从不忌讳和动手,我在那几天,就见有不少陌生的朋友打电话过来,说要见面交流交流,老师从不推脱。有一次晚上吃饭的时候,老师随意说了下:有人打电话到我手机上,说明天要过来和我‘切磋切磋’。当时座间也有练得比较好的学生说:那就让我们年轻人先上吧。但老师只微微笑了笑,说:我怕什么,你们以为我老了啊!于是大家都笑着,不说话了。老师就是这么实在,这么自信,一个真真正正的武人——和那些在饭桌上夸夸其谈、见钱就收,一听“切磋”就拉稀的“网络大师”自有天壤之别!
  我曾到过谭老师家里,很小的一间客厅内,摆着刀剑棍等器械,其中的一面墙上挂满了祖师爷解兴邦先生的拳照,书架上还堆着各种武术资料。不难看出,心意拳已成了老师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这些年来,每周有两三天,老师都不辞辛苦,从城市的这一端坐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跑到城市的另一端去教拳。这种教学数年如一日,而且大都是免费的,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从老师手下出去时,个个都学有所得。但老师不滥收徒,只有毅力坚强且练得很好的,才有幸列入门墙。所以到目前为止,真正拜师的学生也只有两三个吧。
  我在合肥期间遇到的杨大哥,就是谭老师其中的一位入室弟子。杨大哥现在在河南某地工作,在外面几年了,每和人切磋试手,未曾有负。记得那天晚饭后,我们几个在医大校园内喝酒聊天的时候,杨哥感叹说:以前我在学校练拳的时候,老师亲自陪我打了四五年,虽没少受皮肉之苦,但这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老师不只教我打拳,在其它方面也帮过我不少,遗憾的是直到现在还没法报答老师,好在几年来,我在外面动手时还没给老师丢脸过!
  我们听了都默默无语。是啊,师者,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简单,一个好老师,往往在师道威严之外,还要另有一种人情味,才能获得学生的称颂——而谭老师恰好是这样一个人。
  
  后记:
  从合肥回来后,我早想写点什么,把这段经历变成文字,让更多的人知道。但工作又实在太忙了,一直拖到现在才动笔。
  我最想感谢的还有李建平老师。每次训练,都是李老师给我们做示范,并不厌其烦地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和打法。七天下来,李老师也不会比学生们轻松多少。感谢李老师!
  此外还有老三等兄弟们的真诚、大伟房内的蚊子、后街小店里的绿豆汤和冰啤……让我难忘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以后有机会我再写吧。
  有时想来,其实练拳并不“好玩”,甚至可以说是件很痛苦的事,但真正痴迷此道的人,自能苦中作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