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的香港,对于艺术圈来说不是天堂,而是角逐在三家拍卖行之间的战场。这里既有买家之间为了一件拍品的争夺,也有来自中国香港和内陆不同风格拍卖行之间的较量,就连围观的看客,也似乎怀着押宝的兴奋,对每件成交的拍品津津乐道。整整7天,香港苏富比、香港嘉德、保利香港三家拍卖行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让艺术圈的人们舍弃游山玩水,全身心地投入到争夺艺术品的“硝烟”中去。 ![]() ![]() ![]() 一、是这件东西尽管藏宝人自认为具有不可辩驳的真实性,但其实是一件赝品或存疑作品,拍卖行不会明说“您这东西是假的。” 二、是这件东西市场行情不好,卖不出高价或找不到买家,拍卖行不愿意浪费自己的经营成本。 这两层意思中,大多数的藏宝人最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的东西是赝品,但除了拍卖行的人的确看走眼或者业务不纯熟,把真东西当作赝品。很多情况下,拍卖行拒绝你,是因为你的东西不对。 为什么被拍卖行定假的东西,在其他鉴定机构或者专家那里会定真?首先,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一个权威的鉴定机构为艺术品定真假。市场上诸多鉴定机构出具的各种证书其实都不具备法律效益,一些机构只要付费就能给你出具保真证书。其次,随着艺术品市场活跃,造假市场也日益猖獗,造假技术层出不穷,很多高仿作品,甚至可以骗过博物馆研究员的眼睛。最后,所谓“去年某拍卖行就来找过我,我没给他们”,很可能找上门的拍卖行是一家很不知名的拍卖行,或者被业内称为“图录公司”的拍卖行(即通过拍卖前期收取高昂的图录费牟利,并不依靠拍卖赚取佣金),而正规的拍卖行只有在成交后才向送拍人收取图录费,没有成交是免收图录费的。 尽管如此,很多人在被拍卖行一次次拒绝后,并不认为自己的东西出了问题,而是认为拍卖行难打交道。真实的情况是,如果真是好东西,拍卖行一定会收,因为它是一个靠赚取佣金生存的机构,不会将送上门的生意拒之门外,只是,自1993年出现拍卖市场以来,经过20多年的淘换,流落在民间可挖掘的艺术品已经被不断送入藏家手中,并沉积下来,出现在市场以及民间的已经不太多了。 另一方面,拍卖行每年花在巡展、图录印制、宣传等方面的成本非常高昂,一件拍品如果成交低于十万元,对于一些大的拍卖行是难以为继的。所以,尽管几千乃至几万元的艺术品交易群体很大,但并不是拍卖行锁定的目标。因此,他们将很大的精力放在让大藏家出货高价藏品,放量到拍卖市场中,而不是去民间一两万元的藏品市场中花费巨大精力海选出他们所需要的拍品。因为这些在藏家手中的拍品,拍卖行能够追溯渊源。 这,就是市场。 |
|